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传统

政治传统

政治传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91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民主与法制、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中国古代法制与秩序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政治传统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锋、常江、张莉等。

政治传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2.5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991 占比:97.45%

总计:6148篇

政治传统—发文趋势图

政治传统

-研究学者

  • 任锋
  • 常江
  • 张莉
  • 梁宇广
  • 裴宜理
  • 赵建成
  • 邢永贵
  • 颜德如
  • 高翔
  • David Pantzer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晓峰; 郭蔚
    • 摘要: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对西方政治学概念的简单挪用,也不是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简单嫁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执政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政治哲学智慧,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在历史实践中创新了民主执政的方式方法.通过历史政治学视域中思想渊源、理论语境、实践需要等维度的考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 赵建成
    • 摘要: 1826年,美国马里兰州众议院通过了民主共和党人托马斯·肯尼迪提出的《犹太法案》,废除议会宣誓,赋予犹太人选举权.该法案的生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一方面,结束了绵延数十载有关犹太平等权的争论,在社会上形成了犹太解放话语;另一方面,是美国政治传统的延续,显示了美国民主制的自我完善,在法案生成过程中,民主共和党与联邦党人双方为了谋求政治优势,放弃宗教信仰偏见,积极笼络犹太富商.实质上,该法案彰显了当下自由主义与理性主义影响之下的美国社会现代转型倾向,同时,该法案提升犹太人的政治地位,显示了主流社会对犹太族群的认可,为当代美国犹太社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 赵建成
    • 摘要: 1826年,美国马里兰州众议院通过了民主共和党人托马斯·肯尼迪提出的《犹太法案》,废除议会宣誓,赋予犹太人选举权。该法案的生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一方面,结束了绵延数十载有关犹太平等权的争论,在社会上形成了犹太解放话语;另一方面,是美国政治传统的延续,显示了美国民主制的自我完善,在法案生成过程中,民主共和党与联邦党人双方为了谋求政治优势,放弃宗教信仰偏见,积极笼络犹太富商。实质上,该法案彰显了当下自由主义与理性主义影响之下的美国社会现代转型倾向,同时,该法案提升犹太人的政治地位,显示了主流社会对犹太族群的认可,为当代美国犹太社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 王锐
    • 摘要: 吕思勉虽以治古史为业,但他是在用社会科学的眼光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演进轨迹,审视其中的基本症结,进而为革命寻求一条比较合理的道路.在此关怀下,中国政治传统影响极大的儒、法二家学说便成为他持续关注的对象.他认为官僚及其后备军成为秦以后中国政治结构中的“特殊利益集团”,许多政治问题皆与此相关.由此出发,儒家的政治主张主要源于对上古社会图景的追忆与改造,虽然充满理想性格,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践,特别是不能克服官僚集团所带来的各种弊病,只能在社会伦理层面有助于化民成俗.与之相对,法家学说因具有对现实政治状况展开冷静分析的特征,所以能直指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基本症结,并提出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因此,在维系政治的正常运作上,吕思勉认为法家之效反而高于儒家.如何充分洞察、借鉴儒、法二家的政治学说,对于理解中国古今政治运作,思考中国未来变革之道极为重要.
    • 黄震云
    • 摘要: 现存十五《国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中国的礼乐制度和政治文化传统.先贤以礼乐作为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古代君王往往将礼乐赏赐给有功德的诸侯,这成为风诗最主要的合法来源.随着礼崩乐坏,周王室音律标准被抛弃.最终,经过孔子删订,《诗经》成型,被奉为儒家经典.
    • 吕迎春
    • 摘要: 城市,代表着繁华与时尚;大学,代表着书香与活力。老舍先生曾说过:“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学与它所在的城市总是血脉相连的,城市性格决定大学性格,大学性格又决定了学生性格。就像伦敦之于剑桥,波士顿之于哈佛,北京之于清华,上海之于复旦,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政治传统、历史维度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未来的发展。
    • 任锋
    • 摘要: 为应对西式流行话语和现代政治转型的挑战,钱穆立足中国传统,围绕法治问题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解释.他的法治新诠包含三个递进层次,即普遍性的系统规则和制度、立国宪制、政体安排.钱穆强调现代中国的文明政治需要充分重视民众的自由刚健精神与国家的优良公共治理,在立国宪制中维系一种自由进取的衡平精神.基于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的保守化处理,钱穆构划了一个以贤能政治家群体为中心、尊严与效能相维制的衡平政体.其论述一方面包含了对传统礼治、法治的现代阐释与评估,另一方面引入对西方传统的别样审思,呈现出"新诠"之为新的双重指向.
    • 单虹泽
    • 摘要: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传统中,朋友伦理始终与政治实践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表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它的思想基础是以宗族血亲关系为核心的自然伦理.友伦与自然伦理不同,其完全依赖于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在政治参与中展开为明道、辅仁和责善三个向度.阳明心学的肇兴为友伦的深化提供了三项思想基础,其分别为“圣凡平等…万物一体”与“立志成德”.中晚明时期的士人尤为重视友伦,他们通过交游讲学发挥出了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晚清至民国时期,一些学者认识到友伦与民主制度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友伦相对于家庭伦理更为重要,因为前者蕴含的个人本位主义与平等主义是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