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精神病

抗精神病

抗精神病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0424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四川精神卫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年会等;抗精神病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S·P·拉马穆尔锡、A·L·萨比、G·P·斯塔克等。

抗精神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0424 占比:99.97%

总计:220494篇

抗精神病—发文趋势图

抗精神病

-研究学者

  • S·P·拉马穆尔锡
  • A·L·萨比
  • G·P·斯塔克
  • M·A·迪切萨雷
  • P·米内蒂
  • R·E·麦德维特
  • 高宏
  • A·A·H·P·梅根斯
  • A·克罗尼克斯
  • A·迪塞萨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剑明; 徐文耀; 莫小杏
    •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以患者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单一用药组以奥氮平片进行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以奥氮平片、丙戊酸钠片、劳拉西泮进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患者用药总依从性、治疗至出院时间、再入院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GQOLI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PANSS评分、GQOLI评分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用药总依从性高于单一用药组,出院时间短于单一用药组,再入院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中,联合用药临床疗效高于单一用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且联合用药治疗下,药物副反应与单一用药无差异,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许冰岚; 薛斌; 杜熔淦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并抑郁患者给予舍曲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舍曲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为(12.26±3.29)分低于对照组的(19.36±2.29)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抑郁患者应用舍曲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 刘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建立相应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126例精神病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结果其中6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1.6%,经精心护理后,病情好转。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 刘冬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常用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建立相应护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126例精神病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结果 其中6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1.6%,经精心护理后,病情好转.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 吴俊遐
    • 摘要: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SC)后抑郁患者行舍曲林+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SC后抑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观察组(舍曲林+抗精神病药)与对照组(抗精神病药)各45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HAMD值、PANSS值较低,P<0.05.结论:舍曲林+抗精神病药治疗SC后抑郁患者能提高疗效、稳定病情,值得推崇.
    • 刘爱红; 张翠; 陈丽
    • 摘要: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在辅助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 2018年11月130例心脑血管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患者在患病程度已经年龄等方面差异较小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成员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氯丙嗪辅助治疗 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得出结果.结果 结果发现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成员的治疗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成员的治疗有效率为73.8%,两组结果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针对于研究发现,运用常规方法并结合辅助药物来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丛海燕
    •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6年-2017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至2017年我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与DDDs逐年增长,销售金额排前两位的一直是奥氮平与喹硫平,DDDs排前三位的是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结论 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以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其中奥氮平与喹硫平由于疗效确切,价格适中,为我院抗精神病用药的首选.
    • 黄文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内使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精神疾病患者58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呈递减趋势,且治疗后8周患者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治愈率为41.4%,显效率为27.6%,有效率为17.2%,无效率为13.8%.其中,10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结论 利培酮对精神类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给予重视,及时纠正,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