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封堵器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3309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肺科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2016年中国西部麻醉学论坛暨全国小儿麻醉学组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支气管封堵器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厉凤琪、徐颖怡、赵栋等。
支气管封堵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33096篇
占比:100.00%
总计:2933196篇
支气管封堵器
-研究学者
- 厉凤琪
- 徐颖怡
- 赵栋
- 陈宇
- 刘长星
- 唐春兰
- 宫亮
- 左明章
- 康芳
- 李元海
- 李卫平
- 李强
- 李星辰
- 杨亚东
- 沈沛
- 王忠慧
- 王纯辉
- 胡建林
- 陈晓东
- 龚婵娟
- 付建峰
- 任禹铮
- 何双亮
- 侯涛
- 傅强
- 冯海珊
- 刁玉晶
- 刘威
- 刘志奇
- 刘文修
- 刘梅
- 刘洋
- 史志国
- 史金麟
- 吴浩
- 周璇
- 周腾
- 夏大卫
- 夏敏
- 姚滢
- 姬辉
- 孙莹杰
- 孟利刚
- 宋兴荣
- 宋艳华
- 宋铁鹰
- 康金录
- 张华明
- 张子龙
- 张家智
-
-
王嘉锋;
赵珍珍;
包睿;
朱文忠;
卞金俊
-
-
摘要:
目的探索SafeLM新型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9月间行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并接受可视喉罩插管的患者20例(SafeLM组),将同时期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DLT)下接受相同手术,性别、年龄(±3岁)、手术侧相匹配的20例患者作为配对对照(DLT组)。比较两组间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置管时间、置管后血压或心率波动幅度>15%、单肺通气成功率、肺萎陷程度,以及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ASA分级、手术类型、麻醉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feLM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5%,P15%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DLT组(40%,P0.05)。结论SafeLM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可有效应用于胸腔镜辅助下肺切除术的全身麻醉,可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的术后咽喉疼痛和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
-
林俊峰;
蔡东妙;
耿国军
-
-
摘要:
目的:评价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中支气管封堵器(bron-chial blocker,BB)肺隔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拟行胸腔镜下局限性肺切除术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组和BB组,各61例。DLT组采用DLT辅助单肺通气行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BB组采用BB辅助单肺通气行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镜定位用时、手术时长、一次插管成功率、肺萎缩质量、术后咽痛发生率,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10、30 min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气道峰压、平均动脉压(MAP)。结果:BB组支气管镜定位用时长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83.61%,高于DLT组的55.74%,BB组术后咽痛发生率为14.75%,明显低于DLT组的4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10、30 min的PaO_(2)均低于单肺通气前,气道峰压均高于单肺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单肺通气10、30 min的PaO_(2)均高于DLT组,气道峰压均低于D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磨玻璃结节胸腔镜下局限性肺切除术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是安全可行的肺隔离、单肺通气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
-
肖泽林;
高健齐;
刘家杰;
曾定科
-
-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治的60例BPF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6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时间、治疗1周后血液感染指标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成像技术个体定制支气管封堵器治疗BPF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
赵栋;
杨娜;
熊畅;
王晨;
蓝志坚;
许多嘉
-
-
摘要: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0.05)。在T_(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_(2)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_(2)和T_(3)时点PaO_(2)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在T_(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
-
孙榕;
林兰钦
-
-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K]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均应用支气管封堵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围麻醉期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加强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长、插管放置时间、肺萎陷时间及定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摆放所需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12h及24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并且预防麻醉不良反应出现。
-
-
边巴旺堆;
赤列;
巴桑仓木决;
格桑罗布;
罗兴晶
-
-
摘要:
目的 探究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儿童肺包虫囊肿手术对动脉血气指标、肺萎陷情况和肺不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包虫囊肿手术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术中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法进行通气,研究组术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通气.比较2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肺萎陷优良率、住院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和胸部浸润影发生率.结果 2组PaO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aCO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研究组PaO2低于对照组,PaCO2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儿童肺包虫囊肿手术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气功能,提高术中肺萎陷优良率,其安全性较高,对肺不张发生率的影响较小.
-
-
周荣胜;
李成儒;
宋大为;
段娜;
孙博睿;
董麦娟;
王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儿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单肺通气(OLV)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择期拟施在OLV下行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的患儿50例,年龄9~14岁,按OLV方法随机分为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组(U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5例.记录2组患者导管定位时间,肺萎陷优良率,插管和拔管时口腔黏膜损伤、呛咳,术后2d内患者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记录OLV前(T0)、OLV后30min(T1)、OLV结束前(T2)、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3)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压变化情况,并在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水平.结果 导管定位时间U组明显长于D组(P<0.05);插管和拔管时口腔黏膜损伤、呛咳及术后2d内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U组明显低于D组(P<0.05);与T0比较,2组患儿T1和T2时气压峰值、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U组患儿在T1和T2时气压峰值、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与T.比较,2组患儿T,和T2时SpO2和PaO2显著下降(P<0.05),PetCO2和PaCO2显著升高(P<0.05),T3恢复至T0水平(P>0.05);与D组比较,U组患儿在T1和T2时SpO2和PaO2显著升高(P<0.05),PetCO2和PaCO2显著降低(P<0.05);2组患儿各时间点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nivent支气管封堵器可有效用于小儿电视胸腔镜手术OLV,产生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作用,且并发症更少.
-
-
赵健衡
-
-
摘要:
目的:分析气道峰压差值变化对支气管封堵器定位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全麻下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共计60例进行临床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气道峰压差值变化组)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组),每组均分得患者30例.手术期间,对照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法进行定位,观察组则应在相同呼吸参数下实施机械通气,并根据封堵器套囊充气前后气道峰压差值变化予以定位.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变化、插管定位时间及定位成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峰压变化值为(4.12±1.07)cmH2O,定位成功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的定位时间为(98.54±19.76)秒,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1.14±29.67)秒,组间差别显著,P<0.05.结论:根据气道峰压差值的变化进行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既能缩短插管定位时间,又可以保证定位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持续推广及应用.
-
-
解凤磊;
高芳;
王峰;
刘伟;
李元海
-
-
摘要:
目的 探讨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择期行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77例,男52例,女25例,年龄18~80岁,BMI 19~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组(LM组,n=39)和气管导管组(ET组,n=38).LM组使用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ET组使用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记录插管(或喉罩)后5 min(T1)、单肺通气5 min(T2)、单肺通气1 h(T3)和双肺通气5 min(T4)时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SpO2.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中肺萎陷评分、Aldrete苏醒评分、拔管时间、放置或拔除人工气道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苏醒期呛咳例数、术后咽喉疼痛例数.结果 与ET组比较,LM组T1-T4时Ppeak和Pplat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放置或拔除喉罩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明显减少(P<0.05),苏醒期呛咳、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微创胸腔镜手术时术中通气效果好,术毕苏醒速度快,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质量高,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
张德鹏;
杨蓉;
尹辉;
李有成;
张世龙
-
-
摘要:
目的 研究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摘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择期实施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的60例患者,先随机抽取30例设为A组,采用双腔气管导管,其余30例设为B组,采用支气管封堵器组,对比2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插管前后,两组的HR与MA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B组单肺通气时的Ppeak与A组相比更低,P0.05;但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手术采用支气管封堵器对患者气道刺激性更小,气道峰压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
-
-
张华明;
康芳
-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选择胸外科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患者23例,ASAⅠ或Ⅱ级.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舒芬太尼诱导,置入I-gel喉罩并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手术侧主支气管,术中阻塞手术侧主支气管,行单肺通气,关胸前撤出封堵器并行手法肺复张.观察喉罩、支气管封堵器置入前后及拔除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卧位、侧卧位时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单肺通气维持SpO2>95%的吸入氧浓度,PetCO2,术中肺萎陷评分,通气时漏气、封堵器移位情况,术后气道相关不良反应及肺不张发生情况.
-
-
张铭
- 《2016年中国西部麻醉学论坛暨全国小儿麻醉学组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心胸外科手术常常采用单肺通气技术,其方法可选择单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以及支气管封堵器,支气管封堵器具有使用简便,操作简单,快捷,管径小,气道损伤小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使用.但对使用中的有些问题常常会难以判断和解决,在手术中遇到一例封堵器套囊破裂判断困难的情况,现汇报如下:患者男性,40岁,因左下肺肺癌拟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下肺叶切除术.
-
-
杨晓明;
吴立平;
甄永强;
李志忠;
滕琳
- 《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蓬勃兴起,呼吸道及肺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也得以迅猛发展.我们采用镍钛合金为原料,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4种不同形状支气管封堵器,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介绍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研制及其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