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531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法制博览、知识产权、东岳论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等;敦煌曲子词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其芳、黄坤堯、高国藩等。

敦煌曲子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1.7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531 占比:98.26%

总计:5629篇

敦煌曲子词—发文趋势图

敦煌曲子词

-研究学者

  • 孙其芳
  • 黄坤堯
  • 高国藩
  • 何尊沛
  • 周虹
  • 左洪涛
  • 庆振轩
  • 张英
  • 李孟霏
  • 李紫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汪琴兰
    • 摘要: 与传统“征妇怨”不同,敦煌曲子词之征妇表现出鼓励、支持丈夫从军打仗、求取功名的思想取向,展现出积极乐观、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与崭新状态。通过成因分析,敦煌征妇之所以呈现出与传统征妇不同的崭新面貌,与敦煌民众包括敦煌女性的爱国之心、唐王朝府兵制度下的慕功与尚武精神,以及唐代女性思想解放有着密切的联系。
    • 张杏
    • 摘要: 敦煌曲子词、《花间集》、冯延巳词是初期词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发展阶段,其中都涉及情景融合的运用。从此视角出发,立足文本分析,可发现敦煌词以情感表达为主,景物处于次要位置,为情感表达服务,同时景与情都十分明确清晰,未能留给读者过多的回味余地和联想空间;《花间集》中景物描写占据了主体地位,情感表达则往往仅为某种情绪的偶然流露,因此造就了能引发更多联想又无法确指的“中间地带”;冯延巳词中景语作用极大提升,景句有了独立承担情感甚至容载深邃意蕴的能力,实现了景情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词体在唐五代初起之期就经历了十分精彩的演进历程,在情景融合的运用方面为后世词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
    • 崔语桐; 李曙光
    • 摘要: 敦煌曲子词中有许多由百姓原创且富有民间色彩的词。从思想内容上看,曲子词中所描绘的风土人情既是百姓情感的真实表现,也是当地状况的真实写照。从艺术形式上看,其叙事的表达方式、多样的修辞手法、质朴率真的语言风格,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敦煌曲子词继承了《诗经》、乐府等民间音乐文学的一些特点,为后世文人词的兴盛提供了养分。
    • 叶竹青; 舒乙
    • 摘要: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为我国文学史上关于词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而敦煌曲子词提供了大量格调激昂、独具特色的边塞词,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特征提供依据.边塞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敦煌曲子词中边塞词不仅体现雄浑、率真、朴实的风格题材、家国共凄的悲剧情感,还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抒情方式.
    • 袁陇珍
    • 摘要: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弥足珍贵的敦煌遗书见之于世,敦煌曲子词因词调、格律、音韵和民间性一度成为国内外"敦煌学"及敦煌文学的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敦煌曲子词译介及传播,研究发现:国内研究成果斐然,主要集中在曲子词的整理、校勘及考证等微观层面,但是同质化、重复现象严重,较少关注曲子词研究、批评及历史演进;对外翻译、翻译实践和外译研究极为缺乏;国内外研究处于不相融通的割裂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敦煌曲子词译介应注重底本、注疏与释义研究、借鉴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及专家型国际翻译模式等建议,以期融通促进敦煌曲子词的国内外研究,助推中国典籍文化有效"走出去".
    • 袁陇珍
    • 摘要: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弥足珍贵的敦煌遗书见之于世,敦煌曲子词因词调、格律、音韵和民间性一度成为国内外“敦煌学”及敦煌文学的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敦煌曲子词译介及传播,研究发现:国内研究成果斐然,主要集中在曲子词的整理、校勘及考证等微观层面,但是同质化、重复现象严重,较少关注曲子词研究、批评及历史演进;对外翻译、翻译实践和外译研究极为缺乏;国内外研究处于不相融通的割裂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敦煌曲子词译介应注重底本、注疏与释义研究、借鉴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及专家型国际翻译模式等建议,以期融通促进敦煌曲子词的国内外研究,助推中国典籍文化有效“走出去”。
    • 摘要: “妆束”二字,取自唐诗《游仙窟》中形容美人的一句“妍华天性足,由来能妆束”。"能妆束"具体来看,是李隆基《好时光》所谓“偏宜宫样”、白居易《和梦游春一百韵》所谓“风流梳洗”“时世妆束”、敦煌曲子词《内家娇》所谓“及时衣若,梳头京样”,而今吾人称之为“时尚”也。
    • 马玲玲
    • 摘要: 敦煌曲子词发现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云谣集》作为最主要的抄卷之一,为现存最早之唐词抄本集子。对于《云谣集》的内容分析及其分类研究,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但大都是将《云谣集》三十首词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并未对同一曲牌下的多首词作综合分析,未考虑同一曲牌下各首词相互联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云谣集》的性质及三十首词的文本,从词与词之间故事内容连贯性的角度,对《云谣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 单永生
    • 摘要: 比与兴,是与中国古代诗歌的产生和发展而同步成长起来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不仅是中国古近代诗歌常用的艺术形式,在千百年来的民歌当中更是司空见惯,敦煌曲子词暨酒泉近现代民歌深受河西走廊二千多年农耕文明的滋养,沐浴多种文化的风雨,其中比兴手法仍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艺术表达手段.本文以两首敦煌曲子词和酒泉近代长篇叙事民歌《黄姑娘》为例,论述了比兴艺术手法在民歌中的重要作用.
    • 黄坤堯
    • 摘要: 《云謡集》精選唱詞三十首,録得十三詞調.其中《天仙子》、《破陣子》、《浣沙溪》、《抛毬樂》、《魚歌子》五調與唐五代傳世作品互有同異,格律不盡一致.《鳳歸雲》、《傾盃樂》、《拜新月》三調,唐五代的傳詞僅見聲詩體,並非長短句的詞體.而《竹枝子》、《洞仙歌》二調亦不同於一般的唐宋調式,獨具自家面貌.此外《内家嬌》、《柳青娘》、《喜秋天》三調唐五代未見,只見於敦煌作品之中.敦煌曲子詞具有調式靈活、韻式流動、句式新變、活用襯字四個特點,當筵嘌唱,格律整齊而又富於變化.《云謡集》不但具備早期詞律的基本元素,更在詞體發展的軌道上顯出超前的地位,突破「詩客曲子詞」的局限,創新體制,表現靈巧.《云謡集》明顯地確立了詞體的概念,各調選録兩首或四首作品,可供比較.一方面調有定格,格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律,顯出詞體的規範.一方面又能配合音樂的旋律節拍,使詞句産生相應的變化,多用領字和襯字,而句式亦流動多姿.其中小令八調,跟中原的詞調互有同異,别開生面長調五調,更是大放異彩,構成架接唐宋詞之間的橋樑.柳永有《鳳歸雲》二首、《洞仙歌》三首、《傾盃樂》八首、《内家嬌》一首,都是過百字以上的慢詞長調,每首一體,不相重複;,僅《拜新月》一調未見,同時亦未見於其他宋詞作者之中.本文勘律探韻,表現《云謡集》的韻律特點,澄清一些詞律概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