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
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320884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中国保健、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晓东、张林、李海英等。
活血化瘀法治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0884篇
占比:99.97%
总计:320970篇
活血化瘀法治疗
-研究学者
- 康晓东
- 张林
- 李海英
- 杨淑英
- 王金翠
- 丁海林
- 乔海林
- 于兰
- 于雯
- 何其兰
- 何军
- 何晓兰
- 何杉
- 何红兵
- 俞企望
- 刘巧平
- 刘建华
- 刘彤宇
- 刘波
- 刘淑珍
- 刘瓦利
- 刘祥能
- 刘立军
- 刘道培
- 包平
- 华亦露
- 叶青
- 吴小红
- 吴振平
- 夏殷
- 姜利鲲
- 孙建国
- 孙志军
- 孙怀森
- 孙杰
- 孙海鸣
- 孙炳忠
- 孟宪厚
- 安午凤
- 尹洪涛
- 崔吉仓
- 崔建民
- 崔秀丽
- 张丹
- 张云玲
- 张亚力
- 张京春
- 张宝春
- 张聪珍
- 张莹
-
-
徐贇;
程晓霞
-
-
摘要:
肾病水肿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笔者有幸跟师程晓霞教授随诊,受益颇丰,现将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水肿经验介绍如下:一、病因病机肾病水肿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景岳全书·肿胀》曰:“凡水肿等证……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指出水肿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失司相关,而肾病水肿主要在肾,由肾脏独特的生理结构以及肾主水的生理功能决定。
-
-
何杉;
王镁
-
-
摘要: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Arteriosclerotic disease of the lower extremity,LEAD)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1]。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的一个小分支,其危险因素有很多,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病情严重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足。早期没有明显表现,随着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随病情的进展发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目前,西医对LEAD的治疗还存在着局限性,常规的治疗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活性药、降血糖降脂、营养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或采用外科介入治疗等效果并不显著[2]。随着中医对LEAD认识的逐渐深入,中医认为其病为阴虚燥热,但认为瘀血阻络贯穿于LEAD病程的始终,是LEAD的最主要的病理因素,因此在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中,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法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成药治疗及其他中医特色治法等活血化瘀法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
-
-
-
摘要:
正之为言,正也。凡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此四时之正气也;若春应暖而发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病斯作矣。藿香理气和中,用以为君,所以正气之不正也。
-
-
丁海林
-
-
摘要:
正1血府逐瘀汤的认识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的著名方剂血府逐瘀汤,是由三组药物组成:(1)桃仁、红花、川芎、牛膝、赤芍、功效为活血;(2)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用以理气;(3)地黄、当归、养血柔肝,以防活血太过而伤血,理气而无伤阴之弊,是"体阴用阳"的肝脏特点。血府逐瘀汤组成实则为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为祛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