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咽鼓管

咽鼓管

咽鼓管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744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特种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9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国西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云南省第九届四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三次耳鼻咽喉学术会议、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2009年全国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咽鼓管的相关文献由1492位作者贡献,包括K.P.穆尼、唐安洲、吴家林等。

咽鼓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1 占比:78.0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159 占比:21.37%

总计:744篇

咽鼓管—发文趋势图

咽鼓管

-研究学者

  • K.P.穆尼
  • 唐安洲
  • 吴家林
  • H.V.哈
  • A.阮
  • R.S.陈
  • 徐先荣
  • 郑亿庆
  • 冯立宁
  • 陈文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慧敏; 杨柳倩; 袁静茹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对骨导阈值、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107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内镜下经咽鼓管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骨导阈值水平,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1kHz、2kHz、4kHz、8kHz骨导阈值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4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IL-6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咽鼓管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频率的骨导阈值及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 金蕾; 倪坤; 李克勇; 李晓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频率的选择。方法以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26.2±2.8岁,男20例,女11例;用1~8 kHz线性扫频信号作为测试声源,统计静态情况下不同频带声源从单侧鼻腔至外耳道的声传递参数变化,初步寻找适合的声源信号频率区间;再分别用时长10秒、频率为7~9 kHz的窄带白噪声、2~20 kHz及1~8 kHz的宽带白噪声作为测试声源,分析白噪声通过单侧鼻腔至外耳道传导的声级衰减统计特性。结果伴随95%以上的有效吞咽动作,外耳道所测得的声信号时频图中同步出现一种短时宽频冲击声信号,贯穿1~10 kHz。用1~8 kHz线性周期扫频信号进行测试可见,3 kHz以下的频段相对易受噪声干扰,6.3~8 kHz频带区间传导稳定性差;用三组白噪声作为声源信号测试发现,90%以上吞咽产生的短时冲击噪声在对应声源频带上的声功率级至少超过了测试信号基线值5 dB以上。结论咽鼓管功能声测法采用7~8 kHz作为声源信号传导稳定性较差,宽频和相对窄带白噪声信号易受吞咽噪声干扰;咽鼓管功能声测法声源信号较为合适的测试声源频段为3~6 kHz。
    • 马赟; 邱泽恒; 梁茂金; 田鹏; 陈秋坚; 党华; 刘翔; 邹华; 郑亿庆
    • 摘要: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咽鼓管功能状态。方法 利用百度指数,比较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和“咽鼓管”搜索量及搜索人群分布情况。同时,收集45例AR患者及36名健康志愿者,行鼻部症状及咽鼓管功能评估,AR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复查。结果 百度指数显示,“过敏性鼻炎”和“咽鼓管”的搜索量及人群分布呈正相关(P<0.001)。45例AR患者中20例(44.4%)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其中鼻塞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AR患者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01)。结论 AR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其中咽鼓管功能与鼻塞症状关系最为密切。咽鼓管功能状态可随鼻部症状的减轻而改善。
    • 苏松越
    • 摘要: 有时候,一些错误的用耳习惯以及家长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对孩子的耳朵造成严重的伤害。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婴幼儿由于生理原因,与成人相比咽鼓管更“短、直、宽”。同时,咽鼓管肌肉收缩力比较弱,在鼻咽部位的开□较低,侧卧或者平躺吃奶,都容易出现“倒灌”现象,使乳汁、伴着鼻咽部的分泌物、细菌等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造成感染,诱发中耳炎。
    • 朱杭军; 刘洋君; 刘赟
    • 摘要: 目的总结1例鼻咽部Warthin瘤并后鼻孔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鼻咽部Warthin瘤的可能来源,以加深对此类疾病的了解。方法对收治的1例后鼻孔闭锁患者行鼻内镜下双侧后鼻孔粘连松解+后鼻孔成形术,术中见右侧后鼻孔完全闭锁,左侧鼻腔后鼻孔狭窄。以电刀自鼻中隔处打开左侧后鼻孔,继而向外侧切除后鼻孔增生组织,松解左侧后鼻孔粘连,扩大后鼻孔,同法行右侧手术。术后组织送病检。结果术中双侧后鼻孔开放满意,术后患者症状消失。送检组织并病理提示为微小Warthin瘤。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头颈部Warthin瘤多见于涎腺,尤以腮腺居多。发生于鼻咽部的极为罕见,通常认为其来源于鼻咽部散在小涎腺或者黏膜上皮化生,鼻内镜下手术切除为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 杨启梅; 韩想利; 杨晓蓉; 刘晖; 张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110耳)S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咽鼓管吹张给药组(A组)和咽鼓管吹张组(B组)。A组在单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和注射用α-糜蛋白酶(4000 IU)的混悬液,耳内镜观察鼓室给药前后情况;B组为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两组均配合使用鼻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剂)、口服黏液促排剂药物1个月。结果 A组治疗1个疗程、随访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94.6% vs 81.4%;91.1% vs 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χ^(2)=6.8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9.37% vs 18.75%)。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及随访2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1.63,P=0.106;t=-1.58,P=0.117)。结论 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SOM短期疗效较好,具有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 李玉红
    • 摘要: 咽鼓管通气受阻、中耳清洁功能异常均可引发分泌性炎性反应,进而出现较明显的水肿病变,使中耳积液沉积,最终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病毒、细菌感染均可诱发该病。由于该病多发于儿童,可对其听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故临床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视程度较高。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药物、中医辨证及各种辅助疗法。手术治疗虽可从根源改善患儿咽鼓管及鼓室的情况,但属于有创治疗,术后愈合时间较长,故多数患儿家长更倾向于保守治疗。药物和中医辨证疗法均为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保守方法,前者主要使用促排药、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后者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类型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治疗效果良好;另外,临床还可通过氦氖激光和物理辅助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进行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研究主要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罗平; 张渊; 贺丹; 龚恒萃; 李玲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咽鼓管途径鼓室内灌注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138例初治无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在挽救治疗方案中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腺苷钴胺和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10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选用泼尼松龙经咽鼓管途径进行鼓室内灌注给药治疗,隔日一次,共5次。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气导纯音听阈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咽鼓管途径鼓室内灌注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价值更佳,具有较好安全性。
    • 许雯雯; 张红蕾; 邓洁; 濮彧; 霍小秀; 魏之涵; 郭睿
    •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i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和鼓膜置管术(tympanostomy tube insertion,TTI)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CSOM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3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8篇文献,共500例(504耳)患者,其中BET组250例(253耳)和TTI组250例(251耳),BET组治疗有效率较高[OR=3.4,95%CI(2.04,5.64)]。根据研究类型亚组分析,BET治疗CSOM有效率均高于TTI组(P0.05)。根据PTA亚组分析,术后12个月,BET组PTA低于TTI组(P<0.05)。根据Valsava评分亚组分析,术后6个月,BET组Valsava评分低于TTI组(P<0.05)。根据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亚组分析,TTI组(7.79%,20%)均高于BET组(1.72%,0%)。结论 在考虑治疗有效率、PTA、Valsava评分、并发症和复发率方面,BET治疗CSOM的短期疗效优于TTI。
    • 张文娟; 唐芹
    • 摘要: 流言:冬天来了,鼻子经常不通气,里面有鼻涕,让人觉得不舒服。有人说用力擤出鼻涕就好了。这样做是对的吗?真相:虽然鼻塞很难受,但用力把鼻涕擤出来可不行。用力擤鼻涕的后果用力擤鼻涕会导致不少问题,比如:鼻腔压力突然增高,使得感染性鼻涕进入鼻窦,引起鼻窦炎;可能将感染性鼻分泌物挤到咽鼓管里,引起中耳炎;还可能将感染性鼻分泌物挤到鼻泪管里,引起泪道炎或鼻泪管堵塞;等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