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麻醉期

围麻醉期

围麻醉期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4434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全国口腔麻醉学学术大会等;围麻醉期的相关文献由76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云峰、乔发毅、何丽萍等。

围麻醉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5 占比:0.9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4434 占比:98.96%

总计:34795篇

围麻醉期—发文趋势图

围麻醉期

-研究学者

  • 黄云峰
  • 乔发毅
  • 何丽萍
  • 冯贺军
  • 刘晶
  • 刘正楠
  • 刘自生
  • 卢宝顺
  • 吴雪青
  • 姜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青; 刘松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术毕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开始前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术中指标,如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两组不同观察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疼痛数字(NRS)评分变化和不同时间点致痛物质P物质(SP)水平变化,统计两组围麻醉期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48h患肢ROM及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24h、48h,观察组致痛物质S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肢ROM角度大于对照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可显著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促进患者麻醉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围麻醉期并发症,进而达到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
    • 刘云凯; 陈惠燕; 廖惠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全方位保温措施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麻醉期采取常规保温措施,研究组在围麻醉期采取全方位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中各时间点体温变化、麻醉后寒战发生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与入室时比较,对照组切皮时、胎儿娩出时、术毕肛温均下降(P<0.05),研究组胎儿娩出时肛温下降(P<0.05),但研究组切皮时、胎儿娩出时、术毕肛温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各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1.377、F_(组间)=13.854、F_(交互)=15.877,P<0.05)。研究组麻醉后寒战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Ⅰ级、Ⅱ级寒战分别为2例(4.00%)、3例(6.00%),对照组Ⅰ级、Ⅱ级寒战分别为9例(18.00%)、10例(20.00%)。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温度舒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麻醉苏醒室(PACU)滞留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麻醉期全方位保温措施可有效防止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降低,预防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石磊; 曹惠鹃; 孙莹杰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并行全身麻醉下削痂植皮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PCUM方案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室后5 min(T_(0))、全麻诱导后(T_(1))、削痂即刻(T_(2))、削痂后1 min(T_(3))、取皮即刻(T_(4))、取皮后1 min(T_(5))和植皮结束(T_(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气乳酸值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手术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总尿量,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_(3)、T_(5)和T_(6)的心率、动脉血乳酸值和EVLW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PCUM方案联合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具备更高的指导价值。
    • 薛涵; 程丽霞; 陈新妹; 薛水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小丑理念的护理对围麻醉期患儿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手术的围麻醉期患儿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基于医疗小丑理念的护理干预,均连续护理至患儿出院时。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哭泣时间、住院时间及家长焦虑状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麻醉苏醒后、术后6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手术至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苏醒至回到病房期间患儿哭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家长HAMA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疗小丑理念的护理可减轻围麻醉期患儿疼痛,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哭泣时间,减轻家长焦虑状况。
    • 刘国栋; 贾玉刚; 强瑞华; 白耀武; 郭晓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剖宫产围麻醉期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镇痛方式分组,术中硬膜外麻醉组,其中使用舒芬太尼为实验1组,未使用为对照1组,各30例;术中蛛网膜下腔麻醉组,其中使用舒芬太尼为实验2组,未使用为对照2组,各30例;术后静脉镇痛组,其中使用舒芬太尼为实验3组,未使用为对照3组,各15例;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其中使用舒芬太尼为实验4组、未使用为对照4组,各15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标准化流程的Ramsay评分表评估产妇的疼痛感觉和镇静情况,检测有关指标,观察并比较各组间的麻醉效果、产妇和新生儿状况,以及产妇术后镇痛情况。结果 在术中硬膜外麻醉中,实验1组与对照1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血清泌乳素(PRL)、剖出胎儿时产妇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及牵拉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与对照1组的胎儿娩出前时HR和娩出后1、5、10分钟HR,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实验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无痛平面时间、PRL、剖出胎儿时产妇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以及牵拉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2组(t值分别为10.087、17.261、24.108、12.615、2.105、8.929、2.441,χ^(2)=4.356,P0.05);实验2组与对照2组的胎儿娩出前时HR和娩出后1、5、10分钟HR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新生儿的pH值、PaO、PaCO均优于对照2组(t值分别为5.132、2.933、5.085,P<0.05)。在术后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中,术后3、6、12、24、48小时的VAS评分,实验3组均低于对照3组、实验4组均低于对照4组(t=3.202~7.978,P<0.05);术后3、6、12、24、48小时的Ramsay评分,实验3组均高于对照3组、实验4组均高于对照4组(t=2.123~3.6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3组低于对照3组(χ^(2)=4.821)、实验4组低于对照4组(χ^(2)=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围麻醉期效果较好,可有效加快麻醉起效时间和延长麻醉作用时间,使术中麻醉更快、持续麻醉时间更长,对产妇PRL分泌、胎儿HR、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脐带血影响较小;术后镇痛作用确切,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明显。
    • 林婷婷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取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和实验组50例患者分别静脉泵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和小剂量右美托咪啶(4μg/mL),观察其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同时比较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平面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组间SBP、DB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5min、麻醉后5min以及麻醉后120min,组间SBP、DBP、HR、SpO_(2)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控制血压效果,有利于稳定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 孙榕; 林兰钦
    •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K]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均应用支气管封堵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以围麻醉期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加强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长、插管放置时间、肺萎陷时间及定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摆放所需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12h及24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联合围麻醉期体位护理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并且预防麻醉不良反应出现。
    • 陈艳娟; 罗德兴
    • 摘要: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脑氧饱和度监测管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围麻醉期实施常规心电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风险。结果:两组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术后7天,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内谵妄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围麻醉期脑氧饱和度监测管理可有效维持老年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还降低了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对其认知功能的持续性改善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叶华
    • 摘要: 目的通过介绍HELLP综合征围麻醉期成功救治的过程,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例HELLP综合征围麻醉期处理中遇到的相关特殊情况,并将对应处理措施进行总结评价。结果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监测与调控,制定合理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案,适时监测、及时处理,多学科协作诊治,成功救治HELLP综合征产妇。结论HELLP综合征患者宜在多学科协作下尽早中止妊娠。
    • 王先学; 莫洪; 潘道波
    • 摘要: 目的 评价围麻醉期脑氧饱和度联合BIS监测对老年肠梗阻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因肠梗阻行肠切除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脑血氧饱和度联合BIS监测组(BS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BS组患者同时使用脑氧饱和度联合BIS监测,根据两者数值作为麻醉用药管理依据,脑氧饱和度监测从麻醉诱导前开始至患者出复苏室.围麻醉期脑氧饱和度绝对值不低于50%,下降不低于术前吸纯氧时脑氧饱和度值的80%,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C组脑氧饱和度值与BIS值仅记录,不作为麻醉管理依据.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相关情况.记录入室后、插管即刻、切皮时、麻醉后1h及术毕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术后1~7d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BS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降低(P0.05).C组患者术后第1及2天谵妄发生率显著高于B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麻醉期脑血氧饱和度联合BIS 监测能降低急诊肠梗阻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