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欧洲哲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6441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等;马基雅维利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训练、陈华文、刘小枫等。

马基雅维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6441 占比:99.89%

总计:366848篇

马基雅维利—发文趋势图

马基雅维利

-研究学者

  • 刘训练
  • 陈华文
  • 刘小枫
  • 邓岩
  • 陈浩宇
  • 刘仲敬
  • 刘瑜
  • 夏雨佳
  • 张帆
  • 张昭

马基雅维利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源文
    • 摘要: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切萨雷·博尔贾公爵不吝赞美之词,但在《李维史论》中则有意忽略了公爵。在1502年马基雅维利出使公爵期间,目睹并记录了雷米罗受戮的场景,并在十年后将这一事件写进《君主论》,但进行了细节的添置与改写。公爵放下的血淋淋的刀子和“斫为两段”的表述,是作者留下的隐微线索,在隐喻功能之外,将证据引向行非常之举、运用残酷但争取人民、服务于共和国公益的君主典范。《君主论》第18章“当代不便点名”的君主应为教皇利奥十世,而《李维史论》与色诺芬《论僭政》的关联,表明马基雅维利对新君主如何通过增进城邦公益而获得荣耀,给予了深刻教导。
    • 朱新
    • 摘要: 马基雅维利的“公民生活”(viverecivile)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不仅继承了“civilis”一词自古罗马以来一直保留的主要含义之一——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僭政的敌视,而且蕴含着新的内涵。不同于当时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守成型共和国,马基雅维利“公民生活”的主要形态之一是一个对内实行法治而对外致力于扩张的帝国型共和国。对“civile”一词的追本溯源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civile”和“公民生活”的含义,有助于纠正当代剑桥学派对“公民生活”概念的误读,同时促进我们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深入理解。
    • 陈浩宇
    • 摘要: 思考古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课题,波里比阿和马基雅维利是这一研究传统的代表人物。两人均认为混合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使得罗马政治体系保持稳健并富于活力,但在分析混合政体的运作机制及覆灭原因时,两者却表现出很大差异。波里比阿看重混合政体中贵族的角色和功能,马基雅维利则更关注平民和贵族的对抗性互动,并表现出更多的平民主义色彩。波里比阿依循希腊政治理论及其背后的自然哲学,指出罗马混合政体依旧无法摆脱自然的兴衰法则;马基雅维利通过关注混合政体内蕴的持续改进的可能,揭示了有关永久共和国的构想。深入考察波里比阿与马基雅维利分析的同异,既能呈现古典时期的理论概念进入现代政治理论的曲折途径,也能细致展现西方古今政治理论的若干重大差异。
    • 刘思语
    • 摘要: 马基雅维利在部分作品中论述了“德性”与理性对命运的控制,这使他的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理性主义特征。但在《金驴记》中,他倒转了上述“德性”、理性与命运的控制关系:他一方面将人的自然本性描述为无节制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从而使人陷入永恒的矛盾处境中,并贬斥了人的“德性”与理性;另一方面,他将历史解释为一种统治人事的、循环的秩序,从而消泯了人的自主性的意义。《金驴记》对命运的消极论述也贯穿于马基雅维利的其他文本中,与对命运的积极论述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一论述既说明马基雅维利并非理性主义者,因为他否认了通过“德性”与理性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又说明马基雅维利与古典思想传统间的张力不仅源于他对理性在某些时刻的夸张自信,更源于他在其思想中为人类塑造的矛盾处境。
    • 陈瑜
    • 摘要: 除了君主主义和共和主义的传统解读之外,马基雅维利在以葛兰西、阿尔都塞、奈格里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呈现出了另一种激进主义的面相。面对四分五裂的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并非从价值层面去构建一个理想政治共同体的模型,而是从经验层面思考如何从无到有地创制一个新的民族国家。这样的政治计划拒斥了一切超验的决定论因素,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实践和革命的维度,也成为葛兰西、阿尔都塞、奈格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资源。因而,马基雅维利的价值并非是提供了一种关于政治的一般理论,而是揭示和阐明了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即如何在士气低迷和极度沮丧的时刻,仍然保有对一个新世界的向往并思考如何去创制它。
    • 刘训练; 王巍
    • 摘要: 关于马基雅维利是否、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位民主理论家(并且很可能是西方现代第一位民主理论家)这个话题近些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现有的各种关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诠释进路中,麦考米克的"马基雅维利式民主"是颇具争议的一种进路。本文将延续和扩展麦考米克的"民主主义"诠释进路,从"武装人民"和"赋权人民"两个方面重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进而明确回答"马基雅维利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位民主主义者"这个问题。不可否认,有多种因素妨碍了人们对"马基雅维利式民主"的认知与接受,这些因素涉及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本身的诸多特征。
    • 陈浩宇
    • 摘要: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具争议的理论家之一。晚近十余年来,马基雅维利研究领域出现了显著的"民主转向":研究者发掘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中的民主面向,认为他持有坚定的平民主义立场。民主转向聚焦马基雅维利对政治冲突的讨论,将平民对抗贵族统治和压迫欲的激烈行动视为维持政治自由的重要手段。民主转向挑战了20世纪中叶以来在马基雅维利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共和主义范式,并且从不少左翼理论家对马基雅维利的阐释中获得了启发。民主转向不仅在马基雅维利研究内部方兴未艾,而且将一种敏锐的阶层分析视角带入到当代政治理论的研究中,尝试为理解和应对代议制危机、民粹主义运动等时代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 段德敏
    • 摘要: 很多论者指出,马基雅维利对"人民"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与期待,从而将马基雅维利与某种民主政治理论关联在一起,提出一种所谓"马基雅维利式民主"。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是马基雅维利关于共和政治的论述,特别是《李维史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从平民立场角度对贵族政治的批评。然而,如果我们综合判断马基雅维利的著述,这一"平民化"的立场与马基雅维利本人对平民统治能力的一贯怀疑并不符合,且现有的"民主化马基雅维利"的研究对《佛罗伦萨史》中的分析未给予太多严肃的关注。事实上《佛罗伦萨史》代表了马基雅维利对共和国中平民立场的最系统性的质疑和反思,但这又并不表示该书与《李维史论》有着根本的矛盾,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统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立场背后的一般性政治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称为"包容性冲突理论"。
    • 刘小枫
    • 摘要: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狄德罗是一个“自由思想者”,而这个名称在18世纪与“自由放荡作家”是同义词。狄德罗的启蒙哲学的确与自由放荡文学粘在一起,《泄密的珠宝》《怀疑论者的漫步或条条小径》《达朗贝尔的梦》以及《拉摩的侄儿》等作品与《哲学随想录》《对自然的解释》等哲学作品相互发明。直到今天,要搞清这类新哲人或“自由思想者”的起源,仍然是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一道难题。要澄清这一问题,人们就得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他的写作具有精致的“引诱”风格,这看起来承继的是古典风格,实际却开启了一种新的“反讽”模式,显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念”。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更新了哲学”,那么,狄德罗则证明这种“更新”的代名词是哲人品质的沦落。
    • 张昭; 葛秀琴
    • 摘要: 道德和政治的关系是西方德性理论内部构成中无法绕开的核心议题。古希腊至近代以来两者间的内在张力不断促使其关系形态发生演变。古希腊时期两者在其理论设计和现实生活方式中相互融合为一体化形态,两者间的内在张力、矛盾和冲突等被刻意压制,潜藏着分离危机。古罗马时期道德的内涵和功能进一步政治化且两者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深化。中世纪时期道德发展到宗教神学的巅峰,世俗道德和政治已被宗教神学超越,开启宗教神学统领道德和政治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隐晦而自觉地公开挑战了两者传统的虚假“亲密关系”及整个传统德性理论,揭示了两者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为其适度分离而又相互影响和支持的新型关系形态奠定了理论基础。历经三次重要转变反映出德性理论对道德和政治相统一融合的理想政治追求,两者间在演变过程中的形影不离表明,彼此间既存在不可通约的价值又存在永不可分割的“共主”和“共域”,既互为基础和目标,相互影响和支持,又各有其特点,两者的适度分离才能更好地助推社会秩序的生成和构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