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93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语文学刊、考试周刊、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普遍语法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卫平、朱秀杰、丛岩等。

普遍语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0 占比:31.6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993 占比:68.29%

总计:1454篇

普遍语法—发文趋势图

普遍语法

-研究学者

  • 戴卫平
  • 朱秀杰
  • 丛岩
  • 唐晋湘
  • 尹洪山
  • 戴曼纯
  • 李慧
  • 李浩杰
  • 李芃芃
  • 王和玉

普遍语法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嘉; 孙妍婷
    • 摘要: 乔姆斯基自提出转换生成语法及三大假设以来就不断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挑战。认知语言学派的“生成语义学”观、演化语言学派的“语言接触”观和神经语言学派的“语言协同”观,一方面源自于对乔姆斯基理论的思考,一方面也从现代语言学的新视角对乔姆斯基理论提出质疑。虽然目前难以评判孰是孰非,但乔姆斯基理论研究价值与后乔姆斯基时代语言学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启示。因此,如何客观评价乔姆斯基和后乔姆斯基时期的发展是近代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 魏晏龙
    • 摘要: 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被认为是揭示语言学习者如何习得外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但其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作用至今尚存争议。普遍语法是作为一套母语习得的理论被广为接受的,但其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框架下研究语言习得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尽管普遍语法在理论的完整性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憾,使用范围和研究对象有限,运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不多,但其不失为一套成熟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富有成果地将普遍语法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之中,能为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多实验性的证据。
    • 封叶; 田英慧(译); 闫玉萌; 董泽扬(译)
    • 摘要: 【问答一: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vs.诺姆·乔姆斯基】问:读您的著作,比如您与豪瑟(Hauser)和费奇(Fitch)2002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语言能力: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是如何进化的?》一文,以及《我们是何种生物》的系列讲座,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的“普遍语法”在起作用。我想请教您:(1)聋人因听力受损而不能习得自然语言,聋人手语是否也受“普遍语法”的制约?(2)人到老年,外显的语言交际能力退化,那么老年人的内在语言能力是否会发生相应改变?
    • 李葆嘉
    • 摘要: 普遍语法(grammatic?generalis)孕育了比较语法(comparatio grammatic?,非亲缘关系),比较语法充实了普遍语法.阿尔斯特(1630)最早在"对比语言学"意义上使用"比较语法",谢贝兰(1774)最早清晰阐明了"普遍语法和比较语法".19世纪,伐特(1801)倡导"比较语言研究";施莱格尔兄弟(1808,1818)提出"语言结构类型";洪堡特(1810,1820,1836)彰显"比较语言研究"或"普通比较语法".20世纪,博杜恩(1902)提出了语言"比较"的三种类型;叶斯柏森(1924)意欲建立"新的比较语法";沃尔夫(1941)明确区分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经历了普遍语法视野下的语言结构类型探讨、面向语言教学的语言异同对比、基于文化相对论的语言类型研究,迄今已开枝散叶;而语言类型研究逐步脱离了母体,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 郭嘉慧; 李妍
    • 摘要: 通过对比分别以汉语和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儿童,我们可以发现,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儿童对动词的习得要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儿童更加容易.研究表明,在英语等语言中,动词习得被认为比名词习得更困难,而汉语儿童在3岁以前习得了大量动词,仅表现出微弱的"名词优势".本篇文章以动词重叠式为例,分析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儿童早期的动词的习得机制,旨在通过对儿童早期语言习得时语料的研究与分析,从句法范畴的角度讨论儿童向外输出动词重叠式是由于对动词重叠规则的习得还是简单的模仿行为.研究对象为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年龄阶段为1~3岁的儿童.
    • 罗海燕
    • 摘要: 普遍语法是指语言中存在的普遍规律。英语中疑问词移动的限制规律,如界限原则,就是普遍语法的体现之一。疑问句也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研究的典型,他认为该句型反映出学习者普遍语法可及程度。普遍语法是否可及目前学界得出结论不一。有人认为是可及,也有学者认为不可及或者部分可及。该文通过学生参与测试,数据分析,打算回答以下问题:(1)飞行学生的二语习得者对普遍语法是否可及?(2)对二语学习时间不同是否导致学生可及程度出现差异?(3)在疑问句口语表述中出现的问题综述以及根据是什么?(4)教学中如何指导以减轻此类问题?
    • 罗海燕
    • 摘要: 普遍语法是指语言中存在的普遍规律.英语中疑问词移动的限制规律,如界限原则,就是普遍语法的体现之一.疑问句也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研究的典型,他认为该句型反映出学习者普遍语法可及程度.普遍语法是否可及目前学界得出结论不一.有人认为是可及,也有学者认为不可及或者部分可及.该文通过学生参与测试,数据分析,打算回答以下问题:(1)飞行学生的二语习得者对普遍语法是否可及?(2)对二语学习时间不同是否导致学生可及程度出现差异?(3)在疑问句口语表述中出现的问题综述以及根据是什么?(4)教学中如何指导以减轻此类问题?
    • 周湘
    • 摘要: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 , 以历时和共时视角对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文化演变的一种新理论。在总结其它学者研究语言模因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将模因论用作语法层面的研究 ,?是对语言学理论思维方法的开拓和创新。语言中的语法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研究语法现象中的模因论,对进一步推进认识语言的运动变化 ,?还原语言的进化本源,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