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2893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社区医师、实用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2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高峰论坛、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换届选举会议、2016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炎性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学术年会、第5届“现代技术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学术会议等;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献由531位作者贡献,包括景在平、党永康、包俊敏等。
下肢动脉硬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893篇
占比:99.30%
总计:33125篇
下肢动脉硬化
-研究学者
- 景在平
- 党永康
- 包俊敏
- 周建
- 董健
- 袁良喜
- 吴庆华
- 孙晓丽
- 孙泽林
- 张弓
- 徐颖
- 曹翔宇
- 沈春瑾
- 王静悦
- 郭启仓
- 万业达
- 但昭葵
- 何岸苇
- 何春艳
- 何烨
- 傅菲
- 刘军
- 刘国利
- 刘海英
- 司华鹏
- 吴岸森
- 吴金霞
- 唐靖
- 夏燕杰
- 夏红利
- 宋静
- 尹冬梅
- 庞丽
- 张越
- 徐松梅
- 成军
- 朱栋栋
- 李亚刚
- 李敏才
- 李林
- 李艳玲
- 杨彤
- 杨欣
- 王书惠
- 王敏
- 王永艳
- 王珂
- 王继青
- 白吉祥
- 盖显英
-
-
张近水
-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的效果,评价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月—12月治疗的120例糖尿病为探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人员120名为对照组,全部纳入对象均接受超声诊断,对颈动脉、下肢动脉硬化的超声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颈部动脉斑块硬化、IMT增厚、管腔狭窄、管腔闭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下肢动脉斑块硬化、IMT增厚、管腔狭窄、管腔闭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颈部动脉及下肢动脉AA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明确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硬化情况,能够预防动脉粥样化的发生,对减轻疾病损害,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
何杉;
王镁
-
-
摘要: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Arteriosclerotic disease of the lower extremity,LEAD)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1]。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的一个小分支,其危险因素有很多,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病情严重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足。早期没有明显表现,随着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随病情的进展发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目前,西医对LEAD的治疗还存在着局限性,常规的治疗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活性药、降血糖降脂、营养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或采用外科介入治疗等效果并不显著[2]。随着中医对LEAD认识的逐渐深入,中医认为其病为阴虚燥热,但认为瘀血阻络贯穿于LEAD病程的始终,是LEAD的最主要的病理因素,因此在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中,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法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成药治疗及其他中医特色治法等活血化瘀法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
-
邱子津;
李勇;
刘芳;
张诗音;
吴雨晨;
张嗣兰;
陈德清
-
-
摘要:
目的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清疽散”箍围治疗合并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中医院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合并有LEAD的糖尿病足溃疡60例。对照组: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清疽散”箍围治疗。连续观察12周。比较2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平均痊愈时间等指标,评价2组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均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APG联合“清疽散”箍围治疗合并有LEAD的糖尿病足溃疡,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疗效确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
白森
-
-
摘要: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抗组(52例)和双抗组(5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及基本治疗。单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组在单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片,两组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西雅图量表(SAQ)评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SF-36)、踝肱指数(ABI)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PLT)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高于治疗前,且双抗组的ABI高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双抗组的SF-36评分高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聚集,从而阻止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形成血栓,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提高患者的ABI水平。
-
-
梁蒙;
陈伟国;
王新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血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指数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2例。按TyG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TyG指数组、中TyG指数组和高TyG指数组。按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将研究对象分为下肢动脉硬化组、非下肢动脉硬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发生下肢动脉硬化的预测作用。结果随着TyG指数增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比率随之增高。下肢动脉硬化组的血压、血糖、血脂均高于非下肢动脉硬化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yG指数是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当TyG指数截断取值为8.14时,其预测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灵敏度为42.5%,特异性为83.3%。结论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TyG指数越高,发生下肢动脉硬化的风险越高,TyG指数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指标。
-
-
袁赵;
杨波;
袁福康;
安华松;
徐海;
王建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行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ASO)患者预后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出院后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的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以此作为预后的评估标准。设计问卷,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CTGF、sTREM-1与下肢ASO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120例接受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的ASO患者中,术后预后不良组20例,预后良好组100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CTGF及sTREM-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LDL-C、FBG、CTGF及sTREM-1均是AS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7,有一定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价值最高。决策曲线显示,在0.18~0.44、0.53~0.58、0.62~0.92高风险阈值范围内,血清CTGF联合sTREM-1的预测模型评估ASO患者预后情况的净收益率均高于血清CTGF、sTREM-1单独检测。结论血清CTGF、sTREM-1与ASO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早期联合检测CTGF、sTREM-1水平以评估ASO患者预后情况,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
易嘉升
-
-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70例疑似心脏病患者(存在心绞、痛胸闷或者心律失常等症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造影前均采用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径与IMT值(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是否有斑块形成.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有无固定狭窄)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和T波改变),将其分为对照组(N组,85例)与研究组(CAD组,185例两组相比.结果 CAD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较高、管腔直径明显较小;S组与D组的IMT值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病变支数与斑块检出率存在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与下肢动脉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采用超声对患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可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检查提供一定临床指导价值,并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
-
庞丽
-
-
摘要: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治疗的42例初诊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划分为对照组(n=21,二甲双胍)和观察组(n=21,利拉鲁肽),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诊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男性患者中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能够降低血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
-
-
庞丽
-
-
摘要: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男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治疗的42例初诊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划分为对照组(n=21,二甲双胍)和观察组(n=21,利拉鲁肽),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诊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男性患者中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能够降低血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
-
-
尹冬梅
-
-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应用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准确率及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均进行超声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颈部超声检查结果中,IMT增厚、斑块硬化、管腔狭窄、管腔闭塞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下肢动脉硬化超声检查结果中,IMT增厚、斑块硬化、管腔狭窄、管腔闭塞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应用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效果显著,且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
-
-
杨彤;
李亚刚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5年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发生风险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397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组183例,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21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相应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与单纯性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及AIP均显著性增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是否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发生与SBP、DBP、TG、LDL-C、LP(a)及AIP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AIP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
-
叶建荣
- 《第四届全国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动脉粥样感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将简要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作出历史性回顾和评述。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了初步认识并开始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方面己面临传统手术的全面急剧变革,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在病例选择、病变处理的轻重缓急、术前术后的药物治疗都应有全身综合分析,从而使对病人的病情改善带来收益。
-
-
黄岜;
王学梅
-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通过下肢动脉硬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分度表现,研究其在合并下肢动脉栓塞时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9例下肢动脉栓塞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做Fogarty导管取栓术之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每名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程度,以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为依据,分重度动脉硬化组37例,非重度动脉硬化组52例,对每组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重度动脉硬化组治愈例数16例,治愈率43.24%,非重度动脉硬化组治愈例数45例,治愈率86.54%,两组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别.结论:合并动脉硬化的下肢动脉栓塞对其动脉硬化的分度有助于诊治下肢动脉栓塞。
-
-
-
-
-
-
-
周玉斌;
吴丹明
- 《第六届全国管腔内支架与介入新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是指在动脉闭塞段人为造成内膜下的夹层而形成的新的人工血流通道.虽然技术成功率和远期开通率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肢体存活率,对于经真腔途径难以开通的病变,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本文就SIA的适应证、技术原理及操作步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危害严重.在美国,大约有700万至1.2亿人罹患此症,70岁以上老年人的罹患率高达10~18﹪[1].因而,各种新的微创技术和器材在临床上不断涌现,例如:药物洗脱支架、带膜支架、低温血管成形术(cryoangioplasty)、激光开通术、contronlledbluntmicrodissection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本文将就SIA的适应证、技术原理及操作步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