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当

应当

应当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535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1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1780种,包括党课、人民检察、中国司法等; 应当的相关文献由4432位作者贡献,包括纪宏奎、乔新生、颜梅生等。

应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1 占比:99.79%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0.21%

总计:5352篇

应当—发文趋势图

应当

-研究学者

  • 纪宏奎
  • 乔新生
  • 颜梅生
  • 成尚荣
  • 程文华
  • 朱国丰
  • 郑毓信
  • 刘秀英
  • 李刚
  • 杨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会永
    • 摘要: 虽然“应当意味着能够”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康德式原则,但是康德并没有对它进行详细的论证,这给人们准确理解它带来了不少困难。通过分析康德文本,本文将指出“应当”乃是道德法则对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的人的命令,而“能够”是指“应当”在现实世界发生的“可能性”。与当代康德研究者更多是从“能力”角度出发讨论“应当”与“能够”的关系不同,本文试图指出,在康德那里,“应当意味着能够”同时预设了自然条件和人的能力条件,其中自然的一般条件和人的一般能力能够保证“应当”在经验世界中“能够”发生,而自然的特殊条件和人的特殊能力的限制也会导致“应当”具有在经验世界中并不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最后将指出,“应当意味着能够”与康德从两个世界看待人的视角密切相关,这明显区别于当代学者对该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 邵帅
    • 摘要: “应当”“允许”“禁止”等道义概念在道义逻辑中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学者对其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理解和形式化表达。“传统定义方案”认为五种基本的真性模态对应着五个规范状态,“传统三重分类法”则将真性模态划分为“应当”“可选择的”“禁止”三个共同穷尽所有命题、且相互排斥的矩形单元。在此基础上构建关于道义模态词的四重分类法,有利于指明传统伦理理论和道义逻辑中普遍忽视的将“应当”作为“允许”的对偶算子这一错误假定,同时对于解决SDL语言在规范性概念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的问题具有借鉴和应用价值。
    • 刘清平
    • 摘要: 从人生哲学和语义分析的双重视角看,想要、能够、可以、应当(应该)和必须(必需)、敢于这些情态助动词之间在核心语义方面的演变绵延,从一个角度清晰地展现出人们基于"需要—意志"从事各种行为以维系自身存在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轨迹,从而以人性逻辑和语义逻辑的统一方式,见证了日常语言与人的存在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有助于我们批判性地理解海德格尔有关"语言是存在之家"的名言:人作为主体寓居在存在和语言相统一的家园里.
    • W.H.威尔克迈斯特; 田立鹏(译)
    • 摘要: 区别于布伦塔诺试图以心理学的方式解释价值,作为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的李凯尔特认为,价值理论必须包含人类经验的所有方面。在李凯尔特看来,应当极力避开“物质实在”和“精神实在”的二元论,他认为价值和有效性是超越主体和客体的“第三种”形式;价值不是作为实在存在,但却是有效的。被认可为有效的价值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它赋予了人类这种特殊存在独一无二的意义。李凯尔特认为,认知其实就是对价值采取一种态度,进行一种价值评价,同样,道德、审美、宗教尽管不同于认知,但也是对价值采取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并非单个人的主观态度,而是具有普遍的客观有效性。
    • 刘舒
    • 摘要: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是依据《资产评估法》与《资产评估基本准则》(简称《准则》),并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的.《意见》共五章二十一个条款,共24处使用了"应当"一词.《意见》是典型的义务性规范条款,与一般性行业规范相比较,《意见》的规范效力相当于部门规章,具有较强的行业普适性.若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资产评估专业人员等相关主体违背了《意见》中的相关"应当",必然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
    • 陈杰
    • 摘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行动者S应当(或者说有义务)做一件事A,那么,S也有能力做A,这就是所谓的"应当蕴含能够"原则.然而,这一原则始终伴随着不少挑战,近年来更有学者从经验上对该原则提出质疑.以杜克大学基础克为代表的学者就试图通过实验科学的数据拒斥该原则.然而,基础克等人的实验设计存在一定的误导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被测试者选择的实际上是实验设计者想要他们选择的答案.从理论的角度说,基础克等人试图以经验证据拒斥"应当蕴含能够"原则的做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直觉性的道德判断本身是不可靠的;另一方面,基础克等人的方法论也是可疑的.因此,基础克等人试图以经验证据拒斥"应当蕴含能够"原则的做法并不成功.
    • 威尔弗里德·塞拉斯; 王玮(译); 朱世静(译)
    • 摘要: 应当和促动之间的关系,有外在主义和内在主义之分。大致来讲,外在主义主张,一个人知道方式A比B好(即知道应当做行动A)但未必有动机支持做行动A。而内在主义主张,一个人知道应当做行动A就是有一个确凿理由支持做行动A。彻底的或极端的内在主义混淆了“有一个确凿理由”的两种意义,即混淆了“有一个确凿的好理由”和“有一个确凿的有力理由”(或“有一个必然的现行理由”)。这种混淆导致了极端内在主义者认为,一个人知道应当做行动A就必然会做行动A而非行动B,从而没有知善却蓄意行恶的事情。相比之下,有一种内在主义没有这种混淆,它主张“知道应当做什么”未必是“有一个确凿的有力理由”,从而并非出于冲动的知善行恶是可能的。
    • 何菁; 董群
    • 摘要: 自然主义方法预设工程实践之“是”与“应当”的同一,这一理论思想对西方各工程社团职业伦理章程的制定、实施、评估、修订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主义方法忽视“我”“你”“它”之间关系的生成性与复杂性,继而忽略“我”与自身、“我—你”“我—它”之间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关联,从而导致自然主义方法在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中造成“是”与“应当”的断裂。场景叙事研究方法直面工程生活实践本身,一方面从哲学上预演了“做得好”和“活得好”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结合的可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我”与“脸”的相遇表达出“我”伦理性存在的意义,同时又以时间为向度确证“好的生活”是“我”同“你”“它”一起的生活。通过构造“我”朝向工程生活的现实践履“应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进而认识、理解、接纳“我”“你”“它”在工程—人—自然—社会中多元复杂的价值关联,场景叙事研究方法打通了传统工程伦理研究中“方法的断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