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38452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国际呼吸杂志、临床肺科杂志、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七届东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04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劲平、周明娟、谢燕清等。

支气管激发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8452 占比:99.82%

总计:238884篇

支气管激发试验—发文趋势图

支气管激发试验

-研究学者

  • 郑劲平
  • 周明娟
  • 谢燕清
  • 高怡
  • 安嘉颖
  • 符州
  • 龚财惠
  • 虞欣欣
  • 刘文婷
  • 张旭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娆; 郑光强; 陈江; 周波; 刘红娟; 何娜; 吴奇发; 赵俭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联合基础肺功能检查辅助用于1~3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62例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将其分为哮喘组(n=140)与非哮喘组(n=12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BPT检查结果及基础肺功能检查结果。评价BPT检查结束时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哮喘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_(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呼出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呼出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及呼出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75)与预计值的比率均低于非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T检查结果显示,哮喘组患儿呼气性哮鸣音检出率高于非哮喘组,呼吸系统阻力(R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FEV_(1)、PEF及MMEF变化幅度均高于非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肺功能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度为61.80%,BPT为86.26%,两者联合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度为94.27%。基础肺功能联合BPT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可信区间0.885~0.986),高于BPT的0.839(95%可信区间0.765~0.914)与基础肺功能的0.637(95%可信区间0.539~0.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T联合基础肺功能检可辅助用于1~3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诊断及鉴别诊断。
    • 虞欣欣; 郑劲平; 高怡; 谢燕清; 安嘉颖; 刘文婷; 钟丽萍; 吴仲平; 朱政
    • 摘要: 背景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间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日间变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02例哮喘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时间分为上午检测组(上午组)81例和下午检测组(下午组)121例;根据患者的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为初诊组98例,>6个月为复诊组104例,其中初诊组和复诊组又根据检测时间分为初诊上午组、初诊下午组和复诊上午组、复诊下午组;参照中国肺功能指南气道高反应性分级,根据使FEV_(1)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_(1))将患者分为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主要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呼气峰值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50%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25%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及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使FVC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VC)、PD20-FEV_(1)、使P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PEF)、使MM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MEF)、使MEF25%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25%)、使MEF50%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50%)〕。结果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FEV_(1)%pred及PD20-PEF均高于复诊组(P0.05)。复诊组患者下午MMEF%pred、MEF50%pred高于上午(P0.05);初诊组上、下午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PD20-FVC、PD20-FEV_(1)、PD20-PEF、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上午与下午、初诊与复诊PD20-FEV_(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病程越长肺功能受损越严重,而气道高反应性在上午与下午无明显差异。
    • 赵桂华; 张娜; 徐金义; 张静; 王云朋; 王晓娜; 郭现平; 赵丽敏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气道高反应性(AHR)发病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和体检的31602人为受试者。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并根据肺通气功能不同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肺通气功能正常)、小气道功能减低组(小气道功能减低)、轻度阻塞性组(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轻度限制性组(轻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所有受试者AHR情况。结果31602例受试者中,AHR总检出率为29.48%(9318/31602),男性AHR检出率为28.42%(4173/14685),女性AHR检出率为30.41%(5145/16917),男性与女性AHR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8,P>0.05)。21~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女性的AHR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男性相应年龄范围(P0.05);6~20岁男性、女性就诊人群的AHR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范围(P0.05)。AHR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r=0.039,P>0.05),与基础肺通气功能显著相关性(r=5.137,P<0.05)。结论AHR高发于6~20岁人群,且AHR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与基础肺通气功能有显著相关性。
    • 丁金盾; 邱章伟; 徐晓婷; 戴元荣
    • 摘要: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小气道功能指标,预测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高反应性(BH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资料,将慢性咳嗽患者分为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组与BPT阴性组,评估FeNO、肺通气功能及脉冲振荡肺功能(IOS)对BHR的诊断价值。结果共222例慢性咳嗽患者纳入分析,其中BPT阳性106例,BPT阴性116例。BPT阳性组FeNO显著高于BPT阴性组,FEF25/50/75%pred、MMEF%pred、X5-X5pred显著低于BPT阴性组(均P<0.05)。FeNO诊断BH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24,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及MMEF%pred的AUC分别为0.699、0.694、0.644、0.687,X5-X5pred的AUC为0.604。采用logistic回归对FeNO与小气道功能指标进行联合,发现FeNO联合MMEF%pred的模型诊断BHR的AUC最高为0.735(95%CI,0.657~0.804),较单用FeNO或单用MMEF%pred均有提升(P<0.05),而FeNO与X5-X5pred联合的模型不成立,同时应用该模型未见AUC显著提升。结论在慢性咳嗽患者中,FeNO、X5-X5pred、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及MMEF%pred均具有预测BHR的作用,FeNO联合MMEF%pred优于单独使用,肺功能小气道指标的BHR预测价值可能优于IOS。
    • 杨双源(综述); 罗健(审校)
    • 摘要: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发病机制复杂,气道中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形成不同类型气道炎症和不同程度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及气道炎性反应的一种方法,可评估患儿气道反应性,该文进一步探索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分析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关系,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陈彬; 陈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162例疑似哮喘患者.根据病史、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标准,绘制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eNO与强迫震荡连续描记呼吸阻力法(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组(78例)和非哮喘组(84例),哮喘组FeNO值明显高于非哮喘组(P<0.001).FeNO诊断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700~0.846.诊断的最佳阈值为19.5 ppb,敏感度为82.05%,特异性为65.48%,阳性预测值为68.1%,阴性预测值为79.7%.FeNO与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反应阈值、阻力上升开始时最小浓度均呈负相关(r=-0.263、-0.253,均P<0.05).结论 FeNO水平升高对哮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张腾腾; 边继美; 张中平; 王海燕; 刘晓娟; 甄立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临床缓解期,并达到良好控制水平至少1年的39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小气道功能,将其分为研究组(n=11,小气道功能下降)及对照组(n=28,小气道功能正常).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肺功能、Astograph法醋甲胆碱BPT结果、BPT后6个月随访期内不同情况下哮喘控制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儿BPT阳性率及基础气道阻力,以及不同情况下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经河北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医研伦审第120号),入组时,征得患儿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 ①2组患儿BP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基础气道阻力为(6.21±1.69)cmH2 O/(L·s)(1 cmH2 O=0.098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4.97±1.42)cmH2 O/(L·s),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26).②28例BPT呈阳性患儿中,停药患儿哮喘复发率为64.3%(9/14),显著高于采取原方案继续治疗患儿的21.4%(3/1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停药治疗的BPT呈阳性患儿哮喘复发率(64.3%,9/14),显著高于停药治疗BPT呈阴性患儿的9.1%(1/1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 对于临床缓解期、达到良好控制水平的哮喘患儿,在监测肺功能的同时,建议监测其气道反应性.对于BPT呈阳性者,建议暂缓药物降级或者停药,以便更好控制其哮喘发作.
    • 邱忠民
    • 摘要: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特殊类型哮喘,也是我国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支气管激发试验为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抗哮喘治疗有效为确诊的必要条件.当缺乏相应辅助检查手段时,支气管扩张剂对咳嗽的有效治疗反应可以建立临床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存在单纯咳嗽型和典型哮喘演变型两种临床亚型,治疗与典型哮喘基本相似,不同点可能在于气道抗炎的疗程和强度.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亚型给予个体化治疗应该是最佳气道抗炎策略.
    • 张刘魁
    •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小儿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哮喘患儿,所有患儿均予以RDW、PDW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检测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以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RDW、PDW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效能.结果:所选50例疑似哮喘患儿中,经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44例为小儿哮喘,其中过敏性哮喘21例,感染性哮喘6例,运动性哮喘5例,药物性哮喘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8例;RDW、PDW、免疫球蛋白水平单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较RDW、PDW联合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测结果.结论:小儿哮喘采用RDW、PDW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同时还具有准确率较高且方便快捷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甘景帆; 蒋慧; 董洪波; 严国美
    • 摘要: 目的 探究支气管激发试验(BPT)FEF25%~75%(用力呼气中期平均流速)水平对诊断重症哮喘与非重症哮喘疾病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重症哮喘与非重症哮喘患者分别100例,同时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比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通气功能FEF25%~75%水平的差异.结果 激发前重症哮喘组、非重症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分别为(1.79±0.63)、(2.24±0.78)L/s,与对照组(3.04±0.81)L/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后,重症哮喘组、非重症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分别为(1.04±0.59)、(1.98±0.68)L/s,较对照组(2.74±0.99)L/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哮喘组激发前后FEF25%~75%下降率显著高于非重症哮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常规肺功能检测FEF25%~75%水平对于诊断区分重症哮喘与非重症哮喘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对正确判断哮喘疾病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