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权力

文化权力

文化权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854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甘肃省档案学会全省档案工作者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等;文化权力的相关文献由16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爱凤、张邦卫、马驰等。

文化权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4.0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854 占比:95.85%

总计:4021篇

文化权力—发文趋势图

文化权力

-研究学者

  • 张爱凤
  • 张邦卫
  • 马驰
  • 刘菁茹
  • 卢燕娟
  • 张金俊
  • 施旭
  • 曹培鑫
  • 江凌
  • 洪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宋炳辉
    • 摘要: “世界文学”不仅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论述语境。虽然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已成共识,但在关于世界文学的众多论述中,直接从语言视角切入展开的不多。文章以世界语言地理和语言史为背景,借助对卡萨诺瓦关于“世界文学共和国”论述的分析,尝试以语言地理及其文化政治为视角,从语际间的不平等关系、语言区域内部的差异、作家个体的创造性语言策略等不同层面,提出展开世界文学谱系研究的可能性及其基本路径。
    • 卢美宇
    •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的加速,人们对短视频媒介也愈加依赖。在媒介文化场域中,不同文化通过争夺话语权来谋求权力,短视频摒弃了宏大统一的叙事话语,以其后现代文化特质,解构了传统媒介叙事体系,释放了大众话语权,改变了传统媒介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权力格局。短视频通过对主体进行全新的“惯习”建构,使大众深度参与社会文化景观的建构中,加速了媒介文化场权力格局的改变。
    • 刘铖; 陈鹏
    • 摘要: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生产是推动新时代城乡教育结构变迁的关键。已有研究大多认为新生代乡村教师需要从乡村场域的“边缘人”走向“局内人”,然而这类观点所强调的是“片面”的文化生产而非城乡“共生性”的文化生产,属于一种“不完全”的文化自觉,并且容易走向主张文化对立的零和博弈思维、遮蔽主体内在权能资源的“结构决定论”以及对主体的非正义性承认。通过价值立场的辩证转换,以共生、内生、正义的立场重新审视新生代乡村教师及其生存境遇,可以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所处的城乡交叠型文化场域与无意识的城乡二重性文化再生产恰恰生成了其“共生性”的文化资本,使得“共生性”文化生产得以可能。通过集体文化记忆的唤醒、乡村公共治理的嵌入、文化创新使命的担当等路径重建文化权力,能够促成“共生性”文化生产真正实现。
    • 杨瑞斌
    • 摘要: 知乎近年来以其特有的社交模式和运作机制聚集了一大批新型意见领袖,成为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以知乎社区为例,知乎意见领袖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善于依托文化权力,以高度去中心化的形式进行议程设置,以形成合力。同时,知乎社区与意见领袖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平台的运营机制会给予意见领袖以流量偏倚,其本质是对一般用户的流量掠夺。
    • 张映雪; 孟映辰
    • 摘要: 在“中国呼麦”的概念提出、重申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下,我国呼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一定成果,但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视角下,通过对七位呼麦文化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的典型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发现“中国呼麦”的媒介表征存在不平衡分离与聚焦能力弱的局限性;其文化权力受到文化本身、消费者、大众媒介、文化市场主体四方影响而逐步瓦解;文化权力失衡下新一代传承者的文化性与商业性的选择倾向日益分化。最后通过对全文理论论述的整体提炼与深化,探讨“中国呼麦”后续研究的可行路径。
    • 薛毅帆; 曹培鑫
    • 摘要: 新兴媒介的出现,通常会引起一种“新媒介贬损”的社会现象。尽管贬损的对象随时代而变,但其所使用的话语却存在一种重复性,通常表现为宣称新媒介会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导致文化的崩溃或堕落、使人丧失了某种崇高价值等等。媒介作为一套社会文化制度,其建立、巩固与衰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以文化论争面貌出现的“新媒介贬损”,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游戏”:新媒介出现后,社会原有的文化权力格局被打破,出现旧有文化权力的“统治焦虑”和新兴文化权力的“上升欲望”,而对媒介的贬损与褒扬实质上是不同权力主体对媒介文化资源进行争夺与守御的话语实践。
    • 鲁妍
    • 摘要: 葛兰西领导权概念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探讨的热潮,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葛兰西的文化权力模式是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的基本构成.这个概念从领导权概念中提炼出来,是当代思想家们的一种理论创造,体现了葛兰西的文化权力关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的时代课题,获得了世界历史的普遍性.立足于葛兰西的理论文本,对领导权概念的研究背景、研究路向、哲学观念思想构成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当代哲学思维的变革与创新.
    • 薛毅帆; 曹培鑫
    • 摘要: 新兴媒介的出现,通常会引起一种"新媒介贬损"的社会现象.尽管贬损的对象随时代而变,但其所使用的话语却存在一种重复性,通常表现为宣称新媒介会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导致文化的崩溃或堕落、使人丧失了某种崇高价值等等.媒介作为一套社会文化制度,其建立、巩固与衰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以文化论争面貌出现的"新媒介贬损",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游戏":新媒介出现后,社会原有的文化权力格局被打破,出现旧有文化权力的"统治焦虑"和新兴文化权力的"上升欲望",而对媒介的贬损与褒扬实质上是不同权力主体对媒介文化资源进行争夺与守御的话语实践.
    • 李应志
    • 摘要: 当前对视觉文化和图像转向的研究,除了哲学和艺术学角度之外,还包括文化研究这一重要视角.但西方文化研究传统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文化工业和统治意识形态对大众的控制,这种控制进而影响到国内学者对视觉文化的批判.这种批判立场对视觉图像在阐释方面关注不足,忽视了视觉文化和图像转向在文化权力方面之于现代大众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在过去以"文字-阅读"为主的文化模式中,文化生产权力和阐释权力都掌握在特定的文化精英手里,而现代媒介技术支撑的视觉文化则改变了这一状况,不仅图像的生产和消费突破了精英群体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因为图像理解的直观性、丰富的层次性和多元的可能性,使各种不同文化处境的受众都可以获得各自有效的图像阐释,也使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赖精英化的权威阐释,得以可能摆脱统治意识形态的规训.据此,向"图像-观看"这一文化模式转换的过程也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权力的大众化过程.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但也同样处在视觉文化和图像生产十分发达的时代,对"图像时代"与文化权力大众化的探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施旭
    • 摘要: 国际主流的交际学(Communication Studies)包括演说、修辞、话语、媒体等研究,其从普世的立场出发,叙述西方的概念、理论、价值、原则、方法及问题,又依托西方的经济、科学、教育、传媒优势,构建了一套文化霸权的话语体系。它不仅遮蔽了人类交际的文化(差异、争夺)性,而且抑制了文化多元对话创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展示一种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秉持多元文化主义的交际学新思潮、新范式和新平台——文化话语研究(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作为新思潮,它关注人类交际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权力关系;作为新范式,它筹划和提供文化多元主义研究体系的建设方略;作为新平台,它助力关于文化话语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