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格拉斯哥评分

格拉斯哥评分

格拉斯哥评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21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国司法鉴定、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PUISEM2015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等;格拉斯哥评分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田雪涛、文海燕、严峻等。

格拉斯哥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19 占比:99.19%

总计:12319篇

格拉斯哥评分—发文趋势图

格拉斯哥评分

-研究学者

  • 田雪涛
  • 文海燕
  • 严峻
  • 余炳坚
  • 冯萍
  • 刘田清
  • 刘稀金
  • 刘锦仪
  • 吴莉莉
  • 张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家林; 刘冰洁; 李辉; 张强; 刘洪恩
    • 摘要: 目的探究TBI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以期为不同程度TBI患者入院血液检测时,制定科学检测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滨洲市人民医院和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入院的182例不同程度TBI患者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型、中型和重型TBI患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7.30±0.27)×10^(9)/L、(9.21±0.39)×10^(9)/L和(11.75±0.51)×10^(9)/L;中性细胞比率分别为(65.21±1.36)%、(75.35±1.62)%和(83.77±0.90)%;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4.90±0.26)×10^(9)/L、(7.18±0.38)×10^(9)/L和(9.88±0.44)×10^(9)/L;淋巴细胞比率分别为(26.67±1.22)%、(15.75±0.92)%和(10.22±0.74)%;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分别为(1.27±0.16)%、(0.57±0.09)%和(0.16±0.04)%;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0.08±0.01)×10^(9)/L、(0.04±0.01)×10^(9)/L和(0.02±0.01)×10^(9)/L;葡萄糖分别为(5.59±0.24)、(6.26±0.22)、(8.50±0.29)mmol/L,且以上血液指标在3种类型患者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素、肌酐、尿酸、和胱抑素c-w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碱性粒细胞数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型TBI患者入院首次检查的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肌酐、中性细胞比率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入院1周、2周和4周后的检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种差异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TBI应激状态会使患者部分血液理化指标出现显著变化,且这些变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严重程度相关。
    • 张煜; 刘俊; 刘青; 罗双琪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0例TBI患者按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评分≤8分,n=30)和非重症组(GCS评分>8分,n=20),重症组TBI患者再根据术后第3天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结果分为无好转组(n=15)和好转组(n=15),收集重症组和非重症组TBI患者术前GCS评分、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抽取所有TBI患者清晨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电化学法检测血浆NT-pro BNP水平;收集所有TBI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头颅CT资料,采用Marshall头颅CT分级标准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好转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BI患者头颅CT严重程度与血浆NT-proBNP的关系。结果重症组TBI患者APACHEⅡ评分、瞳孔直径大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高于非重症组(P0,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作为判断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 许裕彬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经颅超声检查在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50例sTBI患者,连续监测术后7 d的颅内压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于患者伤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将随访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n=24)、预后不良组(n=26),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水平差异。结果:预后良好组PI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预后不良组PI随时间延长不断上升,且预后良好组术后1~7 d各时段PI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随时间延长ICP逐渐下降,预后不良组随时间延长ICP逐渐上升,且预后良好组术后1~7 d各时段ICP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PI、ICP与sTBI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性(r=-1.852、-1.719,P<0.05);ICP监测联合TCD检查对sTBI患者预后判断的AUC较单独监测高(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经颅超声检查均可为sTBI患者提供可靠预后信息,且联合监测可提高预后预测的效能。
    • 林明霞
    • 摘要: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评分在颅脑损伤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指标、护理满意度、格拉斯哥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转铁蛋白各项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1.326、8.425、6.469,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259,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GCS格拉斯哥评分高于护理前,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t=7.281、13.765,P<0.05);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GCS格拉斯哥评分高于护理前,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t=5.450、8.043,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后GCS格拉斯哥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5.648、6.822,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t=10.203,P<0.05);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t=7.167,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8.481,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t=9.354,P<0.05);对照组颅脑损伤患者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t=7.237,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5.148,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8.754,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护理下营养指标显著好转、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昏迷情况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减少、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因此综合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刘稀金; 陈勇军; 张海艳; 张平; 李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反应性分级联合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STBI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发病3 d内完成GCS评分与EEG检查.出院60 d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使用AD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GCS评分、EEG分级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9例,好转出院71例,平均GCS评分(5.06±1.19)分;出院患者平均ADL评分(61.25±7.46)分.GCS评分、EEG分级与死亡结局具有相关性(P<0.05).GCS评分、EEG分级与ADL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EG反应性分级联合GCS评分可有效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预后.
    • 徐海煜; 刘军; 葛鹏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P-NLR)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126例胆囊癌患者的诊疗资料.据患者术前检测结果计算PP-NLR、GPS评分,分别对其进行PP-NLR分组[PP-NLR0组(PP-NLR10 mg/L且ALB≥35 g/L/CRP≤10 mg/L且ALB10 mg/L且Alb<35 g/L,27例)}.比较以上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3年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PP-NLR、GPS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PP-NLR分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PS分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NLR0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80.43%,明显高于PP-NLR1组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S0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84.21%,明显高于GPS1组的63.93%和GPS2组的37.04%,且GPS1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GPS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PP-NLR及GPS评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P-NLR、GP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P-NLR、GPS评分对评估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刘稀金; 刘常青; 陈勇军; 张海艳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康复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及对格拉斯哥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5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总体好转率、GCS评分、MBI评分、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415,P=0.032,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4.392,P=0.035,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3.291,P=0.002,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5.530,P=0.025,P<0.05).结论:艾灸联合康复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具有良好疗效,能显著提高GCS评分.
    • 周月
    •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院内诊治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此次调查分析对象,依据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划分成两组,其中25例实行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加醒脑静注射液者为观察组.结果 两组经治疗炎症指标水平有一定降低,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NIHSS评分有一定减少,GCS评分有一定增加,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问题严重,在常规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压、保障呼吸道畅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治疗基础上,提供醒脑静注射液可兼顾疏通脑血管与保护脑神经等作用,在改善症状、促进缺损问题恢复等方面作用显著.
    • 张毅; 施伟; 郑继翠; 赵瑞; 李昊
    • 摘要: 目的 分析与儿童轻中症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症状进展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收入或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共203例,不合并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及脑挫裂伤.按照本研究患儿的排除标准共纳入168例患儿.其中,男79例,女89例;患儿就诊时中位GCS评分为14分,范围为10~15分;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0.1~14.3岁;车祸外伤66例[39.3%(66/168)];呕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48.8%(82/168),其中21.4%(36/168)的患儿呕吐次数>2次;绝大多数患儿合并颅骨骨折,占86.9%(146/168);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颞部,占40.5%(68/168);外伤后血糖升高见于45.8%(77/168)的患儿;有28.6%(48/168)的患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根据入院后诊疗过程中GCS评分的变化,分为临床症状平稳组(104例)和临床症状进展组(64例).通过对患儿基本信息、外伤因素、临床症状、CT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寻找与轻中症患儿临床症状进展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的分析显示临床症状进展组患儿在外伤后存在意识丧失史的比例较临床症状平稳组高,34.4%(22/64)比15.4%(16/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外伤后血肿的厚度及体积与临床症状进展并无明显相关性.血肿占位效应在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较高,53.1%(34/64)比13.5%(14/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颞部血肿在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较高,56.3%(36/64)比30.8%(32/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初始CT值偏低的血肿在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较高,(48.40±6.77)Hu比(60.70±5.25)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D-二聚体升高的比例明显增高,42.2%(27/64)比20.2%(2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也较明显,(8.11±2.75)比(7.22±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外伤后血肿初始CT值[(OR=13.1,95%CI(0.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占位效应[(OR=4.37,95%CI(1.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初始CT值对临床症状进展具有预测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7,P<0.001;血肿初始CT值ROC分析最适截断值为56.3,具有82%的敏感性和86%的特异性.结论 轻中症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存在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血肿初始CT值和占位效应是轻中症患儿临床症状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初始CT值对临床症状进展有诊断意义.
    • 史霞; 王爱敏; 李振云; 张振乾; 姜丽美
    • 摘要: 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结合格拉斯哥评分(GCS)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NICU)护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N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NEWS评估,干预组患者采用NEWS结合GCS评估.记录两组患者N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24h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4hICU病死率、跌倒坠床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N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24h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跌倒坠床发生率、24hICU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中采用NEWS结合GCS方法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可有效缩短患者NICU住院时间,降低24h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跌倒坠床发生率,协助临床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