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2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29439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医疗装备、全科护理、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二零零六年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17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艳萍、姜玮、孟彬等。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9439篇
占比:99.90%
总计:529962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研究学者
- 任艳萍
- 姜玮
- 孟彬
- 张会堂
- 郭春光
- 刘忠纯
- 刘琳
- 周波
- 姜小琴
- 孙艳
- 李艳
- 杨开仁
- 潘晓华
- 程邦昌
- 黄敏
- 万争艳
- 于宏春
- 何琼娜
- 余利霞
- 刘桂英
- 叶君荣
- 叶敏
- 吴乐平
- 周微螺
- 周青山
- 孙刚
- 孙秀媛
- 庞娜
- 张威
- 张炳奎
- 徐琼
- 易红玉
- 曹桂莹
- 李世柏
- 李国琼
- 李强
- 李海玲
- 李艳茹
- 杨雪梅
- 林涛
- 江妙玲
- 沈青峰
- 王世强
- 王恒
- 王有斌
- 石丽杰
- 肖爱祥
- 谢勇
- 赵若莲
- 郑利锋
-
-
郑榕艳;
林瑞钱;
张茹
-
-
摘要: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探讨该治疗方法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氨磺必利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收集这些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数据。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心电图的P-R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均延长,心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实时监测,避免心血管意外。
-
-
任艳萍;
张俊岩;
吴涵;
罗炯;
杨春林;
马辛;
姜玮
-
-
摘要:
目的比较磁惊厥治疗(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发作早期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45例抑郁发作患者,分别接受MST和MECT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进行临床症状评估,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the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评估时间点包括基线、治疗3次后、治疗6次后。结果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治疗前后HAMD-17、HAMA、CGI-S、CGI-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其中HAMD-17、HAMA、CGI-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时间<0.05)。两组RBANS总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时间<0.05);各时点,MST组RBANS总分高于MEC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且随时间延长,MST的治疗效应组间增大(P交互<0.05)。治疗3次和治疗6次后,HAMD减分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T治疗抑郁发作早期治疗疗效果与MECT相当,MST治疗6次后可改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
-
曾俊;
周小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设计,根据伴有自伤行为的抑郁症患者是否同意接受MECT的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共43例)和对照组(共42例);两组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每周3次MECT,共9次,刺激部位为双侧颞叶。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自伤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自伤行为方式及频率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自伤频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自伤行为方式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MECT能有效减少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
-
-
潘永花;
李成雄;
王雪
-
-
摘要:
目的:研究吸氧联合胞二磷胆碱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后短时记忆、计算及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MECT治疗后给予吸氧;观察组41例,MECT治疗后给予吸氧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判断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语义流畅性测验判断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算数测验判断患者的计算功能;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判断患者的短时记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阴性症状和PANSS总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的图片、再认、背数和联想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算数测验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吸氧联合胞二磷胆碱能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治疗后的短时记忆;胞二磷胆碱对计算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言语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
-
-
王元杰;
封俊;
李峰;
郑奇辉
-
-
摘要: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中对疗效及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组(联合组),每组各50例。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麻醉,K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麻醉,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氯胺酮+丙泊酚麻醉。随后,对3组患者给予肌肉松弛药并行MECT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同时记录各组精神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治疗率明显高于D组和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K组的精神并发症发生率较D组和联合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认知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临床较为安全的一种方法。
-
-
苏德振;
翁深宏;
姚丽华;
王利;
王迎;
宗小芬;
南彩;
梅胜兰;
黄磊;
徐顺生;
王高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情绪稳定剂(MSs)和苯二氮[艹卓]类药(BZs)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诱导癫痫发作阈值、刺激电量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347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MSs组(79例)、BZs组(87例)、合用组(118例)和对照组(63例),采用MECT从低剂量开始滴定刺激电量。记录阈值电量、每次治疗电量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MECT阈值电量、平均刺激电量及诱导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MSs组>BZs组>对照组;平均刺激电量依次为合用组>MSs组>BZs组>对照组;诱导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依次为对照组>BZs组>MSs组>合用组。结论:服用MSs或BZs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MECT治疗时出现癫痫发作时间缩短和刺激电量增加;其中服用MSs对其的影响大于BZs;MSs和BZs合用时对此影响更大。
-
-
涂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均采取MECT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6周。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社会功能[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HAMD评分分别为(9.32±1.85)分、(10.75±2.08)分,低于对照组的(12.69±1.87)分、(17.52±2.10)分,SSPI评分为(30.29±2.24)分,高于对照组的(19.85±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为(79.32±6.19)分,高于对照组的(72.06±6.13)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MECT治疗能够缓解首发抑郁症患者消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
-
柏昊
-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导致滞留在麻醉后监护室(PA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接受MECT的患者,按照是否滞留在PACU时间延长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164例)。统计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疾病分类、1周内MECT治疗次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BMI越大、疾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1周内MECT治疗次数越多、有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MECT后发生滞留PACU时间延长的风险性越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年龄、精神分裂症、1周内MECT治疗次数越多、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是MECT后滞留PA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大、精神分裂症、1周内MECT治疗次数越多、有OSAHS病史、合并高血压会增加MECT后滞留在PACU时间延长的风险。
-
-
张俊峰;
朱永宏
-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奥氮平+丙戊酸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中药治疗(清神醒脑汤加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RM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CPT、HVLT-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躁狂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持续错误数(RPE)、错误应答数(RE)减小,持续应答数(PE)、完成分类数(CC)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MDA及CA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促进认知功能良好恢复,减轻应激反应。
-
-
臧向阳;
李晓月;
周少丽
-
-
摘要: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指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给予一定量的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治疗多种精神性疾病的方法。接受MECT的患者数量多且日趋年轻化,MECT的治疗次数多也会使患者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加速康复外科(ERAS)通过优化围术期管理措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ERAS强调多学科协作,近年来,该理念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关于其在MECT中应用的研究很少。该文通过总结ERAS在MECT中的管理措施和操作流程,以期为ERAS在MECT中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
-
-
王冲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在有客观量化指标的情况下,尽早安全地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保证治疗及时到位.rn 方法:将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于每次MECT治疗后2小时起由护士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主观评估,观察组进行主观评估并采用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通过睁眼反应(4分)、语言反应(5分)、运动反应(6分)三方面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客观评估,总分达15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无吞咽困难,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rn 结果:对照组出现呛噎6例,观察组未出现呛噎现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观察组评估结合主、客观依据进行,具有量化指标显示,方法客观科学,简便易行,实用性强,能够尽早在有客观依据的情况下安全地为患者提供饮食、药物,保证治疗的及时到位.
-
-
王爱敏;
肖桂芬
- 《二零零六年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精神疾病目前临床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但对有严重抑郁、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者,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对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精神药物治疗无效者,药物导致的明显锥体外系副作用的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就显得力不从心.我院于2005年4月以来,开展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下简称MECT),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对2005年4月-2006年6月72例住院病人进行MECT治疗492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了报告。
-
-
-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精神卫生学术大会》
-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有其独特的优势,MECT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大脑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特别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方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MECT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增加治愈率。本文中两位患者单用药物治疗,病情缓解不彻底,且多次复发。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合并MECT治疗后,其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且对发病时的情况完全不能回忆,而对其记忆力其他方面无影响,从而达到治愈,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探讨。
-
-
唐艳红
- 《2017年湖州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本科室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37例精神病患者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大部分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才能保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
魏丽丽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本科室106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护理,对MECT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经验总结.结果与结论:良好的护理,能够早期识别和预防其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
-
肖文焕;
李金;
张晓斌;
唐小伟;
董慧;
沙维伟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精神分裂症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而神经发育异常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脑组织发育异常的结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可塑性及损伤后修复有重要作用.在电休克动物模型中发现ECT可以提高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GDNF受体mRNA水平的表达.本研究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DNF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8例正常人(正常组)和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MECT前后进行血清GDNF水平检测,研究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GDNF水平的影响。患者组MECT采用美国SPECT公司的醒脉通牌多功能电痉挛治疗监测仪。MECT治疗频率最初为每天1次,2-3次后改为每周3次,总疗程6-10次,治疗前后采用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评定。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浓度的检测:患者组MECT前后和正常组抽取空腹静脉血5m1,分离出血清,低温保存。购买Promega公司的血清GDNF检测试剂盒,在免疫酶标仪上一次性检测所有标本。 结果:MECT前,患者组血清GDNF水平[(34.98±20.36)ng/ml]显著低于正常组[(78.23±40.57)ng/ml](t=6.821,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GDNF水平低下,MECT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清GDNF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