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生空间

三生空间

三生空间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3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2121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中国土地科学、地域研究与开发、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三生空间的相关文献由1071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文远、李辉、赵俊三等。

三生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2121 占比:99.92%

总计:482499篇

三生空间—发文趋势图

三生空间

-研究学者

  • 戴文远
  • 李辉
  • 赵俊三
  • 何杰
  • 卢远
  • 张川
  • 杨亚芳
  • 杨俊
  • 林伊琳
  • 林树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元; 韩俊扬; 罗雷
    • 摘要: 基于“三生”空间的视角,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贡献度等,定量分析2000—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天津市“三生”空间用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用地面积增加,生态用地和生产用地面积减小,三种一级用地类型中,生产用地数量约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64.46%。(2)从土地利用转移来看,生态用地流出最多,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流入最多,其中在2010—2015年生活和生产用地转入明显减少,开始逐渐向牧草生态用地、水域生态用地转入。(3)天津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40 3、0.329 6、0.316 0、0.314 1,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在减弱。农业生产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的转换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各类型生产、生活用地向生态用地转换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 袁玮; 钱昱如; 曹蕾; 张传华
    •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国土空间开发中的竞争与冲突愈演愈烈,国土空间包括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空间,协调优化三生空间是解决国土利用矛盾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利用江津区2009年、2014年、201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测算出江津区各乡镇的单位面积三生功能值以及比较优势指数,并根据测算结果进行优化分区,并就各类优势区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以期为江津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杨力; 王蕾
    • 摘要: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发展问题一直处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域。产业发展作为乡村的经济支撑,也是影响乡村空间活态化的关键因素。本文聚焦产业资本介入下的乡村空间活化,通过对乡村“三生”空间的研究,充分了解乡村空间的发展需要。针对乡村发展中的一系列空间活态化问题,以礼泉县大阳村为例,将“三生”空间整合的思想引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乡村空间活态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 雷哲
    • 摘要: 太极拳文化产业“三生空间”面临着生产空间杂乱无序,尚未形成集约高效、层次明晰的产业链;生活空间融合度、服务度不够,产业项目及配套设施有待健全。因此,应规划引领、精准对接,打造规模集约生产经营模式;多元创新、广泛融合,建构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体系;统筹发展、和谐共生,创建绿色低碳生态优化样板等,促进太极拳文化产生的发展。
    • 杨丹丽; 孙建伟; 刘艳; 罗静; 赵宇鸾; 张继
    • 摘要: 为探究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研究单元,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及其“三生”空间分异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及其两两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结果表明:(1)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呈“大散居、小聚居”特征,其生活空间圈层结构突出,生产空间南北差异显著,生态空间则较为零散;(2)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功能呈现4种耦合度类型,5种耦合协调度类型,耦合协调状态服从“核心—边缘”模式;(3)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功能两两之间耦合协调状态呈现较强中心城区指向,其中生产—生态空间耦合协调状态较好,生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较差。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水平有待提升,需科学规划乡村“三生”空间,促进喀斯特山区乡村健康发展。
    • 高莎; 毕正晴; 张静静; 肖子卉; 李雨洁; 康婷婷
    • 摘要: 基于土地利用、DEM等数据,借助ArcGIS、Excel等软件操作平台,采用转移矩阵法,从时空格局、不同海拔高度、时空转型3个方面对2010—2017年郑州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化作出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郑州市生产空间呈大面积缩减趋势,面积占比下降8.13个百分点,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均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分别增加5.21和2.92个百分点。从不同海拔高度上来看,2010—2017年间,生产空间在海拔低于1200 m的区域内呈减少趋势;生活空间在海拔低于1200 m的区域内呈增加趋势;生态空间在海拔为200~1200 m的区域内呈增长趋势。郑州市“三生空间”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尤其是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的相互转化量较大。
    • 吴欣玥
    • 摘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演变与创新探索,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手段。三生空间涵盖了乡村发展所需的空间类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着力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逻辑关系,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探索新时期乡村三生空间治理路径,提出以全域整治盘活存量用地、建立用地指标纵向传导体系、强化生态全要素修复和注重“人-地-财-社区”的制度保障设计等规划策略,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全域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 杜也; 雷钧钧; 卢幸芷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群区域内“三生”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重心迁移等方法,分析18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18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生活空间以扩张为主,生产空间保持稳定,生态空间则有明显缩减;②三类空间景观破碎程度均不断加深;③18年间,三类空间的标准差椭圆长轴均为西北—东南走向,生产、生活空间的重心迁移距离最小,生态空间重心移动趋势剧烈。
    • 张芊芊; 邵战林; 林娟; 孟玲
    • 摘要: 为探寻快速城镇化地区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实现区域内“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以乌鲁木齐市2004—2018年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并建立以“三生空间”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体系,采用ArcGIS分析15年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5年间乌鲁木齐市的生活生产空间呈现持续扩张的趋势,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生产空间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空间持续下降,生活生产空间的大幅增长来自其对生态空间以及生产生态空间的占用;(2)2004—2018年间乌鲁木齐市生态服务价值下降了13.87%,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总量最大;(3)未来应重点保护和规划生态空间内的林地、草地以及湿地等,高效集约利用生活、生产功能用地。
    • 宁雷; 连华
    • 摘要: “三生空间”与“三区三线”作为区域空间管控治理的重要手段,二者联系紧密。基于CiteSpace对主题词含“三生空间”“三区三线”的样本文献分别进行图谱可视化与量化分析,从基础数据、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生空间”相关研究具有阶段性特征,且阶段性与国家政策相适应,而“三区三线”阶段性不明显;“三生空间”侧重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划,“三区三线”侧重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三生空间”与“三区三线”优势互补,空间管控应当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二者关键问题均聚焦在国土空间如何划定上,需要兼顾多方利益,进一步优化技术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