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和主义

共和主义

共和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93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法律、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4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现代哲学、甘肃行政学院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等;共和主义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绍红、张昌林、姚大志等。

共和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1 占比:68.9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174 占比:30.69%

总计:567篇

共和主义—发文趋势图

共和主义

-研究学者

  • 万绍红
  • 张昌林
  • 姚大志
  • 陈伟
  • 刘训练
  • 徐百军
  • 曹钦
  • 段德敏
  • 郑戈
  • 任剑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菲利普·佩蒂特; 郭峻赫; 黄梦晓(译)
    • 摘要: 一、回顾佩蒂特的共和主义理论郭峻赫:大约15年前,自从东北亚学者引介你的共和主义理论,人们一直对你的自由概念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他们渴望找到一种不同于全球范围内“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替代方案。现在很多人都读过你1997年出版的《共和主义:一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Republicanism:A Theory of Freedom and Government)和2014年出版的《自由足矣:复杂世界的道德指南》(Just Freedom:A Moral Compass for a Complex World)。
    • 王梦怡; 彭华民
    • 摘要: 公民身份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概念之一,社会权利是公民身份要素中的重要一环。分析西方公民身份发展过程中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取向,结合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实际情况,对于进一步讨论社会权利的本土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福利制度的背景下,社会权利在强调国家责任的同时,也应重视市场、家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福利多元的提供主体,同时个人也要形成公民自觉。
    • 陈浩宇
    • 摘要: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具争议的理论家之一。晚近十余年来,马基雅维利研究领域出现了显著的"民主转向":研究者发掘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中的民主面向,认为他持有坚定的平民主义立场。民主转向聚焦马基雅维利对政治冲突的讨论,将平民对抗贵族统治和压迫欲的激烈行动视为维持政治自由的重要手段。民主转向挑战了20世纪中叶以来在马基雅维利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共和主义范式,并且从不少左翼理论家对马基雅维利的阐释中获得了启发。民主转向不仅在马基雅维利研究内部方兴未艾,而且将一种敏锐的阶层分析视角带入到当代政治理论的研究中,尝试为理解和应对代议制危机、民粹主义运动等时代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 段德敏
    • 摘要: 很多论者指出,马基雅维利对"人民"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与期待,从而将马基雅维利与某种民主政治理论关联在一起,提出一种所谓"马基雅维利式民主"。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是马基雅维利关于共和政治的论述,特别是《李维史论》一书中马基雅维利从平民立场角度对贵族政治的批评。然而,如果我们综合判断马基雅维利的著述,这一"平民化"的立场与马基雅维利本人对平民统治能力的一贯怀疑并不符合,且现有的"民主化马基雅维利"的研究对《佛罗伦萨史》中的分析未给予太多严肃的关注。事实上《佛罗伦萨史》代表了马基雅维利对共和国中平民立场的最系统性的质疑和反思,但这又并不表示该书与《李维史论》有着根本的矛盾,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统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立场背后的一般性政治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称为"包容性冲突理论"。
    • 任剑涛
    • 摘要: 审视西方现代早期的政治思想史,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共和主义的复兴.共和主义在中世纪并不是政治致思的核心理念,它之所以能够从中世纪晚期到现代早期重回政治致思现场,是因为兴起中的民族国家需要政治理论支持.在自由主义成为现代国家的规范政治哲学之前,共和主义就扮演了为现代民族国家兴起提供正当化支持的理论角色.这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哲学在古代向现代过渡时期重回政治世界的最好机缘.现代早期共和主义对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支持,一直成为当代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争夺现代建国正当化理论首席位置的历史依据.其实,只有在自由主义出场之后,共和主义才真正落定了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目标.除此之外,共和主义很难成为独立支撑现代建国的理论支柱.
    • 黄梦晓; 郭峻赫
    • 摘要: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为如何实现公民团结,揭示了一条既非共同体主义也非个人主义的制度性路径.当代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的解读主要有两种进路:具有共同体主义倾向的研究者将政治友爱解读为德性友爱,表现为基于公共善共识基础上的团结友爱;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研究者将政治友爱解读为利益友爱,表现为基于契约关系互惠互利的公民合作.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论背后蕴含了一套制度性供给与安排.政治友爱的前提是公民享有自由和平等身份地位的政治统治这一制度性境况,可以概念化为一种免于他人恣意支配的非支配境况.这种制度性境况指向的是共和政体,一种将冲突和分歧中的人们带到良性和审议的政治生活的制度性安排.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对于协调当代强调个人自主的自由主义与强调公共善的社群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李剑鸣
    • 摘要: 美国建国者身处“理性主义”高涨的时代,深信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不仅使美国政体区别于欧洲的专制统治,而且对于共和国的命运有着至为关键的意义。他们致力于为政治辩论、公共决策和公民生活构建智性基础,不仅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善于调动和运用多种知识资源,而且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张发展公共教育,以培育有知识、有信息的公民,推动美国的共和实验走向成功。他们关于知识的公共属性和政治功用的认识,不仅与“启蒙”时代的思想风气若合符节,而且提升了“启蒙”的意义。
    • 陈浩宇
    • 摘要: 在《佛罗伦萨史》简短的序言中,马基雅维利竟三次批评他的人文主义前辈莱奥纳尔多·布鲁尼.他首先指责布鲁尼的《佛罗伦萨人民史》对内部冲突问题完全噤声,继而将这一沉默归结到布鲁尼和15世纪初佛罗伦萨寡头政权的亲缘关系,以及两者共享的保守政治理念,最后则认为布鲁尼错失了历史撰述最应关注的在政治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人的野心和欲望.通过对比阅读布鲁尼和马基雅维利的历史著作,梳理和分析以上三个层次的批评,本文意在展示马基雅维利和以布鲁尼为代表的公民人文主义者在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挑战此前思想史研究中(以汉斯·巴隆和"剑桥学派"学者为代表)将两者等量齐观的惯常做法,并尝试重新判定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共和理论的性质.
    • 王幸华
    • 摘要: 卢梭的自由思想似乎一开始就是一个悖论,比如他在《社会契约论》开篇就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针对这个悖论,笔者考虑了对卢梭的自由观念的三种解释,即民粹主义解释、共和主义解释和社会自律的解释.笔者认为前两种解释都没有抓住卢梭的自由观念的核心,即对压迫和奴役的反抗.只有社会自律的解释把卢梭的自由观念解读为"不被自己之外的意志所支配"或者"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这种解释抓住了卢梭自由思想中反奴役、非支配的内涵,把卢梭的著作解读为前后一致的整体,并且为佩蒂特的问题——民主自治带来暴政和专制——提供了独特的解答.
    • 荷巴特·范德·斯洛特; 张伟(译); 李冰清(译)
    • 摘要: 按照目前的通说,隐私权主要被认为是保护自然人个人利益的主观权利。"不干涉"原则被用以确定此权利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受到影响。根据该原则,认定隐私权被侵犯必须证明第三方"干涉"行为的存在。将"干涉"标准应用于传统的隐私侵犯行为(例如第三方进入个人住宅或窃听私人谈话)时效果很好,但是在现代化的数据驱动技术背景下,通常很难证实对个人权利或自由的实际具体"干涉"。因此,越来越多的隐私权学者主张使用另一种原则,即共和主义的"无支配"原则。该原则的核心不是要讨论是否存在对权利的"干涉";相反,它着眼于现有的权力关系以及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有趣的是,欧洲人权法院近年来在处理复杂的数据驱动相关案件时,似乎接受了共和主义的隐私保护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