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核素显像

核素显像

核素显像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特种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025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五次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核素显像与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等;核素显像的相关文献由1132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建、王荣福、蔡瑾等。

核素显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2 占比:1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4025 占比:89.68%

总计:4488篇

核素显像—发文趋势图

核素显像

-研究学者

  • 严建
  • 王荣福
  • 蔡瑾
  • 马丽
  • 陈正福
  • 刘保平
  • 刘秀杰
  • 李勇
  • 李舰南
  • 王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阳露婷; 荣彬; 刘翔; 叶朝阳
    • 摘要: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进行鉴别,观察组采用核素显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进行鉴别,比较两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素显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提高鉴别准确度,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楠; 刘辉; 乔薇; 朱成涛; 王丽杰; 张惠敏; 叶新华; 吴卫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参数对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5例S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5例有口干、眼干症状的非S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唾液腺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图像、核素显像及唾液腺功能。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对S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SS患者可见腮腺呈弥漫性病变,腮腺或颌下腺有1个或多个低回声结节;核素显像显示,SS患者可见双侧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功能明显降低,唾液腺对^(99)Tc^(m)O_(4)-摄取减少,口腔^(99)Tc^(m)O_(4)-浓聚更少,口服维生素C后未见明显浓聚,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呈持续上升。研究组颌下腺评分、腮腺评分及唾液腺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唾液腺超声总评分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颌下腺评分和腮腺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颌下腺、腮腺摄取指数和腺体排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对SS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谢雯
    • 摘要: 目的:分析核素显像检查与超声检查技术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接受超声检查的对照组(60例)及接受核素显像检查的观察组(70例)。统计两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检出率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检出率,分析核素显像检查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检出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81.67%,P<0.05)。观察组轻度亚急性甲状腺炎检出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重度亚急性甲状腺炎检出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核素显像检查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其中灵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检查,核素显像检查可提高亚急性甲状腺炎检出率及重度亚急性甲状腺炎检出率,且其灵敏度、诊断符合率较高。
    • 易建玮
    • 摘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发生率较高,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SHPT的主要方式,但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与手术是否完全清除异位甲状旁腺有关.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增生术前进行SHPT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有关SHPT的术前定位诊断方面,以CT、超声、核素显像、MRI等影像学手段为主,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不同.本文基于对甲状旁腺增生术前定位诊断以及相关文献的理解,对CT、超声、核素显像、MRI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张贺贺; 左艳; 黄钢
    • 摘要: 核医学设备可以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对肿瘤进行显像,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科学评价的目的.核医学分子成像在分子影像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Micro-SPECT/CT是实验科学向临床科学过渡的重要核医学分子成像工具,一次扫描便可得到包含功能学和解剖学的融合影像.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前新药研发、疾病机理的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述了Micro-SPECT/CT的原理,然后介绍了它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相关疾病的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Micro-SPECT/CT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杨晶; 杨一兵; 朱高红; 王学红; 邓赟
    • 摘要: 目的 探讨SPECT-CT核素显像在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检查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A组)、中耳胆脂瘤(B组)及外伤性鼓膜穿孔(C组)的患者40例分为3组,均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Valsalva检查(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咽鼓管阻塞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与Valsalva检查(对照组)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说明咽鼓管阻塞是中耳炎的病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可以动态观察咽鼓管阻塞的程度,有助于咽鼓管阻塞部位的判断.
    • 何雪心; 周金云; 李浩然; 金晨涛; 田梅
    • 摘要: 转移性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68镓(68Ga)或18氟(18F)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决策指导、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具有独特价值.223镭(223Ra)和177镥(177Lu)-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RLT)可有效缓解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骨痛,延长其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PSMA RLT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将有望进一步改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
    • 崔微; 魏振恒; 顾虹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骼是乳腺癌最易发生远处癌细胞转移的部位。乳腺癌骨转移的晚期患者最常表现为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剧烈疼痛和高钙血症等骨骼相关不良事件,因此,确定有无恶性骨转移对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主要用于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有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核素显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生长因子等生物标志物。现就核素显像与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崔微; 魏振恒; 顾虹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骼是乳腺癌最易发生远处癌细胞转移的部位.乳腺癌骨转移的晚期患者最常表现为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剧烈疼痛和高钙血症等骨骼相关不良事件,因此,确定有无恶性骨转移对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主要用于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有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核素显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生长因子等生物标志物.现就核素显像与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侯丽媛; 蒋莎莎; 李焱
    • 摘要: 目的 探究亚急性甲状腺炎(ST)患者行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84例ST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而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核素显像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检出率,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ST的检出率低于研究组(P0.05);2组ST严重、轻度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素显像对于ST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