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传递率
振动传递率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0340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第八届全国包装工程会议录等;振动传递率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张春良、梅德庆等。
振动传递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0340篇
占比:99.95%
总计:200442篇
振动传递率
-研究学者
- 张丽
- 张春良
- 梅德庆
- 潘道津
- 王保升
- 陈子辰
- 任红
- 刁延松
- 华盼盼
- 孙玉婷
- 孟宪文
- 山静民
- 张连文
- 彭超
- 徐东锋
- 曹亚东
- 王勇
- 郝文峰
- 陈家宝
- 陈满儒
- 顾建祖
- 骆英
- 何雪松
- 佟瞳
- 吕崇耀
- 岳晓斌
- 张峻岭
- 张志良
- 彭志科
- 曾宪奎
- 李旦
- 李星占
- 杨传民
- 杨静
- 林伟
- 汤灿
- 王志海
- 盖玉先
- 程林
- 董兴建
- 董申
- 谭志明
- 黄志伟
- 黄文
- HE Xue-song
- HUANG Zhi-wei
- 丁劲生
- 丁毅
- 丁芳
- 丁金伟
-
-
宋卫生;
于妞妞;
薛阳;
郭丹凤
-
-
摘要:
目的 研究使用常用设计变量快速获取发泡聚乙烯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最大峰值处频率以及振动传递率的方法,降低缓冲材料测试表征工作量。方法 首先设计等静应力实验,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分析2种方法分别进行分析,明确变量,进而设计正交实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准牛顿法+通用全局优化法进行了公式拟合。结果 等静应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砝码重量与接触面积组合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所得峰值对应频率不变,但是峰值对应传递率会发生变化。砝码重量、砝码与缓冲材料接触面积以及缓冲材料厚度作为变量分别与频率、振动传递率拟合后的R2为0.996、0.951。结论 静应力不能单独作为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需要选择砝码重量、砝码与缓冲材料接触面积以及缓冲材料厚度3个因素作为振动传递率-频率曲线变化影响因素。这3个因素与峰值对应的频率以及振动传递率有较为明显的潜在规律。拟合所得公式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缓冲材料测试的工作量。
-
-
索雪峰;
焦生杰;
张泽宇;
王刚锋;
刘思濛
-
-
摘要:
烛式油气悬架兼有主销的作用,所以通常具有2°~5°的安装内倾角,内倾角会造成油气缸承受横向力的作用,从而增大缸筒和活塞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增大会影响油气缸的减振性和车辆乘坐舒适性,严重时会造成油气缸“摩擦锁死”现象,使油气缸失去减振能力。以某矿用自卸车的烛式油气悬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了缸筒和活塞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延长活塞导向长度可以减小缸筒和活塞之间摩擦力的结论。通过装载试验和矿区路面行驶试验对比了导向长度分别为0.10,0.15,0.20 m时,油气缸的减振能力和车辆乘坐舒适性。结果表明:其他参数不变,当活塞导向长度由0.10 m增加至0.20 m时,油气缸的振动传递率由0.65变为0.47,油气缸的减振能力提高了27.7%;整车的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从1.06 m/s^(2)下降到0.72 m/s^(2),车辆乘坐舒适性明显提高。
-
-
王源绍;
严斯;
张继元;
乔克婷
-
-
摘要:
针对电动轻型客车传动轴振动过大的问题,为了提高整车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水平,对其传动轴中间支撑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对支承的刚度值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介绍了频率比计算设计的过程和优化理论,对某传动轴支承的悬挂质量、固有频率、频率比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以振动传递率、一阶模态变化率、橡胶阻尼比、频率比为约束条件构造了目标函数,运用多目标优化理论对中间支承的刚度进行了重新匹配设计及优化计算,获得了目标刚度值;最后,对优化前后的中间支承刚度值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开展了NVH实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80 km/h时速下,改进后支架上的振动加速度下降了约19%;优化后的中间支承目标刚度值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减少了传动轴对整车振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
-
陈满;
赵清海;
杨景周;
贾继良
-
-
摘要:
为了真实模拟座椅设计对人体各部分体段的振动响应特性,本文建立了以三维坐姿人体模型为基础的人椅动力学模型,并列出3种人椅模型的动力学方程,推导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计算公式。同时,以试验数据为依据,以座椅到头部振动传递率为目标,通过遗传算法对三维人体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获得人体结构参数,将人体结构参数结合3种座椅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座椅模型对人体的共振频率均在3~8 Hz范围内,在共振频率之后,振动幅值均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三维坐姿人体模型能准确的拟合人体振动响应特性,坐垫和座椅悬架的增加,可有效降低人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方向的振动传递率和共振频率。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
-
李景涛;
战红红;
李来彬;
尹绍琪;
张艳斌;
唐阳
-
-
摘要:
动力包作为混合动力动车组在非电气化线路运行的动力源,其产生的较大激扰力不仅会引起其自身强烈振动,还会传递到车体,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性。针对混合动力动车组车体容易受到其吊挂设备动力包振动影响的问题,采用枚举法对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进行隔振设计,获取其隔振参数。在怠速1100 r/min和负载1100~1800 r/min工况下,对动力包进行了振动烈度、振动传递率和动反力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在各个工况下,动力包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烈度低于28 mm/s(良),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大于90%,动力包传递到台架的动反力合力小于100 N,隔振设计效果良好。
-
-
尚昱君;
王启超;
张文杰;
徐红梅;
徐正
-
-
摘要:
为探究拖拉机方向盘手传振动传递规律,减少拖拉机驾驶员手传振动暴露量,预防手臂振动病发生,本研究以某拖拉机方向盘与驾驶员手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SO 5349评价体系对拖拉机在2种不同路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百分位驾驶员手臂系统进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拖拉机的日振动暴露量为4.257 m/s^(2),超过国标GB Z 2.2—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日振动暴露量限值(3.5 m/s^(2)),具有引发手臂振动病的较高风险;方向盘轴向振动远大于切向和径向振动,是引发手传振动的主要因素;径向的振动从手背经过手腕传递到小臂时被大量吸收,切向的振动从小臂经过肘关节传递到大臂时被大量吸收;驾驶员体型越小,各轴向手背测点的振动传递率越大,随着体型的增大,低频范围(20 Hz以下)的振动从手背传递到小臂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际中小体型驾驶员要注意手掌的振动防护,而大体型驾驶员更应注重手腕部分的振动防护;对驾驶员手腕应主要加强径向的防护,对肘关节主要加强切向的防护。
-
-
林凤涛;
万晟阳;
胡伟豪;
刘宝臣;
张海;
杨洋
-
-
摘要:
道岔区的动力学性能是决定行车速度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车轮多边形磨耗会显著影响轮轨相互作用力及转向架关键部位的振动特性.以18号可动心轨道岔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列车侧向过道岔区的实测振动数据,并分析不同多边形幅值车轮对车体各部位振动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道岔心轨区段时,增加多边形幅值对各关键部位减振效果影响较大;多边形幅值为0.14 mm时,动力学响应幅度较大,横向力接近侧向通过道岔的限值;脱轨系数最大值发生位置随多边形幅值增加而变化;一系悬挂不能有效降低多边形车轮引起的振动,二系悬挂可以消除一部分的振动能量,但在心轨区段,横向减振效果仍不理想.
-
-
林伟
-
-
摘要:
传统的土木工程支撑结构振动损伤监测方法对振动信号的修正不足,导致监测准确度偏低.因此,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新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Zigbee网络架构实现传感器之间的通信,同时,使用振动传递率模型修正传感器获得的振动信号,然后根据结构位移响函数理论推导信号振幅,判断振幅是否存在异常.最后分析异常振幅在多自由度下的振动情况,从而判断支撑结构是否出现损伤.实验结果显示,上述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土木工程支撑结构的损伤监测,且监测准确度较高.
-
-
林伟
-
-
摘要:
传统的土木工程支撑结构振动损伤监测方法对振动信号的修正不足,导致监测准确度偏低。因此,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了新的监测方法。首先采用Zigbee网络架构实现传感器之间的通信,同时,使用振动传递率模型修正传感器获得的振动信号,然后根据结构位移响函数理论推导信号振幅,判断振幅是否存在异常。最后分析异常振幅在多自由度下的振动情况,从而判断支撑结构是否出现损伤。实验结果显示,上述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土木工程支撑结构的损伤监测,且监测准确度较高。
-
-
黄帅
-
-
摘要:
针对船用惯性导航设备的无转角抗冲击要求,基于无谐振峰减振器,设计一种三维平移缓冲平台,由于减振器水平方向阻尼不足,在水平方向增加了横向和纵向阻尼器.利用缓冲基本原理,建立三维平移缓冲平台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冲击设计条件利用ADAMS仿真软件计算出最优隔振器刚度和阻尼参数,最后对缓冲平台样机进行振动试验、垂向及横向冲击试验.结果表明:三维平移缓冲平台振动传递率小于3,冲击传递率小于40%.设计的三维平移缓冲平台为惯性导航设备抗冲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用方案.
-
-
-
於崇铭;
任风云;
田丰
- 《第二十六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前,在分析包装件易损零件的稳态受迫振动响应中,研究时假设其为简谐振动,虽然计算简单,但只有当系统受到的激励功率谱带宽很窄时,才能看似简谐振动.为了验证该分析的合理性,现有衬垫系统和零件系统的阻尼比、固有频率已知的包装件,通过对随机振动均方值谱密度的分析,计算振动环境为简谐振动条件下的振动传递率,研究易损零件对运输振动环境的响应特性,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假设振动环境为简谐振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取的.
-
-
HUANG Zhi-wei;
黄志伟;
HE Xue-song;
何雪松
- 《2016年度声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是有效抑制低频振动有效手段之一.对于船舶隔振系统,基础干扰与直接干扰可能同时存在.针对双层隔振系统的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基座干扰和直接干扰共同作用下双层主动隔振系统振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双层被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系统研究了复杂激励下加速度反馈、速度反馈、位移反馈对主动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反馈参数对主动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影响较大,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
-
-
山静民;
陈满儒;
谭志明
- 《第八届全国包装工程会议录》
| 2002年
-
摘要:
为了获取缓冲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在此引入瞬时功率谱密度的概念,采用扫频振动激励的方法,结合VC+ +和MATLAB编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三维空间描述了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的瞬时功率谱和频率、时间的关系,进而较为精确地得到了缓冲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