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煜

李煜

李煜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92种,包括华章、文史知识、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李煜的相关文献由10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煜、张宏、成松柳等。

李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8 占比:99.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总计:1149篇

李煜—发文趋势图

李煜

-研究学者

  • 李煜
  • 张宏
  • 成松柳
  • 赵晓辉
  • 君子心
  • 吴帆
  • 周建华
  • 周阿根
  • 姜艳菊
  • 岑燮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谷文彬; 林学阳
    • 摘要: 由于独特的身世、坎坷的经历,李煜词中的夜景书写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李煜的情感为夜景感发,在亡国前因清丽幽美之夜景而心生愉快,降宋后则因清冷凄绝的夜景被唤起家国之痛、身世之哀;而词中情感的书写方式也与夜景密切相关,夜景特点与词的“代言体”特征相合,促成李煜以女性视角书写凄厉、清丽夜景下的忧惧或相思;此外,夜间环境还可以营造出特定的诗意氛围,丰富和放大李煜的感官感受,引发他情感的升华或情绪的强化。
    • 李秀华
    • 摘要: 秦观与李煜的诗歌创作有着相同的悲情情感特征,虽同样爱好以愁情为代表的物象描写,但在意象选择、语言艺术上颇为不同。秦观诗中多见细腻精工之语,李煜诗中则有真挚深邃的旨意。秦词与李词之间的意象群也不尽相同。而影响两者诗词艺术审美不同的原因:一是两者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二是风格特质不尽相同。
    • 王林瞄
    • 摘要: 原始社会是人类漫长的文明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某些极具艺术特性的思考体系成为文艺创作的滥觞。而“赤子之心”作为原始与理性思维交会嬗变阶段的重要产物,经王国维的理论加工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美学符号。因此,本研究立足文化人类学视角,以李煜词为范本,旨在透析这一学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时代穿透力。
    • 周凤莉; 徐蔚
    • 摘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词“神秀”,其人则如“释迦、基督”,能够“担荷人类罪恶”。学者据此认定王国维偏爱李煜。深入关注该问题,除了要对王国维偏爱李煜的原因进行探讨外,还需要全面搜罗王国维偏爱李煜的证据。探究王国维偏爱李煜之证,不仅需要通过通读、细读《人间词话》,对王国维的评词理论逐条进行分析,还需要辅以比较的维度,将《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所评价到的与李煜相关的词人与李煜并置,进行对比分析,另外还需要结合词学批评的更为广阔的语境,关注其他词学理论家对李煜的评论,并审视王国维如何在其他词学理论家品评李煜的基础上进行再批评,从另一个侧面掌握更为有效的实证。
    • 曹加明
    • 摘要: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言:“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无疑是李煜的泣血之作。正所谓言为心声,“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正是他苦闷郁结的心灵的低吟。一、“帘外雨潺潺”——点点滴滴的忧愁李煜,并不是荒淫误国的庸君,他不仅延续着南唐立国以来的休养生息的国策。
    • 胡蓉
    • 摘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这首词中的“朱颜”注为“红颜,指代宫女”。古代诗词中关于“朱颜”的义项主要有四种,分别为青春年少,红润美好的容颜,美女美色,因醉酒而脸红。后代学者对于李煜《虞美人》词中的“朱颜”释义主要亦有四种,分别为宫女嫔妃的容颜,后主李煜的容颜,江山,后主李煜容颜兼江山。从李煜人生际遇、创作心态以及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朱颜”当释为“指李煜容颜,兼及故国山河”。
    • 郜冬杰; 王媛媛
    • 摘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偏爱的姿态对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断以“血书”的评价。此论断虽然借用了尼采话语的外壳,却是中国传统“望帝啼鹃”的内涵,此评价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后主词最优秀的特点,即情感真挚。后主以帝王之身作词,在国与家的徘徊追忆之中,借以明月、梦境及水的意象,写出了字字泣血、句句含泪的词作,虽出于主观,却在客观上表达人类所共有的人生和生命的愁苦、无奈之感。
    • 王丽频
    • 摘要: 李煜的词作《相见欢》是一首意蕴丰厚的名篇佳作,“长恨”二字为一篇之词眼,其意蕴包含春红永逝之长恨、国破家亡之长恨、亡妻丧子之长恨、身不由己之长恨。“长恨”抒发了对自然、故国、家人及自身命运的深沉浩叹,它不仅是词人人生多重悲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命运的高度写照。
    • 冯璐
    • 摘要: 古人有多爱砚?对于这个问题,书法家米芾最有资格回答。据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载,南唐李后主曾有一砚山,“长逾尺,前耸三十六峰,左右引两阜坡,中凿为研”。所谓砚山,即指一些形状似山起伏、同时又有平底可以当作砚台磨墨的奇石,以此标准,李煜的砚山显然是“奇石中的奇石”。
    • 王欣
    • 摘要: 在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世作品中,他的词作成就最高,其中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词提及了“梦”这一意象。从内容方面来看,李煜的“梦”包括“思人之梦”“故国之梦”和“人生之梦”,这三者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与现实密切相关。“思人之梦”帮助李煜逃离现实,“故国之梦”迫使他回归现实,“人生之梦”带领他超越现实。在“梦”的象征义层层深化的过程中,李煜梦词借助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开辟了由小及大的艺术境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