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强度
极化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35468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内江师范学院学报、中原工学院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极化强度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谈国强、董国华、董显林等。
极化强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5468篇
占比:99.93%
总计:135559篇
极化强度
-研究学者
- 谈国强
- 董国华
- 董显林
- 罗洋洋
- 刘文龙
- 曹万强
- 耶维
- 梁瑞虹
- 曹菲
- 欧阳俊
- 王根水
- 薛旭
- 陈勇
- 侯舜华
- 李应乐
- 江安全
- 潘瑞琨
- 郑克玉
- 乔利杰
- 仝西川
- 任伟军
- 任召辉
- 任慧君
- 侯鹏飞
- 冯国发
- 冯松松
- 刘云霞
- 刘宁涛
- 刘梦琳
- 刘金
- 吴亚敏
- 周学凡
- 周攀
- 夏钟福
- 夏雪兰
- 姚熹
- 安振连
- 容淦
- 宿彦京
- 康文烁
- 康立敏
- 廖忠新
- 张博玮
- 张宇科
- 张振海
- 张斗
- 张晓青
- 张曙光
- 张海鹏
- 张蕾
-
-
张小娅;
宋佳讯;
王鑫豪;
王金斌;
钟向丽
-
-
摘要:
h-LuFeO3是一种窄带隙铁电半导体材料,已被证明在铁电光伏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较低的极化强度使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大,限制了h-LuFeO3基铁电光伏电池效率的提高.为改善h-LuFeO3的极化强度,提高光吸收性质,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In原子在h-LuFeO3不同位置的掺杂形成能,得到最稳定的掺杂位置,比较了h-Lu1–xInxFeO3(x=0,0.167,0.333,0.667)的带隙、光吸收性能及极化强度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In掺杂比例的增加,h-LuFeO3的晶格常数c/a比不断增大,铁电极化强度得到提高.当In:Lu=2:1时,材料杂质能级出现,Fe-O轨道杂化得到增强,提高了h-LuFeO3的光吸收性能.此工作证明了In掺杂是改善h-LuFeO3极化强度和光吸收系数的有效方法,对铁电光伏性能的提高提供一种新途径.
-
-
-
-
张海鹏;
杨靖;
马继政
-
-
摘要:
军事职业活动涉及到多种高难度的任务,对现役人员身体能力要求广泛且多变。军事职业活动可对人体产生极大应激,因此,现役人员需进行日常训练、提高和强化基本任务能力,同时提高机体适应能力,从而确保成功完成多种作业任务。目前,如何最佳化发展现役人员身体方面的适应能力是当前训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军事职业活动本身任务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健康方面的长期需求,活动方式更类似于古人类的身体活动方式:低强度的身体活动,中间穿插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而训练方案与人类早期身体活动模式越相似,适应性和后续表现就越强。因此,人类早期极化的生存模式可能是发展军事职业人员身体方面的能力及保持机体健康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缺少直接的证据,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
曹万强;
乐耀昌;
陈勇;
郑克玉;
潘瑞琨;
王龙海
-
-
摘要:
基于唯象理论得到的反铁电体电滞回线的温度关系,系统地研究了二阶相变反铁电体在增加和撤消电场过程中能量释放的温度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反铁电体所释放的能量密度在温度谱有两个峰,高温的大峰在顺电相,其温度略高于居里温度;在反铁电相的低温区还存在一个小峰:当温度从居里温度下降时释放的能量密度会逐步增大到峰的顶点,之后缓慢下降.该结论与大量的实验结果一致.吉布斯自由能的两个参数对可逆能量密度峰的温度宽度和高度均有重要影响:极化强度二次方的系数越小能量密度峰的温度宽度越宽;四次方的系数越小能量密度峰的高度越高;它们支配了反铁电体的极化强度、能量特性和介电常数.本文研究了热力学参数对介电常数峰与能量密度峰的综合影响,并发现两者存在密切的关联效应.
-
-
张海鹏;
杨靖;
马继政
-
-
摘要:
军事职业活动涉及到多种高难度的任务,对现役人员身体能力要求广泛且多变.军事职业活动可对人体产生极大应激,因此,现役人员需进行日常训练、提高和强化基本任务能力,同时提高机体适应能力,从而确保成功完成多种作业任务.目前,如何最佳化发展现役人员身体方面的适应能力是当前训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军事职业活动本身任务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健康方面的长期需求,活动方式更类似于古人类的身体活动方式:低强度的身体活动,中间穿插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而训练方案与人类早期身体活动模式越相似,适应性和后续表现就越强.因此,人类早期极化的生存模式可能是发展军事职业人员身体方面的能力及保持机体健康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缺少直接的证据,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
-
郑伟;
杜安
-
-
摘要:
建立了铁电/铁磁双层膜模型,铁电层的电矩用连续标量描述,而铁磁层的自旋应用经典矢量描述.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极化、磁化行为.给出了零场下体系的内能、比热、极化和磁化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分别研究了体系在外磁场和外电场下的极化和磁化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双层膜体系的内能、比热、极化和磁化性质因层间耦合系数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当界面耦合较弱时,双层膜表现出各自的热力学性质,当层间耦合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双层膜耦合为一个整体,表现出统一的热力学性质.该双层膜在外场中形成电滞回线和磁滞回线,并表现出偏置特性,界面耦合强度和温度影响滞后回线和偏置现象.
-
-
康永
-
-
摘要:
稀土掺杂层状钙钛矿结构的Bi4Ti3O12铁电薄膜具有居里温度高,自发极化大,耐疲劳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制作铁电储存器.由于Bi4Ti3O12铁电薄膜的自发极化矢量靠近a轴,近a轴生长的Bi4Ti3O12铁电薄膜具有大的剩余极化强度.对比研究了随机取向Bi4Ti3O12铁电薄膜和a/b轴择优取向Bi4Ti3O12铁电薄膜的回线动力学标度.结果 表明a/b轴高择优取向度的Bi4Ti3O12铁电薄膜的标度关系为:低频段∝f0.043E00.8;高频段∝f-0.21E00.8.a/b轴低择优取向度的Bi4Ti3O12铁电薄膜的标度关系为:∝f-0.05E0.917.随机取向Bi4Ti3O12铁电薄膜的标度关系在高频和低频统一为∝ f-0.07E01.31.
-
-
-
-
黄卡玛
- 《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微波化学是研究微波与化学反应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新兴学科.化学反应体系作为一个典型的非平衡态系统,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经典的电磁场问题发展到非平衡和非线性领域,对迄今已沿用百年的经典电磁理论进行突破性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对电场作用下化学反应体系的极化和化学反应体系中的波动方程这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从宏观角度入手对经典电磁理论就行发展突破,创新性的得到了化学反应体系中极化强度的一般表达,从理论上得到了旋转扩散向量和组份浓度向量,给出了反应体系介电函数适用条件,同时基于表达式基础上发展获得了非平衡态系统的电磁波传播的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实现了微波作用非平衡态系统的传播特性计算,发现了化学反应体系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下的特殊效应。其次从分子角度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分析了微波场对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证明了非热效应的存在性。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展了经典电磁理论,使其适用于分析化学反应为代表的非平衡态动力系统,也为进一步提高微波作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将为我国节能环保的重大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
-
陆裕东;
何小琦;
恩云飞;
王歆;
庄志强
- 《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
| 2007年
-
摘要:
氧空位的相对移动及在电极/铁电薄膜界面的捕获是引起铁电薄膜器件产生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明确相关疲劳机理的基础上,采用sol-gel和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i衬底上成功制备了PbZrTiO/BaPbO/Pt异质结构。与在传统的Pt底电极上的PZT铁电薄膜器件相比。在BaPbO/Pt电极上制备的PZT薄膜器件具有更为优良的铁电性能。剩余极化强度为26μC/cm,矫顽电场为86KV/cm。在经过10次极化反转后,极化强度值基本保持不变,显示了优良的抗疲劳特性。
-
-
-
-
言智;
郑学军;
周益春;
唐新桂
- 《第12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采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MOD)法制备了锆钛酸铅(PbzrTiOPZT压电薄膜,应用高功率脉冲激光作用在PZT薄膜上,研究脉冲激光的热冲击对PZT薄膜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激光作用后,PZT薄膜的铁电性能发性变化,剩余极化强度值变小,矫顽电压基本不变,疲劳性能变化不大.最后讨论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微观机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