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散文研究

散文研究

散文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专利文献12006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东方论坛、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散文研究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兆胜、阚文文、陈亚丽等。

散文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1.51%

专利文献>

论文:12006 占比:98.49%

总计:12190篇

散文研究—发文趋势图

散文研究

-研究学者

  • 王兆胜
  • 阚文文
  • 陈亚丽
  • 陈剑晖
  • 刘基华
  • 吴周文
  • 张伯伟
  • 曾绍义
  • 汪文顶
  • 王兆胜1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伯伟
    • 摘要: 问题的提出100多年前,中国学术发生并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文学领域最根本的"转换"就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借用鲁迅的说法,"现在新派一点的叫‘文学’,这不是从‘文学子游子夏’上割下来的,是从日本输入,他们的对于英文Literature的译名"。依19世纪以来的欧洲文学观念,文学包含三大体裁,即抒情诗、戏剧和叙事文学(主要是小说),这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所以,百年前中国学术界"纯文学"观念的获胜,意味着19世纪欧洲文学观念的获胜。
    • 汪文顶
    • 摘要: 郑振铎在文学史暨散文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郑振铎率先把“整理国故”引入文学研究领域,最早提倡以现代的文学观念和科学方法来“整理旧文学”,并在研究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代表作《文学大纲》和《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不仅开拓了世界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著述的新视野、新格局,对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独到的发见,为散文史研究和古今散文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史识和启示。
    • 张颖
    • 摘要: 新世纪初,《钟山》曾刊发范培松先生的长篇自传散文《南溪水》^(①),记述他自童年到“文革”期间的往事,属典型的回忆散文/个人史;而自2020年以来,《钟山》以专栏形式,陆续刊载了他的6篇“文学小史记”,所评分别是朱自清、林语堂、丰子恺、汪曾祺、沈从文、陆文夫六位作家的创作与思想。读完这几篇评论,联想起《南溪水》,我发现其间有一些值得勾连的特点:从个人史到充满个人化风格的文学史,不仅彰显出一位长期从事散文研究的学者的学术理念,也能够看到他的生命与学术互证的有机性。
    • 张伯伟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朱熹的《孟子》文章学的研究,强调其解读实践对我们从事散文研究的启示,即从章句进入,并超越章句,经过文章学的途径,进入理解和阐释,这一方法体现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意法论"精神.在与东亚《孟子》研究的比较中可见,朝鲜时代的《孟子》解读多从义理着眼,重"意"轻"法",而日本的文章学又不免重"法"轻"意".通过对中国传统资源的重新梳理,以及与东亚和欧美批评传统的比较,本文旨在凸显"意法论"的现代价值.今日的散文研究或可循此方向继作探讨.
    • 摘要: 新旧交替之际,正是北京最寒冷的天气,疫情似有反扑之势,独坐室中,将来稿一一读来,虽无围炉之暖,亦得益友相勖之助。《斯文》杂志已到第四年末尾,这一期算第一阶段终止的一个标志吧。近年来,散文研究十分兴盛,应该说到了与其应有文学史地位相当的正常地步,不论是历史、文献的挖掘与阐释,还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和运用.
    • 庄颖
    • 摘要: 冰心是“二战”结束后首位到达日本的中国著名女作家,在长达五年的旅日生活中细致观察日本社会现状,积极展开文化视域下的中日言说:展现战争带给中日人民的深重灾难,暴露日本女性问题,介绍中国文学,介绍日本情况,探讨中日和平等。在此,冰心以谈话的笔调与读者亲切交流,巧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发表关于中日状况的见解,以融情入景的技巧在景物的描写中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冰心中日言说的特点源于个人社会身份和文学创作观的作用,展现了文化与社会的双重影响。可以说,冰心旅日时期的散文研究不仅是对冰心散文研究的有力补充,也为中日关系研究提供另一面向。
    • 陈剑晖
    • 摘要: 孙绍振对当代散文研究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特别重视散文研究的方法。表现为:一是回归散文的历史,从原点上寻找散文的生长点和创新点;二是从整体思维出发,将散文置于文学的整个系统之中,在散文与小说、诗歌的比较、联系和转化中探究散文的奥秘;三是归纳法,从事实出发,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上升为普遍的抽象;四是艺术分析的“还原法”,孙绍振的整个散文理论研究,贯穿着一种质疑批判精神,而对散文“审智”理论范畴的建构,则体现出孙绍振不满足于现状,力图开创散文研究的大场面、大气象的学术雄心。孙绍振的中国式散文文本解读,体现出他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把握艺术细微处的能力。孙绍振的散文研究,是他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涉及较晚,其影响力尚不及其他方面,但孙绍振的散文研究具有标杆性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梳理和总结。
    • 梅洁
    • 摘要: 1在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中国文学被急速边缘化的时代,作为致力于中国散文研究和写作的王剑冰,不仅没被时代的多元文化边缘、忽略、淹没,反而被时代越来越多地认可,越来越多地信任。我深以为这是令中国散文欣喜和骄傲的事情,这也足以构成王剑冰独有的生命现象。
    • 刘军
    • 摘要: 散文理论的贫弱是文学理论场域内突出的现象。除了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之外,散文研究与理论建构之间的阙域,迄今为止尚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辨识,也是散文理论举步维艰的表征之一。孙绍振的"审美、审丑、审智"说在新世纪初期面世,理论模型的宏伟与逻辑论证的粗放构成了鲜明的错位关系,其中关于"审丑"的演绎在逻辑自洽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