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路面
旧水泥路面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11521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科技信息、山西建筑、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第十一届鲁豫辽湘路桥技术论坛、广西公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旧水泥路面的相关文献由4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振兴、沈佳、王慧等。
旧水泥路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521篇
占比:99.77%
总计:111778篇
旧水泥路面
-研究学者
- 张振兴
- 沈佳
- 王慧
- 侯仰山
- 尹燕亮
- 张业轩
- 杜衍庆
- 潘天胜
- 王勇
- 王涛
- 陈强
- 黄慧
- 丁建明
- 何长春
- 余金友
- 刘大康
- 刘成群
- 刘文
- 刘斌
- 华凌
- 卢红岩
- 厉业锋
- 叶磐
- 吴军
- 吴勇
- 吴文亮
- 周孔
- 周海燕
- 张肖宁
- 徐勋倩
- 徐程
- 徐立俊
- 文健康
- 朱勇
- 朱邦永
- 李添福
- 杨修志
- 汤天培
- 王端宜
- 王选仓
- 瞿志军
- 程华龙
- 苏秋明
- 莫石秀
- 葛文璇
- 蒋国华
- 袁玉卿
- 裴永生
- 边建民
- 邓星鹤
-
-
郭智文
-
-
摘要:
依托国道G228线阳江市江城西平路至儒洞桥段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论述了多锤头碎石化工艺设备要求及基本性能要求,分析了多锤头碎石化技术施工要点,总结了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关键点。文章的内容以期能为同行在同类型工程建设中,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
-
郭振华
-
-
摘要:
为研究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提高路面使用寿命,依托实际工程,分析了旧水泥路面病害成因,基于对路面状况调查,发现原水泥路面质量状况良好,因此直接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施工后各结构层压实度检测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技术要求,且沥青各面层碾压均匀,总体压实质量优良。
-
-
刘锡良;
刘朝振
-
-
摘要:
以某公路旧水泥路面碎石化改造依托工程,通过检测碎石化后路面的弯沉,对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确定水泥路面碎石化后的实际承载能力,并作为旧水泥面上加铺沥青路面层结构厚度计算的基础。通过比较方案1与方案2加铺设计方案,其中方案1节省了大约58%成本,经济效益较佳,比较而言,方案1更适合。改造路面结构层设计,防止了在旧路改造过程中,只凭施工者主观意识或者盲目地在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同时也为碎化石在水泥旧路改造添铺沥青路面过程中,优化设计、质量及成本与施工管理等方面提供经验借鉴。
-
-
唐剑
-
-
摘要:
共振碎石化技术利用共振设备破碎锤头高频低幅震动,共振破碎旧水泥路面混凝土面板,作为新路面基层,实现旧水泥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该施工技术具有施工便捷、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佳、造价低、社会效益好等优点。基于此,文章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践从其施工技术原理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施工工艺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要点,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
-
苏腾飞
-
-
摘要:
随着国内车流量的不断增加,许多水泥路面还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已出现各种路面病害,沥青加铺技术的出现可以让这些破损的水泥路面得以继续使用。论文从原路面的检测与评价、新路面的结构与材料设计方面更深入研究沥青加铺技术,试验发现:以4 cmSMA-13、6 cmAC-20复合结构加铺的路面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
-
-
徐洲
-
-
摘要:
旧水泥路面改造施工项目,常需要对原路表进行破碎处理,共振碎石化技术具有良好的旧水泥路面板破碎再生效果,且经破碎修复后的路面,耐久性能、行车性能优良。本文以岳阳市汨罗市新市镇G107线大修工程为依托,论述了旧水泥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要点,总结了碎石化施工重点注意事项,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
-
王秋敏;
黄慧;
谭巧攀
-
-
摘要:
文章针对旧水泥路面损坏程度不一、承载力不均等问题,结合实际工程调查情况,对某路段旧水泥路面路况开展了检测评价研究,提出了旧水泥路面检测评价建议,并通过旧水泥路面大中修结构优化探讨,基于路况的分段优化推荐了旧水泥路面大中修结构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旧水泥路面路况检测评价、路面结构设计、大中修结构的适用性与合理性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
-
杨绍钢;
张念
-
-
摘要:
为了提高旧水泥路面改造后的通行能力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碎石化技术在车辆荷载引起的沥青层表面弯沉和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力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计算路面结构应力应变分量的弹性地基板理论,后应用ABAQUS建立旧水泥路面的复合路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预留裂缝路面结构与碎石化路面结构中表面沥青层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后,预留裂缝处沥青层表面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力都减小,碎石层弹性模量增大时,沥青层表面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力逐渐减小,沥青层弹性模量增大时,沥青层表面弯沉值减小,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力增大。
-
-
朱启新
-
-
摘要:
以福建省龙岩市某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案例,取旧水泥路面破碎后的再生骨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组合骨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水泥稳定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片状颗粒含量与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关性不大;当再生骨料取代率在40%以内时,压碎指标急剧增大,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继续增加,压碎指标的增大幅度逐渐减少;吸水率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步稳定地增大。虽然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7d无侧限抗压强度整体上略有下降,但是规律性不强;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混合料在30击、50击、98击时的干密度逐渐减小;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对实际施工的成本、效率等的负影响越大。
-
-
刘太锁
-
-
摘要:
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农村公路被誉为真正的超级工程。然而,在农村公路建设当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多已出现了大量病害,如裂缝、断裂、唧泥等极为普遍。如何有效改善农村公路旧水泥路面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旧水泥路面拓宽结合处加铺沥青层防裂措施,以期有效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推进我国农村公路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
-
-
王接成
- 《2014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剧增和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混凝土路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出现露骨、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破碎、板底脱空等路面损坏,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若全部挖除重建,则所需的资金多、工期长,对正常交通的干扰也相当严重;而此时,旧水泥路面加铺,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设计中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对于不同的方法提出了其适用范围,为路面加铺设计提供了参考.
-
-
柳力;
刘朝晖;
李盛
- 《第十一届鲁豫辽湘路桥技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针对国内对高速公路旧水泥路面提质改造技术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以湖南潭耒高速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为依托,对潭耒高速公路原有路面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并确定了主线、互通匝道等路面加铺方案;为解决旧水泥路面加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铺筑了2段试验路,并对旧水泥路面结构强度、脱空检测与标准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标准;为解决反射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研发了一种抗裂层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并对抗裂层材料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抗裂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公路旧水泥路面提质改造提供重要参考.
-
-
李浩
- 《2014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后加铺级配碎石过渡层及沥青面层的力学分析,对碎石化后加铺半刚性基层及沥青面层结构存在新的反射裂缝隐患提出改进,以充分利用级配碎石隔温、排水且无需养生等特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使碎石化路面更加环保耐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
-
Ye Pan;
叶磐;
Zhang Wanlei
- 《2010年度全国乳化沥青学术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针对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易出现反射裂缝的问题,采用UTM材料试验机对工程中较为常用的几种防治反射裂缝措施和结构分别进行了脉冲荷载下的反射裂缝疲劳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层间防反措施在抑制裂缝的产生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其中尤以聚酯玻纤布与改性沥青油毛毡最为显著;AR-AC13S橡胶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了良好的抗开裂能力.
-
-
-
厉业锋
-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后的粘弹性特征,以一条使用15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位移法进行一次加载、循环加载试验,测试了旧水泥混凝土钻芯试件在0.1mm/min、0.3mm/min、0.5mm/min三种加载速率下的σ-ε曲线,通过对三种速率下的σ-ε曲线变化规律表征旧水泥混凝土的粘弹性.研究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试件σ-ε试验结果离散性很大,试件加载破坏后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结构整体性破坏,这项研究对破坏后松散严重.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数值模拟、重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损伤研究提供了基础.
-
-
厉业锋
-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后的粘弹性特征,以一条使用15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位移法进行一次加载、循环加载试验,测试了旧水泥混凝土钻芯试件在0.1mm/min、0.3mm/min、0.5mm/min三种加载速率下的σ-ε曲线,通过对三种速率下的σ-ε曲线变化规律表征旧水泥混凝土的粘弹性.研究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试件σ-ε试验结果离散性很大,试件加载破坏后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结构整体性破坏,这项研究对破坏后松散严重.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数值模拟、重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损伤研究提供了基础.
-
-
厉业锋
-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后的粘弹性特征,以一条使用15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位移法进行一次加载、循环加载试验,测试了旧水泥混凝土钻芯试件在0.1mm/min、0.3mm/min、0.5mm/min三种加载速率下的σ-ε曲线,通过对三种速率下的σ-ε曲线变化规律表征旧水泥混凝土的粘弹性.研究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试件σ-ε试验结果离散性很大,试件加载破坏后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结构整体性破坏,这项研究对破坏后松散严重.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数值模拟、重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损伤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