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空意识

时空意识

时空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专利文献7016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天中学刊、青春岁月等; 时空意识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秋滨、周伟华、张德明等。

时空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2.88%

专利文献>

论文:7016 占比:97.12%

总计:7224篇

时空意识—发文趋势图

时空意识

-研究学者

  • 万秋滨
  • 周伟华
  • 张德明
  • 徐利英
  • 曹亚明
  • 朱立新
  • 李咏吟
  • 李晓丹
  • 杨柳
  • 柳春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海萍
    • 摘要: 时空意识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其在古诗词中的体现较为明显。《夜雨寄北》以物理时间为主要脉络,描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感叹分隔时间之长。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想念一直从过去绵延至将来,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清晰地刻画了诗人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之情。以《夜雨寄北》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能够化解其理解难度,同时提高学生感悟时间美的能力。
    • 李爽霞; 陈梦琳
    • 摘要: 瑶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与汉民族有着根基性情感联系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瑶族人民创造了流传广泛、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歌谣。这些歌谣内容包罗万象,从人类起源、瑶族历史、祖先崇拜,到人物风俗、山川地理、生产生活、男女爱情等都是歌唱的对象。在对南岭地区瑶族歌谣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对以《盘王大歌》为代表的瑶族歌谣和民族礼仪进行分析发现,瑶族音乐传承了我国古代歌诗乐“风雅颂”的古老传统,不但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时空意识、民俗礼仪和图腾崇拜等或显或隐的民族精神密码,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
    • 江涛; 余松森; 汪海涛
    •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中利用深度学习的POI推荐方法。建立一个地理时空注意力网络,以发现总体序列依赖性和微妙的POI-POI关系;将签到序列中连续的地理距离和时间间隔信息加入到地理时空注意力网络中,建立用户个性化移动行为和挖掘用户个性化时空偏好;设计特定于上下文的共同注意力网络,通过从签到历史中自适应选择相关签到活动来学习更改用户偏好,使地理-时空门控循环单元网络(geographical-spatiotemporal gated recurrent unit network,GS-GRUN)能够区分不同签到的用户偏好程度。在Foursquare和Gowall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显著提升POI推荐方法的推荐匹配度。
    • 黎云; 陈远姗
    • 摘要: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指向学生在接受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按照现代课程观,教师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的时空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探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同时不应忽视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史实叙述清晰,学生对史实的掌握没多大难度。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况,“一国两制”的含义,回归的意义等认知层次,本课的思维成长和育人价值就无法得以发挥。笔者尝试以时空意识充分挖掘教科书内容,引导学生在历史时空中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历史认识的成长。
    • 黎荔
    • 摘要: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人物的描写中展示了国民性问题。
    • 冉亚清
    • 摘要: 西方在理性传统驱使下形成了具有严密逻辑和科学性的宇宙秩序和线性时间之轴,而中国古代的时间观与空间一体,混沌不分,循环往复,这种时空意识的差异也体现在中西诗歌时空经验表现之中。
    • 陈群
    • 摘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词句虽短,却奏出了一首沉重、凄凉的“亡国之音”。诗人将自然万物的永恒与人生世事变化无常进行了对比,委婉而深刻地道出了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悲怆。通读完全词,读者不难从中感受到诗人之“思”、之“痛”、之“悲”以及蕴含在“悲与思”之语境下的时空意识
    • 柳春蕊; 王艺霏
    • 摘要: 杜甫开元天宝时期的诗歌以天宝六载为界呈现出不同风格,可通过时空意识观察此阶段其诗歌技法及精神上的成长。杜甫诗歌技法的成长首先体现在空间意识的转变:从较为简单地追求背景的开阔到自觉追求华美空间、神境空间及终极家园的阔大;其次则体现为时间意识的转变,后期对个体岁月流逝更为敏感,且通过用典更多关照历史时间,组诗中时间安排更为精巧。此外,前后期诗歌中时空意识不同的融合方式,也可见杜甫诗歌技法之精进。杜甫的精神成长主要有三,一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失意中,始终保持着开阔的精神追求;二是以个体生命贴近历史生命,使二者达到完全的融合;三是将关注点从个体转向群体。
    • 柳春蕊; 王艺霏
    • 摘要: 杜甫开元天宝时期的诗歌以天宝六载为界呈现出不同风格,可通过时空意识观察此阶段其诗歌技法及精神上的成长.杜甫诗歌技法的成长首先体现在空间意识的转变:从较为简单地追求背景的开阔到自觉追求华美空间、神境空间及终极家园的阔大;其次则体现为时间意识的转变,后期对个体岁月流逝更为敏感,且通过用典更多关照历史时间,组诗中时间安排更为精巧.此外,前后期诗歌中时空意识不同的融合方式,也可见杜甫诗歌技法之精进.杜甫的精神成长主要有三,一是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失意中,始终保持着开阔的精神追求;二是以个体生命贴近历史生命,使二者达到完全的融合;三是将关注点从个体转向群体.
    • 李咏吟
    • 摘要: 从审美主体的认知意向出发,探讨审美体验活动的四重自由确证方式,不失为有益的理论尝试.从时空意识入手,审美体验呈现为时间-空间性构造;从文化想象入手,审美体验呈现为回忆-创造性构造;从自由意志入手,审美体验呈现为形象-伦理性构造;从生命理想入手,审美体验呈现为建构-反思性构造.基于审美体验的四重普遍确证方式,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审美体验者的丰富复杂的精神生活世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