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社会科学>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5年年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5年年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5年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0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护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我国老年人口面临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等突出健康问题.文章认为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是低成本、高效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意义,应基于中国国情,采取适合的健康老龄化实施路径,包括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构建全民健康管理服务网络,普及科学适度治疗理念,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以及大力建设老年宜居环境.
  • 摘要:开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国在一些沿海及发达城市和地区试点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国家和地方也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我国现阶段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方面仍旧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重点分析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地方实践和现有不足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进一步促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 摘要:目前有限的卫生资源都用于生物技术治疗患病后,急性事件的救治,疾病的复发,与疾病终、末期的诊疗,我国还没有形成对生活方式治疗的保险付费机制,以心肺肾三个脏器为代表的脏器预防和康复毫无医保支持,所以很难激发大家做这件事.如何弥合裂痕,如何架起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的桥梁,将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医疗服务项目和融入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需要根本性的变革。医学目的需要颠覆,医学模式需要颠覆,医疗健康的体系和资源配置需要颠覆。
  • 摘要:老年人因老化与疾病引发了包括身体功能衰退、病痛残疾、孤单寂寞感觉、对于生命意义的怀疑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等身心灵问题,健康老年应包含身体生理、社会心理以及精神灵性的健康,同时照顾者应以老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提供可近性、整合性与连续性的照顾服务。现有的健康照护体系面对有多重健康问题的老人,除了第一线照护人员未能熟悉老人常见问题的诊断和处理,健康和医疗问题未必是当事人认为最迫切的问题,家庭与社会问题未解决,可能不易解决健康问题,故老人需要照护服务。
  •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二: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来看,老年人应该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受益者.国家和社会应当为他们实现五个老有,安度晚年,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宜居城市.建设老年宜居城市,首先要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设想和建议:建立老年人宜居的养老机构;建设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建立老年人法律咨询中心,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服务;建造老年住宅、优化居住环境;建设亲情社区,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服务.
  • 摘要:为老年人创建温馨、宜居、和谐的亲情养老社区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创建温馨、宜居、和谐的亲情养老社区既有别于一般的住宅社区,又区别于单一的老年住宅社区或老年公寓.它是一种以住宅为中心的维系和增进家庭亲情、邻里亲情、社区亲情、宜居为主,秉承"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和谐,营造人居新环境"的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努力追求住宅人性化,充溢着人文关怀的新型社区和住宅.为营造“新街坊式”亲情社区,需要在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绿化、物业配套等方面紧紧围绕着满足“亲情”“宜居”社区来设计、规划,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将社区中心景观绿地采用向心式布局,以建筑为背景、休闲广场为核心,围合以林木花卉、廊桥花架,游赏步道穿插其间,建有戏水乐园、广场、散步道、游乐园、活动场等各种不同功能的区域。
  • 摘要:在我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如何从个人和环境的视角建设适老型住宅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多数住宅与适老型住宅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建设规划及其配套设施上欠账很多,极大影响了老年人群的居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提出从个人和环境的视角建设和改善适老型住宅的命题,对适老型住宅的含义进行了解析,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积极老龄化的角度提出适老型住宅的设计要求,对适老型住宅的内部和外部设施提出了建设和改善的思路.
  • 摘要:在当前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家庭养老负担沉重的背景下,老年人养老服务缺位现象普遍,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亟须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科学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以增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购买力,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目标.在系统研究青岛长期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综合借鉴吸取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筹资机制的经验教训,统筹考虑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特征,提出了创新性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设想.借鉴国际ILO筹资模型,通过分别对人口统计与经济模块、收入估计模块、成本估计模块以及结果模块的构建,并基于宏观社会经济与人口统计数据、微观调查数据等资料,综合运用人口预测技术、政策仿真技术以及社会保险精算技术等,测算了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的筹资参数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还能提高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购买能力,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前应对我国老年人口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需求大规模上涨的有效措施和必然要求.
  • 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长寿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预期,而在日益延长的老年期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健康.当讨论"养老"问题的时候,健康是绕不开的核心诉求,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存在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失能失智影响甚于疾病本身等特点,仅靠专科化、断点式的现代医疗体系无法有效解决.只有让守护健康的"医"疗与解决"养"老的资源相融合,让各阶段的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关怀等干预工作无缝衔接起来,才能真正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连续医疗模式.
  • 摘要: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满足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不仅要建立全面、系统、完善的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更要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老年人护理服务的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本文主要谈三个问题:一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的实践;三是加快建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 摘要:2010年,有17.88%的城镇就业中青年承担着照料老人的责任,日均照料老人2个小时,年均创造的照料老人经济价值高达2600亿元.城镇就业中青年在创造巨额经济价值的同时,造成了4成左右的家庭冲突工作现象,降低了劳动收入、就业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及未来养老能力.为了缓解家庭冲突工作的矛盾,超过3200万城镇就业中青年需要助老服务,为医养服务业发展和照料经济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医养服务业建设过程中,建议政府和社会高度认可照料老人的经济价值,为照料老人的城镇就业中青年,特别是低收人中青年提供照料补贴或照料假期,减少“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发展机会”的比例。同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结合为老服务需求,深人挖掘照料老人经济价值的市场潜力。大力发展为老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减轻城镇就业中青年照料压力的同时,创造养老服务业就业岗位,为医养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 摘要:建设老年宜居城市,是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解决日益加快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重要,如何保证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性是什么、日照市在建设宜居城市有哪些成效和经验、下一步怎样做才能让宜居城市建设服务于健康老龄化,等等,都需要更深入细致的调查,以实际分析保证政策落实,从而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增强日照市养老服务体系政策落地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这对日照市甚至全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摘要: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创建活动,2008年4月,宝鸡市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人居环境范例奖",建成了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使全市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从中受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宝鸡市在创建老年宜居环境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狠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天蓝水碧绿树红花现代化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加决经济发展,为宜居环境建设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撑,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在全省、全国进行了推广.
  • 摘要:大庆创业城是面向大庆油田会战老职工开发建设的住房改善性工程.油田会战老职工是指1964年12月31日以前到大庆油田参加会战,现为大庆油田公司在册管理的会战职工.创业城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底前全部建成交付使用,随后,油田会战老职工陆续迁入创业城居住.本文从油田会战老职工入住创业城的亲身感受说明大庆创业城的建设充分考虑了为会战老职工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创业城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宜居之城.本文首先从创业城住房的室内合理设计、室外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说明大庆创业城为会战老职工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其次,从创业城周边的交通状况、商业网点、医疗机构、休闲环境、健身设施等方面说明大庆创业城为会战老职工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最后,从创业城优美的环境布局、住宅的高品位建筑风格、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说明大庆创业城为会战老职工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 摘要:"医养结合"是一种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疾病防治、院前急救、心理疏导、康复治疗、临终关怀"为一体化的养老模式.北京市建立了三种模式,一是"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一体化;二是"社区养老"医养结合一体化;三是"机构养老"医养结合一体化.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明确方向、制定政策;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政府责任部门认识不统一、未能形成合力;二是社区基础力量薄弱、管理与服务相互脱节;三是服务队伍力量不足、服务项目有限;四是国家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制约并影响发展;五是养老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质量一般.
  •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是未来的主要养老模式.本文基于居家养老的视角,以北京市老旧社区为对象,重点关注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对于适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医疗环境的途径,试图构建社区医养结合的体系.
  •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太仓市老年医养结合的情况调查,介绍了太仓市老年医养结合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服务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的建议.
  •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养老任务也越来越大.如何使老年人健康养老,实现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数,成为全社会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辉县市共济医院长寿老年公寓大胆探索和实践,对医养结合健康养老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养老机构互助合作互利共赢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 摘要:宝鸡伟芝堂姜炎老年公寓是2007年由宝鸡伟芝堂医院投资创建的一家集托老养老、爱心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疗养、心理慰藉、临终关怀为一体,具有医养融合特色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经过近8年的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做到了常见病、多发病不出楼就治疗,有效解决了入住老人的养老、保健、医疗、康复等问题,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康,老有所安,老有所乐,是民生的大问题,亦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急需办理的大事.《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服务的能力."眉县政府医疗机构在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方面,创新机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大维护了老年人的利益,赢得了全县老年人群乃至社会各界的赞誉.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都在于获得幸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普遍提高,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更应优于其他人群.眉县在老年医养方面所做的工作,跟国家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要立足现实,积极应对,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不断开拓老年医养工作的新局面.
  •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效果. 方法:设立居家养老模式为研究组共106位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为对照组共138位老年人,研究组通过健康教育、饮食和生活习惯干预、运动干预、用药干预等手段提高骨质疏松症人群的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 结果:经过36个月的积极干预,研究组骨密度均数为0.941,标准差0.101,对照组均数为0.824,标准差0.211,经SPSS统计学分析t值为5.2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研究组人群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发生病理性骨折6例,对照组18例,平均年发生率分别为1.89%与4.35%,统计学分析X2值4.91,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研究组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积极的社区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所致病理性骨折.
  •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引导式教育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收住院的老年患者伴精神障碍者188例,分为A、B两组,各组94例,A组(干预前)患者给予老年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B组(干预后)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引导式教育;采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巴氏量表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健康引导式教育干预后,B组患者的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巴氏量表的得分分别为21.04及82.07,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18.63及63.65,有统计学意义(t=1.556、9.537,P值均<0.05). 结论:健康引导式教育应用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发生风险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397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组183例,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21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相应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与单纯性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及AIP均显著性增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是否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发生与SBP、DBP、TG、LDL-C、LP(a)及AIP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AIP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 摘要:通过对697名60岁以上、配偶健在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对《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进行修订及信效度的检验,并应用该问卷对老年人的夫妻依恋风格进行划分,考察夫妻依恋风格与一般依恋之间的吻合程度.结果显示修订后的《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具有稳定的三维度结构以及良好的信效度;聚类分析显示老年人夫妻依恋以安全型和专注型为主,而一般依恋以安全型和冷漠型居多.在老年人中仅有39.9%的个体具有相同类型的夫妻依恋与一般依恋,呈现出较低的一致性.
  • 摘要:宁波的云医院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采用O2O模式的区域性医疗机构,线上是一个虚拟医院,线下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医院,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建成互联网上的医联体,医疗健康领域的“天猫商城”,大数据时代的“教研平台”和医疗服务业的“联盟平台”。
  •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老龄智能化管理服务的政策走向.作者认为,为实现老龄智能化管理与养医护管理融为一体的总目标,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实施"幸福养老工程",迫切需要政策调整.建立养医护相结合的目标,用大数据开启老年人数字化养医护新生活,从传统养老管理服务与医护管理服务分离走向支持养医护结合政策,创造绿色养老与医护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建立以国家财政资金引领养医护服务资金的目标,加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老龄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老龄管理纳入现代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促进老龄事业朝着更加智能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养医护管理服务方向发展.
  • 摘要: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山西运城德孝缘居家爱心养老社区项目是一个包括开发、运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一流智能化养老社区.该社区运用高科技手段,提供高标准、全方位、周到细致的各类智能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主要是资金严重短缺、各项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另外,对智能化养老服务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热情也是影响智能化养老事业发展的原因.主要经验,一是做好智能化养老的顶层设计,二是选好试点、培育典型,三是各级政府应制定和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与规定,四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五是构建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打造15分钟"生活圈"和"医疗圈",六是加大智能化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
  • 摘要:老年宜居环境,是指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城乡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2009年,全国老龄办开始在全国进行"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试点推广工作.201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单设"宜居环境"专章,标志着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走上了有法可依的发展轨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随着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公共环境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规划指导,基础公共设施和建筑针对的群体主要为中青年人和健全人,没有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要求,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明显滞后于老龄社会的需要,等等.因此,为了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认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健全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政策标准体系,统筹推进城乡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注重推动老年宜居产业健康发展.
  • 摘要:山东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具有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势头良好、社会需求巨大、多种形式并存等特点,但也存在着顶层设计有缺失、扶持政策难落实、医疗服务层次低、医保问题难解决、监管保护不到位、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问题.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使养老机构具备了只有在医院才能享有的医疗护理功能,而且实现了部分医疗机构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社会化养老成本,为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往深层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时代发展的健康养老新途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二是促进政策落实,三是整合盘活资源,四是注重产业推动,五是加强行业规范,六是抓好队伍建设.
  • 摘要:本文以老年宜居环境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我国是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老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发展策略,凸显出"创新老年型社会新思维,树立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家庭发展的新理念".这一新体系的建立,力图把老年宜居环境体系,通过城市、社区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安全与便捷,家庭的和睦相互联系,达到一种友好型城市、宜居社区、温馨家庭与老年人的包容、安全、健康、便利、舒适、和睦的环境,达到人人受益的"共建、共融、共享"的和谐满意状态,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顺利实现,促进社会财富均衡配置,建设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老年人满意的"宜居环境家园".要让老年人"住得惯、活得好、有品质",优先建设老年宜居社区作为"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社区依托、辐射作用和养老服务的"蓄水池"功能,节约养老成本,使居家养老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第18届老年病学和老年医学IAGG会议,发起了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生活过程中和老年人计划",并制定《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指南》.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从2009年,全国老龄办决定在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黑龙江6个省(市)先期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创建试点工作,通过在不同地区开展试点,意图摸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模式.老年宜居环境的概念从老年友好型城市衍化而来.同时也是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历史文化传统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安排"十二五"期间老龄工作,提出老年宜居环境与城乡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指城市在整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均衡各方利益过程中,注重人生命周期全过程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和满足老年人生存、发展需求的同时,适应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特殊需求,将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形成宜老环境的具体设施、建设项目和评价标准;软环境指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机构的设立等),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新建小区老年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营造安全、健康、便捷、舒适与和谐的老年人生活圈.宜居环境理论与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其他理论的支持.老年宜居环境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创新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模式,是指党委和政府在抓创建工作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着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建设,应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进行整体筹划和推进,必须要运用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动态发展的观点.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多方支持和配合的、多层次、有互动的创新模式.
  • 摘要:本文从分析影响老年宜居城镇建设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着手,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金字塔式老年宜居城镇的构想,金字塔式老年宜居城镇在不同层次上可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情况发挥应有的作用.
  • 摘要:老年宜居环境是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民生课题,其影响因素很多,城市规划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基本养老国策的影响、老年人生活环境需求特点等方面,从城市格局、服务设施、交通组织和公共空间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城市规划如何影响及提升老年宜居环境.
  • 摘要:城镇化一方面极大改善了农村老龄城镇化人口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农村老人对宜居环境的特殊要求.正确认识农村老龄人口对于宜居环境的心理认同差异,按照农村老龄人口的特殊心理要求,从住宅设计、社区景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建设农村老人心中的宜居环境,促进农村老龄人口的市民化.
  • 摘要: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2010年台湾开始自上而下推动各县市建设"高龄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按照WHO倡议的八大面向,探索建设"具有包容性和可及性的都市环境与促进活跃老化的城市".嘉义市作为第一个参与城市,其成功经验包括:组建行政首长负责的跨部门委员会,实现内外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以高龄群体需求为建设规划核心,制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善用内外条件以构建"高龄友善城市"建设永续机制.实践证明,"高龄友善城市"建设有助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城市发展治理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思路.
  •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日益加剧,这一问题的解决需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把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可获得、可利用的养老照护和医疗保健.文章采用SWOT分析当前我国三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而构建"一个目标、两项依据、三种类型、四点支撑"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架构,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 摘要:“医养结合”问题的提出源于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医养结合”提出仅仅是长期医疗照护中的一个“片段”,而现在许多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医院办养老院”“养老院办医院”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考虑问题所在。针对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和中国特有的人口政策,应当建立的对策是:以人为本,全面整合,构建中国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长期照护体系应当是建立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三个方面。保基本是全面实施医疗保险与照护保险、商业保险、高龄补助金的全覆盖。强基层是以社区居家照护为主,机构包括养老院、护理院、日间医院、医疗机构的养老和失能照护为辅。建机制是通过分级管理、无风险衔接,通过综合功能评估,跨学科团队服务,建立老年医疗照护连续服务模式。建立中国的长期照护体系需要做的五个整合:横向的管理整合:通过老龄委的统领作用,整合民政部、卫生部和人保部的相关功能。横向支付整合:整合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护理保险、社会支持、补充保险以及个人支付比例。横向服务整合:服务于老年人的多学科团队包括医务工作者和社会支持服务人员需要无缝隙的服务整合。纵向的机构整合:通过评估决定失能老人应当在家庭、社区中心、养老院、医院、康复院、护理院里医疗和康复,而不是随意流动。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信息整合:要把社区的健康档案、医院的医疗档案、民政的福利支持档案和医疗保险信息等都整合一起。在失能老人的照护中无论是慢性病管理、亚急性医疗康复、临终关怀服务还是长期照护支持服务都应当是以居家照护为主、机构照护为辅。整合的润滑剂是个案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失能老人需要照护时考虑的是我需要什么样的照护服务,能承担多少费用,我需要到哪里被照护,而实施部门需要通过评估合理安排,使失能老人能够按需享受到中国特色的长期照护服务。
  • 摘要:"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是中国养老模式中最受欢迎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医疗护理资源难以进入养老产业,成为制约这种模式的瓶颈之一.如何才能突破这一难点?方案一,将"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概念延伸到健康产业及老龄产业.方案二,将健康产业及老龄产业的涉医专业人才单独列为一个职业体系,从卫计委管辖的"医疗卫生人才"体系中分离出来,与目前的养老护理员管理类似,放在民政体系.方案三,将民政系统职能中"养老部分"与卫计委系统职能中"涉老医护康部分"独立出来,有机整合为一个新的职能部门,承担起大健康产业的管理职能.总之,老龄产业人才培养应该融合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在薪酬体系、职业发展、职业培训等方面体现出平等、和谐的人文精神.
  • 摘要:老年宜居城市建设如何定位?认为,结合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应该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尊老敬老的大环境如何;二是健康休闲的生态文化怎么样;三是组织开展老年文化活动的效益;四是应对老年人群体的医疗保障条件;五是交通与物价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结合开封市市情,从敬老文化、休闲文化、老年活动、医疗保障、交通物价等方面,探讨了老年宜居城市建设的取向.
  • 摘要:湖北省创建老年宜居示范社区的主要做法是:第一,部门联手合力创建;第二,党政主导引领创建;第三,行业参与助推创建.经过多年努力,社区的机构更加健全,社区的环境更加优美,社区的设施更加完善.主要经验是:第一,党政主导是关键;第二,以人为本是核心;第三,整合力量是根本;第四,示范引领是目的.
  •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年宜居城市建设与健康老龄化及区域长寿发展密切相关.老年宜居城市的基本内涵为安全性、健康性、便捷性、舒适性以及服务完善和情感归属等.建设老年宜居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我国老龄化和养老事业迅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需求.钟祥是历史悠久的长寿之乡.为促进区域长寿持续发展,钟祥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了老年人的舒适感;加强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老年人的安全感;强化人文关怀,增强了老年人的归属感;强化街道社区功能和支持老年社团活动,提升了城市社区的健康性;完善多种服务设施,让老年人生活更加便捷.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日益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让钟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适宜老年人居住,也促进了区域长寿的持续发展.
  • 摘要:"邯郸小屋"是河北省邯郸市卫生局打造"健康中国"、落实国家"预防为主"的一种基层"医养结合"的特色模式."邯郸小屋"推行"未病先防"和"深化医改"两项工程,以胡大一教授提出的"五个健康处方"和余金明教授设计的评价体系为指导,坚持五大工作原则,推动两大资源整合,科学管理考核,在全市城乡基层创建了1600个以专家个人姓名命名的邯郸模式"健康小屋",承担着"健康指路人"和"疾病防治者"的双重角色,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干预和慢性病防控等服务,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初步形成了重预防、强基层的新的医改模式.
  •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年人口总量迅速增长,其对宜居环境和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等需求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群体的需求,本文以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滕州市为例,组织对20余个部门、单位、医院和21个镇街开展调研,掌握了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等基本情况,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设区域性养老养生中心的战略构想,并阐述了实施路径和措施,对于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优化老年人宜居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他们的养老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推动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也显得迫在眉睫.与此同时,许多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工作量不饱和,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的现实客观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大庆油田让北医院适时转型为老年关怀医院,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为重点,实践"医养结合"模式,推进机构养老建设,为破解失能老人在医院不能养老,在养老院不能治疗,而家庭又因缺少专业条件照料不周的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 摘要: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而且发展快.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迈入中、老年,他们面临的养老问题非常严峻.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服务,逐步建立以高龄病残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养护康"服务无疑是符合实际的事.本文以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应用"医养护康"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例,对该模式在老年专科医院的实践进行分析并结合养老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 摘要: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县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太和县中医院创办老年医养服务业的本土特色及经验.16年来他们创新老年服务,由起步、创办、固化模式、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一条以医为导、以养为本、医养融合、至精至爱的健康养老之路,挑起了"太和县医养中心"的重担,是一个引领老年医养服务业稳健发展的典型.吸引全国多家政府机关或医疗单位到太和县医养院参观学习.
  • 摘要:如何发挥社区医院在"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养老中的作用?重庆市万州区白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以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高度自觉,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协助橘园社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养老工作所提交的这份答卷,从结合居家养老,发挥资源优势,担当护老责任(基本情况);"医养结合"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新亮点(主要成绩);夯实基础、稳定队伍、落实措施、狠抓联动(基本做法);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今后打算)四个方面作了介绍,有力地论证了社区医院是实现"医养结合"推动居家养老步入新常态的重要条件.
  •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一种难治性疾病.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痊愈率提高,生存期延长,使得人们对肿瘤康复的需求不断增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肿瘤康复服务模式,对于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癌症病人的康复涉及众多领域,实现中西医融合的多学科一体化康复模式对肿瘤病人的康复大有益处,其中需要中西医临床医生、心理专家、食疗营养家、运动专家、社会志愿者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将多学科的资源整合,积极开展学科间交流,实现中国特色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患者量身定做肿瘤康复服务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康复服务体系,为医养结合探索发展方向,需要各领域人员的共同努力。
  • 摘要:老年医学的特征:衰老,使病与非病的界限模糊,拓宽了老年医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因素明显,防病与养生成为重要内容,有独特的疾病谱.与普通的综合医院相比,老年医院应有下列特色:第一是在门诊服务上,诊疗与筛查、宣教并重.第二是在急诊业务方面,设立出诊科.第三是病房工作必须注重护理.第四是科室结构自成特色.第五是医疗器械的配备必须满足老年人需求.第六是随访工作极其重要,是老年医院的职责和任务之一.我国老年医学的特色:第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项惠民、利民的政策举措容易成为全社会行动.第二是有大批医疗后备力量,老年医疗事业方兴未艾.第三是祖国医学经几千年积淀,对老年病研究有丰富渊源和宝贵经验,是灿烂的民族医学文化,有强大的凝聚力,是独特优势和传家之宝.中国的老年医学,应该符合中国特点和能够满足中国老年人的需要,不能机械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美景,必将到来.
  • 摘要:目的:分析2013-2014年本院270例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国家ADR监测系统检索青岛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上报的所有ADR,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院2013-2014年共上报520例ADR,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共计270例,占51.92%.270例ADR中,一般ADR(系指药品说明书中已载明的不良反应)为184例(68.15%);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静脉滴注242例(89.63%),静脉注射6例(2.96%);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49例(8.15%)、中药注射剂49例(18.15%)和抗微生物用药48例(17.78%);发生ADR前5位的药品依次为前列地尔注射液11例(4.07%)、舒血宁注射液10例(3.7%)、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9例(3.33%)、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9例(3.33%)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8例(2.96%);按照主要累及器官/系统排序,前3位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79例(29.26%)、心血管系统58例(21.48%)及神经系统47例(17.41%),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 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易出现ADR,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老年患者ADR的认识,密切关注老年患者身体情况,给予适当药品用量、选择恰当用药方式,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患者ADR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摘要:探讨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可有效缓解老年人抑郁症状;(2)对个体而言,家庭支持是较稳定的支持来源,受个体年龄和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朋友支持变动较大,随年龄增长和健康水平的下降,朋友支持逐渐减少;(3)对于生活可完全自理的老人,朋友支持比家庭支持有更大的预测作用,而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家庭支持的作用更大;(4)社会支持对不可完全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解释率高于对可完全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解释率.
  •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泰山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的特点、创新和经验,在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对策的思考.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深度实施,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四化叠加"的新趋势.对此,本文以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滕州市为例,组织对20余个部门、单位、医院和21个镇街开展调研,结合老年人对宜居环境、生活照料、健康服务、精神文化等各种需求,从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出发,介绍了滕州信息化产业发展及服务老年人情况,提出了开展智慧养老的对策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这对于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扎实推动积极健康的老龄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经有关机构和专家的调查与论证,我国95%的老年人的养老是倾向于居家养老.然而,居家养老谈何容易?老弱不堪,孤苦伶仃,甚而难以自理,等等.首先,这些情况无不给建设老年宜居城市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老年宜居城市的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居家养老的智能化服务,必须解决老年人养老面临的三大困局.困局之一是老龄人口多,社会压力大;困局之二是机构养老费用高,居家养老人数多;困局之三是现今老人少子化,半数以上空巢化.其次,高科技的发展为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增光添彩.高科技发展为老年宣居城市建设带来机遇.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街道开设了"网络课堂",让老年人接受培训,学会了网上缴费、挂号和微信.最后,老年宜居城市的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亟须平衡发展.大连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与尝试,但总体来说,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的推广参差不齐.有可取的一面,如大连甘井子街道举办了"创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为300余名低保人员、残疾人员等办理了智能平台入网手续、免费发放老人机.大连市金州新区马桥子街道开启了"一键通"助老呼叫服务建设.然而,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的推广不平衡的原因,可归纳为四个"不到位"——"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资金不到位".所以,宜居城市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这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