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科技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现状与发展、预防医学、卫生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177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学会、中国卫生人才、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等;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相关文献由7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亚雯、刘俊立、宋盟等。
中华医学科技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772篇
占比:99.55%
总计:31917篇
中华医学科技奖
-研究学者
- 吕亚雯
- 刘俊立
- 宋盟
- 徐曼
- 潘锋(文/图)
- 常静
- 孙婷
- 戴丽峰
- 雍伟哲
- 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
- 潘锋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辑部
- 何小美
- 冯立中
- 刘洪臣
- 刘良鸣
- 卫文
- 史颖弘
- 吕友春
- 吕琳
- 吴倪娜
- 周小平
- 周行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孙玲
- 孙英
- 宁光
- 宁光(审校)
- 寇镭
- 建春
- 张利平
- 张国忠
- 张清涵(文/图)
- 张献怀
- 彦知
- 徐秋云
- 把志刚
- 文竹
- 曹勇
- 曹家和
- 曾柯
- 朱运章
- 李京
- 李惠智
- 李江
- 李薇
- 杜德安
- 杨丽佳
- 杨军(摘译)
- 杨宇
-
-
潘锋(文/图);
张清涵(文/图)
-
-
摘要: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是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奖。其奖项包括医学科学技术奖、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卫生管理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卫生政策奖、青年科技奖等奖励内容,主要是授予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领域,为防治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
-
-
-
摘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部刘靳波教授团队主持,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海南医学院完成的“面向精准医学的临床检验诊断新方法建立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该项目历时8年,围绕肿瘤标志物和病原微生物快速精准检验、协同检验大数据溯源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肿瘤早期精准诊断和指导用药的新策略和病原微生物生长早期快速精准检测新方法,并搭建区域医学检验协同共享大数据技术平台。
-
-
潘锋(文/图)
-
-
摘要: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是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奖,包括医学科学技术奖、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等奖励内容。中华医学会2022年1月29日在其官网发布《中华医学会关于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根据《中华医学科技奖管理办法》规定,经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并报请中华医学会第26届理事会第3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确认,中华医学会决定对91项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人)进行表彰奖励。91个获奖项目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由我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多项高水平临床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最新证据支持,研究成果在全国各级医院得到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
-
-
-
摘要:
陈运彬,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危重儿童抢救和治疗工作,具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很高的科研造谐。为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2018年获首届“广东医师奖”.
-
-
胡三元
-
-
摘要:
因为笔者既不是医学大家,也不是医学高层次人才,总觉得没有资格讨论青年医生如何成才问题。但是看到许多年青医生想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却不知道如何做起,作为工作35年的医生,做了十几年的院领导,参加过国家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省科技奖、科技部课题及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评审以及国家优青评审专家,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分享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以期对年青医生有所裨益。
-
-
詹洪春(文/图);
潘锋(文/图)
-
-
摘要:
中华医学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合格项目”,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共收到推荐项目271项,其中形式审查合格项目248项。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肿瘤是我国高发癌种,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对于预防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早诊早治至关重要,精准诊疗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项上消化道肿瘤相关创新研究通过形式审查,这些研究为提高我国上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提供了高水平学术支撑。
-
-
杨耀国;
寇镭
-
-
摘要:
[编者按]吴庆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早期从事普外科工作,1984年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职于血管外科。1988-1990年曾远赴美国Mayo Clinic血管外科进修,1984-1990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1990-2003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教授,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医学会理事、原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国家医药总局药品评审专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社的副主编、编委和顾问。
-
-
潘锋
-
-
摘要:
中华医学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合格项目”,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共收到推荐项目271项,其中形式审查合格项目248项。多项乳腺癌相关研究通过形式审查,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当代女性生命健康。我国年均新增近42万乳腺癌患者,精准诊疗将为更多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获益。
-
-
潘锋(文/图)
-
-
摘要: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加强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已成为当今医学科技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中华医学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合格项目”,多项原始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的方向。
-
-
潘锋(文/图)
-
-
摘要: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全球每年超过六分之一的死亡病例是由肿瘤导致,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病死人数增幅均居全球首位,对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治疗研究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中华医学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合格项目”,多项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解决方案。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经原卫生部备案,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