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辅助通气
机械辅助通气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56544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黑龙江科学、健康之路、母婴世界等;
机械辅助通气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涛、冷亮、刘东华等。
机械辅助通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5444篇
占比:99.99%
总计:565519篇
机械辅助通气
-研究学者
- 于海涛
- 冷亮
- 刘东华
- 刘文彦
- 刘爱丽
- 巩美鱼
- 杨中兴
- 杨磊
- 窦晶晶
- 马敏
- 丁宏举
- 万欢英
- 亓永玲
- 何伟
- 何明
- 佟超
- 刘保社
- 刘志勇
- 刘林
- 刘林华
- 刘淑华
- 刘燕晖
- 刘社民
- 匡志平
- 叶泽辉
- 叶福苹
- 吴春娟
- 吴晓琴
- 周培培
- 周璇
- 周石
- 周雅婷
- 唐艳华
- 姜金花
- 孙惠
- 孙莉
- 孙跃玲
- 孟宪国
- 官占江
- 屈顺梅
- 崔玉美
- 廖霓
- 张焕峰
- 张琦
- 张绍杰
- 张维青
- 张莹
- 张郁林
- 张锦辉
- 彭慧
-
-
郑旺敏;
姜金花;
黄绍晶
-
-
摘要:
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是目前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已成为各类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及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治疗手段[1],故呼吸机在重症医学科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然而,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寸带固定呼吸机管道时,常出现因管道牵拉、操作不当等致管道滑脱,且因寸带无支撑点,固定不稳不规范易致呼吸机积水杯及管道内冷凝水逆流,当管道内有定植细菌的冷凝水进入患者气道时,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呼吸,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
-
王寒凝;
易敏;
汪娅;
邱宏翔;
周雅婷;
项明
-
-
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83例经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2月—2017年6月42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9年1月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氧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通气,缩短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与术后监护时间.
-
-
巩美鱼
-
-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机械辅助通气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行机械辅助通气且神志清楚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比较两组患者ICU 综合征发生率、发生ICU 综合征后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 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ICU 综合征发生率及发生ICU 综合征患者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 ,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降低ICU住院患者的ICU综合征发生率,减少患者镇静药物使用剂量,缩短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
-
-
巩美鱼;
刘保社;
郭增光;
段淑琴;
王咏
-
-
摘要:
目的 观察宣肺平喘胶囊对重症肺炎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重症肺炎(痰瘀内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宣肺平喘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降钙素原(PCT)]变化、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方面差异.结果 治疗7d后两组WBC、N%、PCT、PaCO2均较前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PCT、PaCO2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PaO2、SaO2均较前升高(P<0.01),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 0.05);两组APACHE Ⅱ评分均较前降低(P < 0.01),治疗组病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 < 0.05或P<0.01).结论 宣肺平喘胶囊可降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病情危重程度,缩短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
-
-
窦晶晶
-
-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术后应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TOF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常规护理上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对比两组的低氧血症、低心排血量、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的总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F患儿术后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护理效果显效,护理时要注意呼吸机的使用,并加强脱机前后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率,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
窦晶晶
-
-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术后应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TOF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常规护理上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对比两组的低氧血症、低心排血量、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的总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F患儿术后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护理效果显效,护理时要注意呼吸机的使用,并加强脱机前后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率,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
陈斐;
李婷
-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6月-2018年1月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药物组给予药物治疗,机械辅助通气组则采取机械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比较药物组、机械辅助通气组疗效;ICU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结果:机械辅助通气组疗效高于药物组,P<0.05.机械辅助通气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药物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药物组,P<0.05,左心舒张收缩内径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机械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ICU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
-
王露珊;
胡倩
-
-
摘要:
目的:讨论法洛四联症术后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方法:选择120例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治疗的法洛四联症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手术后辅助通气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使用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患者中使用手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评分.
-
-
刘东华;
齐姗姗;
马波;
杨磊;
于海涛
-
-
摘要:
目的 探讨需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允许性低血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该院收治的2018年7月-2019年7月需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应用允许性低血压策略者为观察组,44例维持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绞痛、肾功能衰竭、再次梗死)发生概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P=0.049);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8.15±1.05)d,平均ICU入住时间(9.28±1.23)d,平均住院时间(16.54±2.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30、15.694、10.161,P<0.001);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绞痛、肾功能衰竭、再次梗死)发生概率9.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4,P=0.582).结论 需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允许性低血压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减少病死率,缩短其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心梗复发率、肾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提高治愈率.
-
-
李葳葳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机械辅助通气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方法将患者列入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记录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对护理满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优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心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械辅助通气进行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