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3641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年全国医学影像(呼和浩特)学术研讨会、第21届全军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代荣、周东、周辉等。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6417 占比:99.99%

总计:1036499篇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文趋势图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研究学者

  • 曹代荣
  • 周东
  • 周辉
  • 李昭杰
  • 林志俊
  • 林晓风
  • 洪国良
  • 王宇军
  • 祁佩红
  • 薛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宜飞; 朱美茹; 张明贵
    • 摘要: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局灶性(非浸润性)星形细胞瘤,WHO分类中被列为I级星形细胞瘤^([1])。患者首发症状为头痛、眩晕、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及内分泌症状^([2]),单凭临床表现难以明确诊断。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易于显示肿瘤钙化、出血。磁共振成像(MRI)易于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
    • 宋奎龙; 黄聪; 李建业; 王宇军
    • 摘要: 目的总结退行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MRI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2016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1例退行性PA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进性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为颅内单发病灶,4例(36.4%)位于幕下,7例(63.6%)位于幕上。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1例反复发呆,1例体检发现颅内肿块。MRI主要表现为囊实性、实性或囊性肿块,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肿块周围或内部可见条状或环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多样。11例术前均误诊,6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误诊为节细胞胶质瘤,1例误诊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PA,肿瘤组织中可见明显退行性变,表现为明显血管透明变性、扩张、血管瘤样变,出现陈旧性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其中3例伴有钙化。11例术后无特殊情况后出院,9例随访9~17个月未见复发,2例失访。结论退行性PA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MRI表现与典型PA不同,认识其发病年龄、发病位置和MRI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 赵斌; 钟鹏; 马强; 肖华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脊髓PA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观察6~36个月.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为成年人;术前MRI检查示肿瘤位于脊髓颈段2例、胸段1例、腰段1例、颈至腰段1例;首发症状为肢体疼痛4例、肢体麻木2例、肢体运动障碍1例;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PA.经过康复治疗后随访6~36个月,4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症状减轻,无加重.结论 脊髓内PA较少见,临床表现以肢体疼痛及运动障碍为主,可进展为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影像、病理学表现均需与其他脊髓肿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全切除后不需要行化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经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恢复,预后良好.
    • 于贝贝; 荆林凯; 王劲; 王贵怀
    • 摘要: 目的总结脊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显微手术切除的12例脊髓PA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脊髓PA(WHO分级Ⅰ级)。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9.3±16.1)个月。末次随访,5例脊髓功能较术前改善,7例无变化。随访观察期间未见复发及播散。结论脊髓PA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全切除/近全切除肿瘤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罗楚涵; 翟瑄; 梁平; 李禄生; 钦斌; 纪文元; 周渝冬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I,DCE-MR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后颅窝肿瘤患儿34例,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和DCE-MRI检查,生成常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图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初诊后颅窝肿瘤患儿中,经术后病理学诊断髓母细胞瘤16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10例,间变型室管膜瘤8例,其中髓母细胞瘤(0.907±0.246、0.627±0.313、0.963±0.397)与间变型室管膜瘤(0.273±0.046、0.091±0.027、0.115±0.077)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Ve最大值、ROI Vp最大值、ROI Ktrans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ROI Ktrans第90百分位(P90)值、对照区(region of contract,ROC)Ktrans最大值、ROC Kep最大值、ROC Ve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母细胞瘤(2.320±0.695)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0.725±0.455)在ROI Kep最大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ROI Kep第90百分位(P90)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CE-MRI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通过多种参数准确地对髓母细胞瘤与其他后颅窝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 韩晓艺; 李锐; 张颖; 刘红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s,OP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中KIAA1549-BRAF基因融合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OPG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应用FISH法检测KIAA1549-BRAF基因的融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0例OPG中有36例为PA(WHOⅠ级),4例为OPG(WHOⅡ级).36例PA镜下为双相型形态,部分伴黏液样变、微小囊性变、血管透明变及钙化等.4例OPG(WHOⅡ级)中,1例为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1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细胞密度及核质比高,Ki-67增殖指数约10%;1例病变范围广泛,肿瘤侵犯鞍上、视神经管及海绵窦.36例PA中有14例(38.9%)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阳性,22例(61.1%)阴性.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KIAA1549-BRAF基因融合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其中年龄较小者(<10岁)阳性率较高(P=0.005).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阳性与无瘤生存率无关(P=0.181).4例OPG(WHOⅡ级)KIAA1549-BRAF基因融合阴性.结论 OPG多发于儿童,大多为低级别胶质瘤,临床以PA多见.
    • 赵梓霖; 黄聪; 罗军德; 黎成; 王文斌; 张恒胜
    •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特点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MR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右侧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3例,额叶4例,顶叶2例.单囊结节型10例(58.9%),壁结节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FLAIR均呈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囊液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增强囊壁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多囊结节型4例(23.5%),囊壁及分隔增厚,增强明显强化;囊性成分及结节信号与单囊结节型类似.囊实性型3例(17.6%),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为主,增强明显强化.DWI瘤结节及实性瘤体均呈等或低信号.较大结节或实性瘤体信号不均,内见多发小囊变区,呈"囊中有瘤,瘤中有囊"的特征性表现.本组病例种中5例(29.4%)合并出血,4例(23.6%)合并瘤周轻度水肿.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加深认识,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 符丹卉; 黄向阳
    • 摘要: 通过报道1例发生在第三脑室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信息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
    • 冯素素
    • 摘要: 总结了一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eyticastrocytoma,P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为:Ⅰ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边界较清,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的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在20岁以前发生,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而以小脑及中线结构(如视神经及视交叉、脑干等常见).占所有肿瘤的6%,胶质瘤的8%,儿童胶质瘤的30%.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感觉整合中枢,由于其位置深在、毗连内囊、下丘脑等重要中枢结构,并且该部位肿瘤病理类型以胶质细胞瘤为主,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5%,较常见的有颅内压增高、运动障碍、感觉缺失、不自主运动和癫痫五类.
    • 刘翔; 牛晨; 曹乐; 令潇; 温鑫; 段小艺; 张明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至2017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毛细胞星型细胞瘤中,5例呈囊实性改变,4例呈实性改变,l例呈囊性伴壁结节改变且结节明显强化.术后病理显示,镜下可见疏松区与致密区双极性分布,且比例各不相同,部分可见血管增生及嗜酸性小体.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多为囊性壁结节型或实性肿块,不同类型的肿瘤镜下显示疏松区与致密区比例不同,强化程度与其毛细血管通透性密切有关,熟悉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并与相关病理联系,可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