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7670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等;寒冷性荨麻疹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军、乔宇、刘力等。
寒冷性荨麻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7670篇
占比:99.97%
总计:437815篇
寒冷性荨麻疹
-研究学者
- 杨军
- 乔宇
- 刘力
- 刘瑞英
- 包佐义
- 吕山木
- 姜云梅
- 孙艳萍
- 岳天天
- 彭少文
- 徐燕华
- 方平
- 李淑贞
- 李艳艳
- 梁金雨
- 王军
- 王奎军
- 祁原婷
- 耿立东
- 赵旭峰
- 赵西翻
- 郭业鹏
- 钟江
- 陆利群
- 雒映宏
- 马小宁
- 魏荣友
- 一鸣
- 丁姗姗
- 丁涛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希军
- 于洪敏
- 余倩颖
- 侯俊荣
- 侯耀阳
- 侯艺涵
- 关祥娥
- 冯世军
- 刘亭亭
- 刘凯
- 刘卫
- 刘晓明
- 刘汉卿
- 刘洋
- 刘照振
- 刘艳杰
- 刘艳萍
- 刘芳
- 刘薇
-
-
甘辉;
孙宝清
-
-
摘要: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冰雪记忆,掀起了一场冰雪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想亲身体验。但作为过敏科大夫给大家提个醒,部分过敏人群可能并不适合冰雪运动。寒冷可直接导致荨麻疹发作冷空气可以诱发过敏症状发作,并不是因为冷空气本身是过敏原,而是因为冷空气的物理刺激作用,比如说寒冷性荨麻疹,就是冷的直接刺激导致患者荨麻疹发作,而这种发作有可能导致患者全身风团、喉头水肿、腹痛等。
-
-
杜骞;
董茜;
顿耿
-
-
摘要:
目的:观察桂枝芍姜甘草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9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口服维生素C片,1次4片,1 d 3次;盐酸西替利嗪片,1次10 mg,1 d 1次。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芍姜甘草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防风、荆芥、蜜麻黄、黄芪、白术、蝉蜕、肉桂),1 d 1剂,取汁300 mL,早晚服药;同时联合穴位(血海、曲池、合谷、膈俞、三阴交及大肠俞、风门、肺俞)埋线治疗,2周1次,共治疗2次。两组均于治疗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1.82%(36/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状积分、免疫球蛋白E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不良反应方面对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桂枝芍姜甘草汤合穴埋线联合西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
-
董绍军
-
-
摘要:
每到冬季,黎先生一碰冷水,就会感觉到手指疼痛、发麻,起红疹,而且头晕、手心多汗、失眠3黎先生原以为是身体虚、感冒,看了内科,吃了一些补益药未见好转,这才引起重视。其实,黎先生患的是一种“冷过敏”病症,即遇冷性刺激后便周身发风疹,瘙痒不止,也称为“寒冷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冷疹”。
-
-
王阳;
周治国
-
-
摘要:
目的 研究荆防颗粒联合苁蓉益肾颗粒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82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苁蓉益肾颗粒治疗,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防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组间对比,研究组用药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5.6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不良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24.39%,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苁蓉益肾颗粒用药基础上联合荆防颗粒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
焦亮;
余倩颖;
向浩瑜;
王瑷;
陈明岭
-
-
摘要:
寒冷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现代医学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无特效疗法,临床常选择对症治疗为主要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势,但同为"风寒束表型瘾疹",诸医家依据证型具体、细节的不同,选方多样,并不拘泥.现将临床中应用中药为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从经方、时方以及自拟方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以望为本病的治疗总结临证思路,为临床应用者提供可借鉴的治疗思路,推广中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
-
-
郭业鹏;
郭建红;
郑宗兵
-
-
摘要:
目的:观察寒冷性荨麻疹应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左旋咪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0日-2021年4月10日我院收治的18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咪唑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左旋咪唑药物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效果比较显著,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侯艺涵;
季云润;
张伟森;
王思晴;
丁姗姗;
侯耀阳;
张广中
-
-
摘要: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持续6周以上的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局限性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寒冷性荨麻疹是受冷刺激后出现的风团水肿.从六经八纲辨证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太阳太阴合病,表虚里寒.临证治疗需首辨六经,继辨方证,多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及其变方表里同治,临床疗效较好.现对六经八纲辨证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思路及疗效进行探讨.
-
-
雷彩云;
袁野;
李芳梅;
欧柏生
-
-
摘要: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归属于中医"瘾疹"的范畴。现代医学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亦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多以采用中药、抗组胺药或联合理疗的方法,效果较佳。本文主要就近年来中医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王甘英;
刘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联合组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远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常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联合组复发率远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还可改善血清学指标,安全性高,复发情况少。
-
-
郭佳琪;
李瑶;
高陆地;
邓君进;
陈永华
-
-
摘要:
目的:分析麻黄方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L4、IFN-γ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双盲法分入治疗组(40例,应用麻黄方治疗方法)和对照组(40例,应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剂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L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表达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方能够显著提高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FN-γ表达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与此同时降低血清IL4表达水平。
-
-
方平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
| 2005年
-
摘要:
寒冷性荨麻疹为荨麻疹中的一型,分为获得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属于祖国医学"瘾疹"、"鬼饭疙瘩"等范畴.本文介绍了自拟"温阳驱风汤",结合脏腑辨证治疗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58例,并与单纯服用抗组织胺药赛庚啶治疗相对照,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