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127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435881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材料导报、中国材料进展、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2016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第十九届SO2、NOX、PM2.5、Hg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相关文献由2911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国栋、崔元靖、李东升等。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35881 占比:99.99%

总计:3436108篇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发文趋势图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研究学者

  • 钱国栋
  • 崔元靖
  • 李东升
  • 杨雨
  • 吴亚盘
  • 李建荣
  • 程鹏
  • 李丹
  • 赵君
  • 师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毛恒; 王月; 王森; 刘伟民; 吕静; 陈甫雪; 赵之平
    • 摘要: 渗透汽化(PV)膜分离是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化工分离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二维ZIF-L(AZLs),将其引入聚醚嵌段酰胺(PEBA)内制备AZLs/PEBA混合基质膜,用于分离水溶液中的苯酚。系统表征了所制膜的微结构与物化特性,考察了APTES添加量、AZLs填充量、操作温度、料液浓度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ZLs均匀分散在PEBA基质中,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AZLs的加入使得膜疏水性增强而表面自由能降低,从而提高了PEBA膜的选择性。当分离80°C、1000 mg/kg苯酚水溶液时,AZLs/PEBA膜总通量可达2046 g/(m^(2)·h),分离因子为25.4,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制AZLs/PEBA混合基质膜在含酚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邓杨; 石现兵; 王涛; 刘利伟; 韩振邦
    • 摘要: 针对MIL-53(Fe)粉末作为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窄、催化效率低和难回收利用等问题,以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作为载体,通过表面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负载不规则MIL-53(Fe)的纤维MIL-53(Fe)-PA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其表面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MIL-53(Fe)能够均匀分布于改性PAN纤维表面,部分MIL-53(Fe)呈现出一定的结晶性能,且纤维配体的电荷转移(LMCT)效应将其光谱响应范围拓宽至800 nm;由于纤维配体和对苯二甲酸配体的协同作用,使得MIL-53(Fe)-PAN在染料降解中显示出极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远优于MIL-53(Fe)粉末及其直接负载改性PAN纤维催化剂,为高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 邱皓; 蒋语扬; 孙鑫; 吴光宇
    • 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其中,高浓度的细颗粒物对空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在中国,细颗粒物,特别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PM_(2.5))已经是造成环境空气污染最主要原因之一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修饰的纤维介质过滤系统因其具有优异的吸附分离性能而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过滤系统,本文重点叙述了MOF-纤维介质复合过滤系统在PM 2.5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
    • 龚建康; 申莎; 师睿; 叶坪; 王邦艳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H_(2)-MIL-101(Al)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吸附-脱附(BET)表征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磷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出了NH_(2)-MIL-101(Al),SEM、TEM和BET表征分析表明材料形貌呈棒状,长度约500 nm,NH_(2)-MIL-101(Al)材料为介孔材料。(2)在NH_(2)-MIL-101(Al)的投加量为2 g/L,吸附反应时间为2 h,p H为6.00~8.00时,温度为30°C条件下,材料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磷的去除率可达94.5%,该材料吸附水中磷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3)将合成的材料应用于实际水体中磷的吸附去除,其去除率为23.7%。根据系列实验结果证明,NH_(2)-MIL-101(Al)在吸附除磷方面,具有一定的吸附潜能。
    • 冯婷; 杨涛
    •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因其孔道尺寸、形状、功能可控调节,可被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相填料应用于液相色谱分离中.阐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应用于液相色谱柱的研究现状,主要从色谱柱填充方法、色谱柱管材料及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赵震
    • 摘要: 本期《化学科学与工程》栏目共收录论文3篇。论文《Ag@ZnFe_(2-x)Ce_(x)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ZnFe_(2)O_(4)光催化剂,通过负载贵金属Ag和稀土元素Ce^(3+)掺杂的方式,探究了铁酸锌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论文《V/silicate-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丙烷脱氢性能》采用嫁接法制备了不同V负载量的V/silicate-1催化剂,研究了钒负载量对丙烷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Zr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10年来Zr基配合物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相关研究工作,从扩大可见光吸收范围和提升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效率2个方面阐述了高效Zr基配合物光催化剂的设计思路,为光催化领域更多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 鲁克彬; 戴昉纳
    • 摘要: 设计开发了基于卟啉配体合成组装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表征与染料吸附测试的综合性实验。实验通过简单的有机合成来获得卟啉型有机配体,然后利用该配体与锆盐自组装得到晶态MOFs材料,并且通过调节实验中竞争配体苯甲酸的加入量调节晶体尺寸。实验还以水为介质,探究了该MOFs材料对几种染料的最大吸附量,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等分析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通过该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学习大型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还能开阔视野,了解MOFs材料发展前沿,为将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白雪; 张威; 韩俊萍; 郭建平; 刘博
    • 摘要: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是实现绿色、高效生产可持续能源氢气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常用的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阳光利用率不足、载流子易复合、活性位点暴露不足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类半导体行为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由于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及高规整度,近年来在光催化产氢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介绍了MOFs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在光催化制氢领域中应用的独特优势,基于光催化机理从改善光吸收、促进电荷分离和加速表面反应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MOF基光催化剂活性的策略,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李阳; 柯勤飞; 张娜; 李佳佳; 王航; 徐晨
    • 摘要: 通过室温下自组装法制备g-C_(3)N_(4)二元复合物,再用水热法制备花状的g-C_(3)N_(4)@ZIF-8@MoS_(2)复合光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g-C_(3)N_(4)@ZIF-8@MoS_(2)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C_(3)N_(4)@ZIF-8@MoS_(2)复合材料在水中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效率,对亚甲基蓝有很好的降解效果(90 min降解99%)。
    • 石涵; 袁标; 沈鹏
    • 摘要: 天然气在进入管网输送之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目前常用的天然气脱水方法主要有冷干法、液体吸收法和固体吸附法。用于天然气脱水的固体吸附剂主要包括分子筛、氧化铝、介孔二氧化硅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等。随着更多海上气田的勘探开发,分子筛和氧化铝等传统吸附剂已无法满足对大量天然气的净化需求,需要使用具有更高负载能力的吸附剂。介孔二氧化硅和MOFs具有高化学稳定性、低密度、高孔隙度的优点,且使用寿命长,避免了频繁更换,作为天然气脱水吸附剂具有潜在优势。围绕高比表面积、孔体积、亲水性和再生能力等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天然气脱水方面的研究进展。介孔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可在高压力范围内使用,提升处理装置的效率。然而介孔二氧化硅主要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老化时间较长,且传统的蒸发干燥法无法保持完全凝胶的结构。未来有望通过超临界流体干燥法获得具有更好物化性质和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进一步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能力。MOFs作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结合形成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度规则的孔结构和可调的性质,且金属离子与配体官能团的自由电子对之间的化学或物理相互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天然气吸附脱水效率和优异的再生循环性能。最后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复杂工况下的MOFs吸附脱水能力、长周期运行稳定性以及高压工况、造粒及不同分离过程(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对MOFs的影响,并开发MOFs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