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7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67789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大家健康、光明中医、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大会、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黑龙江省中医周围血管病2013年学术讨论会等;周围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由752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德俊、刘明、陈柏楠等。

周围血管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7789 占比:99.36%

总计:68229篇

周围血管疾病—发文趋势图

周围血管疾病

-研究学者

  • 尚德俊
  • 刘明
  • 陈柏楠
  • 王书桂
  • 秦红松
  • 侯玉芬
  • 刘政
  • 李建鹏
  • 袁向科
  • 赵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宝峰; 马新换; 毕映燕; 徐志伟; 李季文
    • 摘要: 四妙勇安汤是中医临床治疗脱疽的经典名方,有抗炎抑菌、调节血脂、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现代医家广泛辨证用于周围血管疾病,包括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糖尿病足等,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以四妙勇安汤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线索,梳理四妙勇安汤在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可为该方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 陈跃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北京协和医院医疗委员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科室病历内涵质控专家;北京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常务委员兼任秘书长;北京市科技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分会血管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主委;IUA(国际血管联盟)血管炎性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栓疾病防治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等。
    • 石博伦; 张学勇
    • 摘要: 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病理因素以血热、湿热、血瘀、气虚为主。初期,以湿热外邪为主,此期病程较短,正气充足,正邪交争明显,宜用金黄散外敷,箍束邪毒,同时佐以辛散之品或灸法,透达体内之邪,热毒较重者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肢体肿胀、气机郁结者用柴胡、郁金等宣散之品。PVD进展期,湿、热、瘀蕴结于内,正邪交争激烈,在拔毒排脓的同时加扶助正气药物,用生肌玉红膏、通络生肌膏、朱红膏纱条联合围刺法,给邪出路,促邪外出,防止疾病传变。PVD后期,久病气血凝滞,或湿邪蕴结,日久化湿生寒,用温阳散瘀散、回阳生肌膏、温阳扶正外洗药、股肿洗剂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扶正补托,托邪外出,使寒性病邪局限而散于外。箍围法不只是“围”,也在局限邪毒同时促进正气来复,以生肌长肉。
    • 摘要: 自体脂肪移植临床应用由来已久,可追溯至1893年,从Neuber完成第一例自体脂肪移植手术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用于因疾病、创伤、先天性缺陷或自然衰老过程引起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随着对脂肪组织的深入研究,2001年脂肪来源的干细胞首次被鉴定,发现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具有与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特征,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2013年,国际脂肪治疗与科学联合会(IFATS)和国际细胞治疗学会(ISCT)定义:从脂肪组织经酶分离、未培养的,包括前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细胞、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异质细胞群称为基质血管组分(stromalvascular fraction,SVF)。SVF用于损伤组织或慢性疾病的功能恢复,癌症手术后的重建,软骨、骨组织修复,心血管损伤,免疫性疾病,骨关节退化性疾病,肛周和直肠阴道瘘,克罗恩病,周围血管疾病后遗症,放射损伤后遗症,溃疡,纤维化、鼻黏膜功能障碍,空鼻综合征等疾病治疗并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对脂肪移植,可提高移植的成活率,明显减少移植脂肪的钙化、液化、囊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自体脂肪基质血管组分制备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制订依据了我国相关法规,充分考虑了我国现有的自体脂肪来源的SVF临床应用现状,也充分考虑了SVF制备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与临床应用的趋势。从源头保证脂肪基质血管组分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也使行业监管和评估有标准可依,更为广大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可共同遵照执行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推进脂肪基质血管组分技术在组织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该标准的编写过程遵循了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有关要求,从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至最后形成终稿历时近1年。在制订过程中得到了多领域许多专家的支持。在此,对所有参与该标准编写的机构和相关人员以及咨询专家,表示诚挚地感谢。
    • 杨丽焕
    • 摘要: 目的:对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治疗及预后,为今后的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按照住院号实施奇偶分组,将我院接收的 50 例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组别设置为:研究组(25 例:优质护理)、对照组(25 例: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 入选开始时间为 2021 年 03 月 15 日,结束时间为 2022 年 03 月 15 日。 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研究组、对照组对比后前者较低,统计学研究存在对比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情绪对比后,前者评分低于后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实施意义显著,改善疾病预后的同时,对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况,对不良反应抑制具有积极作用,预后价值较高。
    • 杨耀国; 寇镭
    • 摘要: [编者按]吴庆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早期从事普外科工作,1984年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职于血管外科。1988-1990年曾远赴美国Mayo Clinic血管外科进修,1984-1990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1990-2003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教授,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医学会理事、原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国家医药总局药品评审专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社的副主编、编委和顾问。
    • 龙朝华; 阙华发
    • 摘要: 近年来,中老年人中周围血管疾病越来越常见,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溃等情况,且往往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要面临截肢的风险。著名中医专家、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阙华发教授介绍,这些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皮肤疮疡”范畴,采取内服外治的方法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武洪方
    • 摘要: 根据职业的特殊性,从事教师、医生并且需长期站立的职业的人群中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都是呈逐渐上升的。下肢静脉曲张作为目前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这种曲张是发生在下肢皮肤之下的浅表血管,所以常常能被肉眼观察到,就跟青蓝色的蚯蚓一般。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这种疾病来说早期一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所以也非常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 赵钢; 马莹莹; 于文慧; 王瑞珩
    • 摘要: 根据对周围血管疾病领域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运用藤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经验。藤类药具有活血消痈、引药下行的功效,恰与下肢缺血性疾病应秉承“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以通为补”的治疗理论相契合。灵活运用藤类药发挥因症用药、因人制宜的中医药优势,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成效显著。本文将结合周围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则分析运用藤类中药的临床经验,丰富周围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思路。
    • 邓晨阳; 毛竹青; 李庆海
    • 摘要: 李庆海教授提倡研习中医经典,四诊合参以辨证,参考现代检查以辨病,临证时辨证与辨病结合以判断疾病缓急轻重及其预后.脉痹病机复杂,虚实两端.李庆海教授论治脉痹首辨阴阳虚实,其次把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矛盾,祛邪以扶正.祛邪以化痰逐瘀、活血通脉为主,扶正以温阳化气、滋补肝肾为主,强调活血通脉必先祛痰化瘀,遣方用药多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该文介绍李庆海教授治疗脉痹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