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族
文学家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2891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北方论丛、东方论坛、新华文摘等;
文学家族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多洛肯、孙虎、朱明霞等。
文学家族
-研究学者
- 多洛肯
- 孙虎
- 朱明霞
- 刘向斌
- 吴伟
- 吴桂美
- 周雪根
- 李静妍
- 杨文静
- 梁颖峰
- 潘明福
- 罗时进
- 胡可先
- 郭丽
- 任荣
- 侯冬
- 刘伟
- 刘春明
- 刘晓鸥
- 刘茗
- 刘达科
- 包国滔
- 卢燕新1
- 吕晶
- 吕肖奂
- 吴伟2
- 周曙光
- 周松
- 周潇
- 多洛肯1
- 孟祥娟
- 廖楠
- 张剑
- 张寒
- 张庆和
- 张建伟
- 张昕
- 张晓利
- 张晓彭
- 张求会
- 张硕
- 张驰
- 操瑞文
- 方胜
- 景遐东
- 李小凤
- 李成贵
- 李继曾
- 李艳洁
- 李超
-
-
许菁频
-
-
摘要:
在人才的培养上,文学家族一般会聘请除家族内部直系亲属外的老师来教育子弟,作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昆山归氏家族是明清江南著名的文学家族,在选择老师时往往会考量他在时文或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在官场或社会上的影响力,以及与家族的亲密程度。老师对文学家族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他对文学家族在文学交友圈的打造、姻亲关系的建构、家族知名度的提升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老师对于文学家族文学思想的形成、文学作品的传播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地域文学的发展。
-
-
张建伟
-
-
摘要:
元代北方文学家族既有宋金世家,更多新兴家族,尤其是蒙古、色目家族,他们共同构建了元代文学。北方文学家族成员为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主体,参与和高丽、安南文人的域外交流,歌咏域外风物。他们是西域诗、上京纪行诗的倡导者,更对新兴的元曲贡献巨大。作为典型代表,北方文学家族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元代社会与元代文学的特质。
-
-
霍志军;
张驰
-
-
摘要:
崔凝是晚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限于文献资料有限,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等对其生平考证颇多阙漏。立足新出土的《崔凝墓志》,可较为详细地考证崔凝的科第仕宦事迹,弥补傅璇琮先生考证之不足。崔凝是晚唐政局中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对当时科举生态有重要影响,全面、深入地考证其生平,对我们认识晚唐科举生态亦具有一定意义。
-
-
黄维敏
-
-
摘要:
明代巴蜀文学家族研究所关涉的"地域性"问题,须置于"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时代背景之中去考察.明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这一时代背景,既构成了明代巴蜀文学家族生长的基层环境,也塑造了明代巴蜀家族文学生产的人文语境,是最具巴蜀地域特色的文化视角,也是解析明代巴蜀文学及其家族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通过博采文献,钩沉文集,细致梳理明代巴蜀文学家族的地理分布、籍源和著作概貌,可以为深入探究巴蜀文学家族的创作机制和文学风貌特色奠定文献基础.
-
-
潘明福
-
-
摘要:
cqvip:近年来,随着古代墓志文献的不断出土和各类石刻文献总集的编纂完成,石刻文献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一些学术名家投入到石刻文献和文学的研究中,产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分量的研究成果。比如,胡可先《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赵超《锲而不舍:中国古代石刻研究》(三晋出版社2015年版)、户崎哲彦《唐代岭南文学与石刻考》(中华书局2014年版)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成果在推动当代学术界的石刻文献和文学研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价值和示范作用。
-
-
潘明福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古代墓志文献的不断出土和各类石刻文献总集的编纂完成,石刻文献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一些学术名家投入到石刻文献和文学的研究中,产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分量的研究成果。比如,胡可先《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赵超《锲而不舍:中国古代石刻研究》(三晋出版社2015年版)、户崎哲彦《唐代岭南文学与石刻考》(中华书局2014年版)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成果在推动当代学术界的石刻文献和文学研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价值和示范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