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诉决定
不起诉决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专利文献21274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法学、人民检察、人民法治等;
不起诉决定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世勋、余冬冬、刘少英等。
不起诉决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274篇
占比:98.50%
总计:21599篇
不起诉决定
-研究学者
- 周世勋
- 余冬冬
- 刘少英
- 刘建国
- 周庆华
- 孔庆生
- 庞明山
- 张玉坤
- 曾军
- 李家银
- 李江海
- 杨崇领
- 杨柳
- 柯葛壮
- 牛凌云
- 王庆宇
- 翁若男1
- 贾沛华
- 邓中文
- 郭绍琼
- 陈柏新
- 丁宇恒
- 万春
- 于叶
- 于淑彦
- 于献龙
- 仇振武
- 仇林静
- 伍朝艳
- 何昌盛
- 何超明
- 余党政
- 余显波
- 佟易朴
- 侯亚军
- 侯庆奇
- 倪惠华
- 傅国云
- 关敬杨
- 冯利云
- 冯涛
- 刘兵
- 刘利平1
- 刘勉
- 刘双印
- 刘国庆
- 刘孙承
- 刘巍
- 刘明一
- 刘潇
-
-
王庆宇
-
-
摘要:
解决检察机关就同一犯罪嫌疑人部分涉嫌犯罪的事实不起诉是否需要作出不起诉决定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刑事诉讼中审查起诉的客体是案件,而案件的识别标准应当是能否导致公诉权的发动,公诉权的发动包含提起公诉和作出不起诉决定两个层面,不起诉的部分事实也能构成审查起诉的客体。其次,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会受到侦查机关、监察机关和当事人的制约,相关主体相应的监督和救济路径应当得到保障。最后,审查起诉的错案预防功能、公诉权的专属性、法律规范的体系性以及公诉与自诉的衔接问题都是对相关规范进行解释时所必须考虑的具体问题。基于多方面的考察,对部分事实起诉的同时也应当对不起诉的部分事实所形成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
-
-
-
-
摘要:
李怡:“以勇气和智慧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知错能改’的企业重回正轨”“检察官同志,谢谢你们对我作出不起诉决定,是你们秉公执法、尽职尽责,给了我改正错误、重新再来的机会。”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检察院对一起涉民营企业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企业负责人苏某向检察官真诚道谢。
-
-
陈光新;
康希
-
-
摘要:
犯罪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的轻罪案件数量明显增加,轻罪治理随之也备受关注。重罪与轻罪是我国刑法理论对于犯罪的基本分类。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体系是由各种重罪与轻罪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危险驾驶罪是我国近年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一个轻罪罪名。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或微罪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诉决定的刑事案件处理方式。
-
-
周庆华;
薛儒锋
-
-
摘要:
“检察院的这次公开听证将是我一生难忘的法治课。我深深认识到,明知是假货还参与销售就是犯罪,也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在假期中盲目打工,走上知假售假的违法犯罪道路。”2020年12月29日上午,郑州市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后,对河南某校大二学生小赵公开宣布了不起诉决定。
-
-
卢玉平(文/图)
-
-
摘要:
案情回放网络兼职大学生牟利踏入烂泥坑1999年出生的李某辉是一名在校大学生。2019年11月,李某辉在上网时被一条兼职信息所吸引:“有个轻松赚钱的项目,只要收集信息资料即可获取酬劳,很适合学生。”
-
-
赵慧
-
-
摘要:
不起诉是起诉裁量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对于侦(调)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不同,依法作出起诉或者不起诉决定。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诉前主导和过滤把关作用的重要体现,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具有积极意义。不起诉决定书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书面载体,是检察机关依法作出诉讼处理决定的法律文书,具有终止诉讼,不追究或免予追究被不起诉人刑事责任的法律效力,其客观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司法公信力的实现。
-
-
杨玉心;
金丽
-
-
摘要: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不起诉案件呈现对该类案件刑事规制的审前镜像.以江苏省93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起诉决定文书为样本研究,呈现以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各占一半等特征.同时,存在认定公民个人信息、信息类型划分有争议,对合法经营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判断存在分歧,刑罚阻却事由存在困境等难题.在现有司法性文件的前提下,提出严格审慎认定自然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为公民个人信息,考察合法经营活动和经营整体、合理适用"两高"《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等规则设想,建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起诉的合理路径.
-
-
曹后军
-
-
摘要:
【案情】某公司2020年对在职职工违法违纪核查的专项行动中接到举报,称职工梁某曾于2015年被追究刑事责任。经调查得知,2015年6月,梁某因酒后划伤他人汽车被刑事拘留,继而被执行逮捕。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梁某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未到岗期间,梁某通过家属相继递交带薪年休假、病假申请并获批准,成功隐瞒了被拘留、逮捕无法正常到岗的事实。该公司现欲以梁某被追究刑事责任为由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梁某则认为,其因犯罪情节轻微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不属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公司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规定。
-
-
-
王庆宇;
王永虎
-
-
摘要:
民事小微公益诉讼案件可以采用诉前和解的方式处理.民事小微公益诉讼诉前和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分清是非、公开、审慎的原则来确定其适用的具体条件和内容,还应该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衔接,并处理好诉前公告等实践问题.在被告积极承担民事责任并弥补其所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应允许检察机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刑事诉讼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提出从轻、减轻量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