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待

无待

无待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28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法音、船山学刊、求索等; 无待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季羡林、彭小健、沈亚平等。

无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85.26%

专利文献>

论文:28 占比:14.74%

总计:190篇

无待—发文趋势图

无待

-研究学者

  • 季羡林
  • 彭小健
  • 沈亚平
  • 陈章谟
  • 吉学庆
  • 孙国正
  • 孟琦
  • 张和平
  • 张辉
  • 文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廖同真
    • 摘要: “影不知答”和“蛇蝮蜩翼”是《齐物论》罔两问景寓言的重要两题。对“影不知答”,注者观点有二:一认为影知“物无待”;二认为影信“物待于主宰”。经考察,前者与《齐物论》主旨相符,“影不知答”是对“物无待”的意指。“蛇蚹蜩翼”释义有四:其一,“蛇蜕”和“蜩甲”;其二,“蛇腹下龃龉”和“蝉翅”;其三,“蛇腹下横鳞”和“蝉翅”;其四,“蛇脊脅”和“蜩甲”。经考察,第一种释义与“蛇蚹蜩翼”语境相符,“蛇蚹蜩翼”在寓言中象征对物的言诠及成见,是有待观物的体现。“影不知答”和“蛇蝮蜩翼”在寓言中并非相互独立,而有“去此得彼”的内在关联,即去除“蛇蚹蜩翼”蕴含的对物的有待观法,便能契合“影不知答”蕴含的“物无待”之理。
    • 吴战洪; 王红
    • 摘要: “待”是《庄子》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词语。古今解《庄》者或直书不解,或仅据《逍遥游》篇立说而训“待”为“依赖”义,视“有待”为对人之精神自由构成限制或破坏之诸外部因素,以“无待”指不依赖任何外物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故诸说或语焉不详,或偏狭失当,或有违庄旨。今基于时代背景、庄子思想及人格特质、《庄》文全貌、音义通转的语用古例,于文本精细阅读的基础上,审辨《庄子》之“待”,知其不唯有“依赖”或“需要”义,更有“执”“虚”“顺(因)”“道”“忍”“齐”“超”“和”等义。《庄子》之“有待”当为“自然物与社会人皆自然而有所需待”义,“无待”义为“自然作为而身心不为外物累执”及“修行大道而自然处世应物”。
    • 蒋柯; 张洁弘
    • 摘要: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体论纲,系统地阐述了庄子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命题.庄子以鲲鹏的转化和飞翔作为隐喻,表达了一个"齐小大"的时空模型.这个模型是由一系列闭合的同心圆构成的嵌套层次,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现有层次的限制的过程.通过这个模型的建构,庄子定义了世界本体的终极意义,即"浑沌".人对"浑沌"的趋向即是"逍遥""无待",也就是"大知".这是庄子的认识论目标.趋向"大知"的修养过程是通达"无己、无功、无名",这既是庄子的认识论目标,也是方法论的规划.
    • 牛军
    • 摘要: 学界通常认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建构是在西方美育思想的诱发之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活与融合。钱穆却是独立于这一趋势之外的学者。钱穆的美育思想是以儒家心性之学应对救亡图存的时代难题的产物。这一独特的美育思想为我国现代美育理论建构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钱穆的心性美育思想以塑造理想的人格境界为旨归。这种人格境界本质上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比兴是这种情感境界养成的重要方式。钱穆将美育视为一条通向人生至高理想境界的途径,将民族救亡图存视为美育的重要功能。钱穆的美育思想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美育思想,它可以纠正现代教育过度注重智识而忽视道德修养的不足。
    • 牛军
    • 摘要: 学界通常认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建构是在西方美育思想的诱发之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活与融合。钱穆却是独立于这一趋势之外的学者。钱穆的美育思想是以儒家心性之学应对救亡图存的时代难题的产物。这一独特的美育思想为我国现代美育理论建构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钱穆的心性美育思想以塑造理想的人格境界为旨归。这种人格境界本质上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比兴是这种情感境界养成的重要方式。钱穆将美育视为一条通向人生至高理想境界的途径,将民族救亡图存视为美育的重要功能。钱穆的美育思想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美育思想,它可以纠正现代教育过度注重智识而忽视道德修养的不足。
    • 张和平
    • 摘要: 庄子在《逍遥游》一开篇便推出数则寓言故事,最终以一句“恶乎待哉”的反问作结,从而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论是大鹏、小鸟,还是宋荣子、列子,他们的“游”都不是“逍遥游”,因为他们的“游”都是“有待”的。如此,准确理解“无待”之义自然就成了理解“逍遥游”的关键。然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之处,学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不仅“无待”意谓不明,并亦使“逍遥游”背离了庄子的本义。
    • 张和平
    • 摘要: 庄子首推"逍遥游"一说,而"逍遥游"又是以"无待"为前提的,故而准确理解"无待"之义自然就成了理解"逍遥游"的关键.然而"无待"究属何义,历来言人人殊.事实上,"无待"并非"一无所待",应为"无一定之待",包括内而"无一定之'我'",外而"无一定之'境'"."无一定之'我'"当即"无我","无一定之'境'"当即"无境","无我""无境",进而达到"境我一如"之境.正是在"境我一如"境界中,才能做到"以游无穷"的"逍遥游".
    • 林韵璇
    • 摘要: 本文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观点,从《逍遥游》的文本出发,对文章要旨进行探究.以笔者之见,庄周所谓"逍遥",实则在于"融":融通宇宙万物,物我和谐统一,人的精神便可突破主体的限制,自由往来于主客世界之间,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