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责任感
民族责任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专利文献40125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石油政工研究、历史学习(高考)等;
民族责任感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青、张正直、于红等。
民族责任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125篇
占比:99.61%
总计:40284篇
民族责任感
-研究学者
- 刘青
- 张正直
- 于红
- 李德芳
- 温新焕
- 一沐
- 丁万林
- 丁洪刚
- 万义文
- 东方
- 于淑云
- 于蔚洋
- 仇伟
- 任晓丽
- 伊丹才让
- 余英杰
- 侯永志
- 傅其林
- 傅敏
- 关玉菊
- 冯颜利
- 刘季英
- 刘晓虹
- 刘桂强
- 刘永昌
- 刘永春
- 刘沙
- 卢德
- 卢长林
- 向群
- 吕漫
- 吴佳男
- 周宁
- 周峻民
- 周彦
- 周春恒
- 周武兵
- 周洪宇
- 周淑萍
- 周牧辰
- 姚宏
- 孙冬梅
- 孙洪川
- 宋佳骏
- 宣海霞
- 封留才
- 少青
- 尹世权
- 崔凤英2
- 崔莉莉
-
-
尹世权
-
-
摘要:
暑假期间,我将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看完顿觉心潮澎湃。为赵世炎、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刻苦求学、以救亡图存和拯救苍生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而倾倒;为陈延年、陈乔年上下求索后的慨然赴死而折服;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而感动。我看到了曾经的中华大地上有无数个他们,追求真理、不畏强权、勇往直前,最终换来永恒的光明。
-
-
刘晓虹;
闫欣
-
-
摘要:
在执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笔者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模拟"外交天团",驳斥境外媒体关于"中国新疆棉花产业存在强迫劳动"这一谎言。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课内外典范文章的学习,了解驳论知识与方法,并把这些知识与方法运用到驳斥中。
-
-
曹勇
-
-
摘要:
在中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同时,不但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加强对危机意识的认识,还能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
-
周洪宇
-
-
摘要:
陶行知先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而且是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伟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广采博览,自成一家,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炽热的爱国之心,胸怀振兴中华文化大业的理想,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新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人格精神和思想遗产,永远激励与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后继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繁荣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
-
-
黄维芳
-
-
摘要:
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国家以政治目的进行的理性选择,在集体记忆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文化记忆理论在德国应运而生.从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理论的角度来看,统一前联邦德国"二战"相关记忆文化是以反思为主体的,民主德国"二战"相关记忆文化则无历史包袱.两德统一后,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下,改善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等因素使得"二战"反思记忆成为德国文化主流,向世界展现了德国的大国责任感与担当.新冠疫情爆发后,德国在严格防控取得成效的同时,援助疫情严重的意大利等国,同意向欧盟转移更多资金进行财政援助,并通过设立抗疫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拍摄抗疫相关纪录片等构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
-
周峻民;
陈攀;
王怡晨;
王璐瑶
-
-
摘要:
"五四精神"是一代青少年热血的结晶,并且激励了后面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在当今时代,民族复兴成为了首要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了解并传承"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民主、科学、自由、爱国、进步,并深刻体会这一爱国主义精神.但就目前而言,许多的现代大学生存在着民族意识不高,社会责任感较低以及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使"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大学生只有接受并传承"五四精神",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
-
郑翔
-
-
摘要:
本刊讯(通讯员郑翔)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9月18日,元江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午9时,元江县城上空响起了试鸣防空袭警报声,元江红军小学(元江第二小学)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上进行默哀,向逝去的先烈们致以最深切的怀念。党员教师白文锋为学生讲述"九一八"历史事件,艰难的14年抗战让每个学生深刻认识了那段苦难岁月,心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
-
-
马玉桂
-
-
摘要: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六名留日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留东清真教育会”。该会以“联谊回教情谊,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为宗旨,提出爱国爱教的口号。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这是我国近代回族先进知识分子创办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的进步刊物,集中反映了近代回族爱国青年的在民族救亡图存中的觉醒。在学术界,它与《正宗爱国报》齐名,被认为是“近代中国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自20世纪末期,《醒回篇》受到知识界的关注,相关论述较多,《醒回篇》虽然只出版了一期,但鉴于它集中反映了近代回族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因此笔者试对此做出评述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