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合政体

混合政体

混合政体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世界政治、世界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228972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混合政体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晶、储建国、白彤东等。

混合政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28972 占比:99.96%

总计:229075篇

混合政体—发文趋势图

混合政体

-研究学者

  • 严晶
  • 储建国
  • 白彤东
  • 丰连根
  • 何涛
  • 崔之元
  • 申林
  • 胡琦
  • 袁兆霆
  • 万绍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浩宇
    • 摘要: 思考古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重要课题,波里比阿和马基雅维利是这一研究传统的代表人物。两人均认为混合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使得罗马政治体系保持稳健并富于活力,但在分析混合政体的运作机制及覆灭原因时,两者却表现出很大差异。波里比阿看重混合政体中贵族的角色和功能,马基雅维利则更关注平民和贵族的对抗性互动,并表现出更多的平民主义色彩。波里比阿依循希腊政治理论及其背后的自然哲学,指出罗马混合政体依旧无法摆脱自然的兴衰法则;马基雅维利通过关注混合政体内蕴的持续改进的可能,揭示了有关永久共和国的构想。深入考察波里比阿与马基雅维利分析的同异,既能呈现古典时期的理论概念进入现代政治理论的曲折途径,也能细致展现西方古今政治理论的若干重大差异。
    • 段德敏
    • 摘要: 很多论者指出,马基雅维利对"人民"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与期待,从而将马基雅维利与某种民主政治理论关联在一起,提出一种所谓"马基雅维利式民主"。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是马基雅维利关于共和政治的论述,特别是《李维史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从平民立场角度对贵族政治的批评。然而,如果我们综合判断马基雅维利的著述,这一"平民化"的立场与马基雅维利本人对平民统治能力的一贯怀疑并不符合,且现有的"民主化马基雅维利"的研究对《佛罗伦萨史》中的分析未给予太多严肃的关注。事实上《佛罗伦萨史》代表了马基雅维利对共和国中平民立场的最系统性的质疑和反思,但这又并不表示该书与《李维史论》有着根本的矛盾,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统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立场背后的一般性政治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称为"包容性冲突理论"。
    • 毛立云
    • 摘要: 在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结盟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国家建构的系统学说。香港并非国家,但这套学说却在香港社会关于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功能角色的讨论中拥有不小的影响力。片面强调"两制"差异,以自由主义代议制学说描摹一个地方行政单位的立法机构,终将沿着这套学说的国家建构逻辑挑战"一国"之本。本世纪初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出现内部对立、扩权,职能上轻立法、重监督的趋势和现象,与这种学说在香港社会的影响不无关系。就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而言,"一国两制"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讲求平衡政府原则、混合政体设计的共和精神较契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这一政治现实,或可成为引导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变革的方向之一。
    • 张青林; 林聪
    • 摘要: 国家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治制度的高效合理,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多样性.但近代以降,西方的制度最终落在了代议制民主的框架内.代议制民主的形成是历史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本文就试图通过解读"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中的关键概念,来理解西方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
    • 何涛
    • 摘要: 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最后一章对最佳政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政体分类的基础上,他更加偏好一种由被统治者选举多个统治者来共同治理的制度.同样在教会的治理结构中,加尔文也偏好一种由会众来选举牧师和长老的政体.然而出于政治审慎的考虑,加尔文极力限制最佳政体的政治实践.在最佳政体问题上的复杂态度,也导致了他的后继者在发展其思想时走向不同的方向.
    • 史春玉
    • 摘要: 当代人理所当然地把以选举制为核心的代议制视作民主制度的终极形式,著名学者福山甚至就此提出“历史终结论”(1)。然而,从雅典民主派到孟德斯鸠,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从美国的建国之父到大西洋彼岸英国和法国代议制政府的建立者,18世纪以前从来没有人将选举制当作最佳的民主工具。民主并不等同于代议制政府,抽签制才代表真正的民主制。
    • 白孟宸
    • 摘要: 执政官和独裁官是罗马共和国时代创立的重要官职,也是罗马的军政首脑。波利比乌斯等历史学家,大多对罗马创立的混合政体推崇有加,许多学者也认为罗马结束王政,代以两名执政官在古典时代也算得上是民主发展的大事。
    • 王凯歌
    • 摘要: 此次西方抗疫所体现的西方治理模式问题,可以从西方政治体制——代议制民主本身的问题中找到原因.代议制民主是经过美国联邦党人、基佐、柏克、密尔等对代议制代表原则与基本精神的论述而成型的间接民主,是自由主义思想家为防范多数暴政而结合了贵族制与民主制因素的混合政体.然而由于大众民主所驱动的"实际代表制"取代了体现古典共和精神的"实质代表制",代议制民主不可避免地走向"选举式民主",造成诸多民主乱象,凸显了西方民主制度面临的挑战.
    • 何涛
    • 摘要: 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最后一章对最佳政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政体分类的基础上,他更加偏好一种由被统治者选举多个统治者来共同治理的制度.同样在教会的治理结构中,加尔文也偏好一种由会众来选举牧师和长老的政体.然而出于政治审慎的考虑,加尔文极力限制最佳政体的政治实践.在最佳政体问题上的复杂态度,也导致了他的后继者在发展其思想时走向不同的方向.
    • 张维达
    • 摘要: 在1946年政协会议后的宪草审议活动中,各党派围绕政体采取内阁制还是总统制曾产生激烈争论。王世杰在张君劢设计基础之上,杂糅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提出"王世杰方案"。1946年"制宪国大"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最终采纳"王世杰方案"确立混合政体。从文本上看,王世杰的混合政体设计虽具有一定进步性,然而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只停留在纸面上,未能真正得到落实。混合政体的实践失败,也反映出国民党在20世纪40年代末已无力引领中国由威权向民主转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