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船闸
三峡船闸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88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394307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交通企业管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全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第十届全网大会暨全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2011学术交流研讨会、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第七届全网大会暨2010年学术交流研讨会等;三峡船闸的相关文献由50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小检、胡亚安、张瑞凯等。
三峡船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4307篇
占比:99.90%
总计:394695篇
三峡船闸
-研究学者
- 冯小检
- 胡亚安
- 张瑞凯
- 高雄
- 吴英卓
- 江耀祖
- 童迪
- 谢凯
- 谭志荣
- 齐俊麟
- 张义军
- 王余旺
- 钮新强
- 陈磊
- 周维垣
- 宋维邦
- 曹光荣
- 李相宜
- 樊启祥
- 王礼仑
- 罗波
- 阮荣斌
- 陈太为
- 陈孝英
- 高术
- 任继礼
- 何军
- 佘立子
- 余灿
- 兰毓峰
- 刘冠军
- 刘祖伟
- 吴炅
- 周光奉
- 孙钧
- 安小刚
- 屈斌
- 张小忠
- 张燎军
- 於三大
- 望昊
- 朱小龙
- 朱维申
- 李云
- 杜满
- 段国学
- 汤祥林
- 熊锦玲
- 王向东
- 王心沁
-
-
佘立子;
杜满;
卢昊天;
望昊;
朱小龙
-
-
摘要:
三峡双向五级船闸通过布置在24个反向弧形门控制输水廊道的通断,实现各级闸室以及与上下游间的水位控制。通过对光电开关式反弧门限位装置在现有三峡船闸运行工况进行原理性研究,改变以往反弧门限位装置感应方式,为光电开关式反弧门限位装置在三峡船闸的应用提供基础。
-
-
余灿;
侯博;
李涵钊;
何军;
周慧
-
-
摘要:
位置传感器普遍应用于三峡船闸反弧门输水廊道系统中,对反弧门位置状态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在长期运行中,反弧门位置传感器受各种外部条件影响,经常造成传感器本体毁损,影响船闸运行效率。通过对传感器受工况条件影响而导致的器件毁损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将传感器感应方向由原平行于吊头铰轴中心线方向旋转90°,改为垂直于吊头铰轴中心线方向,减小或消除传感器感应面与感应板的相对位移,降低位置传感器故障率,保障了三峡船闸反弧门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了通航效率。
-
-
黄小亮;
侯翔;
李相宜;
王晓兵;
童旋
-
-
摘要:
近年来由于沿江经济带的高速发展,通过三峡船闸船舶急剧增加,通航压力较大,三峡船闸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导致设备故障频发。对三峡船闸现地液压系统渗漏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三峡船闸液压系统漏油故障的处理措施。该措施能解决三峡船闸液压系统液压油渗漏这一故障,保证三峡船闸液压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
-
高术;
郑经一;
李小鹏;
艾晖
-
-
摘要:
以三峡船闸浮式检修门为研究对象,通过浮式检修门工作现状分析、门库停泊区水位条件分析、门库停泊区空间位置条件分析、挡水作业区水位条件分析和挡水作业区空间位置条件分析,总结提炼浮式检修门各状态下上下交通装置需满足的技术参数,为后期三峡船闸浮式检修门上下交通装置设计改造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
-
丁涛;
张乃宇
-
-
摘要:
分析了三峡船闸过货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设置的船舶到达量与考虑权重情况下一次过闸船舶容量,用Anylogic软件建立了分船型过闸的仿真模型,计算了三峡船闸的最大过货能力。结果表明:影响三峡船闸过货能力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船闸、船舶、船闸运行组织3个方面,具体有过闸货船船型、过闸货船实载率、船闸运营管理模式、过闸船舶吨位限制门槛等;仿真模型预测三峡船闸的极限过货能力为1.79亿吨。
-
-
邓中辉;
郑捷;
江涛;
叶晓庆;
谭志荣
-
-
摘要:
2019—2021年三峡船闸过闸危险品运量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危险货物过闸超900万吨。散装危险货物流向主要以上行为主,约占过闸危险货物总运量的82.8%,散装货物以油品和化学品为主,油船和化学品船占过闸危险货物船舶总量的99%。目前,针对危险品船舶的运输管理侧重于危险货物的管理上。
-
-
董雷;
程鸿;
王小贝;
陈课;
张钢;
王立韬
-
-
摘要:
三峡船闸反弧门行程开关是检测反弧门是否运行到位的开关信号,更换反弧门行程开关时,反弧门井下情况复杂,更换人员须系安全绳,在阀门井下拆除旧反弧门行程开关,更换新反弧门行程开关,耗时费力,安全隐患增加。主要从船闸反弧门行程开关的更新改造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硬式塑料管穿装行程开关,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快速更换,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检修效率提高。
-
-
邓伟;
余绍军
-
-
摘要:
在三峡船闸梯级枢纽运行期间,要运用联合调度算法完成各项基础任务,以此保障实践工作效益实现最大化。在我国交通能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中,以生态文明和低碳环保为核心的枢纽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各领域学者在深层探究枢纽优化调度目标的同时,获取了更多基础理论和解决方法,这对现代三峡船闸梯级枢纽联合调度系统建设而言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在明确优化调度多目标算法的基础上,根据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建设运行情况,深藏探讨实际三峡船闸梯级枢纽联合调度算法的应用效果。
-
-
黄自德;
王易璇
-
-
摘要:
为了精准测量三峡船闸人字闸门在役蘑菇头的磨损量,采用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对三峡船闸6扇人字门蘑菇头磨损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高效、高精度测量出在役蘑菇头的磨损量,为三峡船闸人字闸门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
-
胡亚安;
严秀俊;
薛淑
-
-
摘要:
高水头船闸输水阀门在运行过程中受水动力荷载作用影响,工作条件非常复杂,直接影响阀门的启闭力.由于阀门启闭力是决定启闭机容量和阀门自重的关键设计参数,因此有必要开展专门研究.1)针对反弧门形式,分析了阀门启闭速率、阀后廊道体型、阀门作用水头对启闭力的影响.2)通过改变阀门门型、底缘形状、支臂包护方式等形状系数,研究阀门的形状阻力对阀门动水启闭力的影响,获得相关规律.3)采用三峡船闸阀门启闭力原型观测数据对模型试验值进行验证,两者结果吻合度较好,三峡船闸输水阀门启闭机容量和阀门自重可以满足动水开启和关闭的要求.
-
-
-
阮荣斌
- 《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通过对三峡船闸计划性检修(下文中均简称检修)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分析、风险源分析,提出三峡船闸检修存在检修项目多、难度大、要求高,安全管理组织及制度不健全,管理及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风险源,进而针对此从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系统、加强安全教育宣传与培训、完善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的过程监管四个方面制定了应对措施,有效保障三峡船闸检修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
-
高良云
- 《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自2003年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正式投入运行以来,长江航运管理模式及运力结构均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船舶吨位向着大型化和大吃水深度方向发展以满足提高货运能力的需要.三峡船闸的设计通航水深对船舶控制吃水深度的制约影响越来越凸显,充分掌握三峡船闸及引航道水域的设计水深情况,加强对船舶吃水标准的有效控制成为三峡通航的重要课题.
-
-
-
-
-
张佳星;
谭志荣
- 《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影响船闸通过能力因素的研究一直是挖掘船闸通过潜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三峡船闸运输情况的基础之上,根据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计算模型的深入分析,概括出影响通过能力的6个主要因素:闸次间隔时间、年通航天数、闸室面积利用率、船舶装载系数、非货运船舶比例、船舶平均载重吨位.最后定量分析了每一个因素的量变化1%时,其对实际通过能力的变化百分数分别为-1、1、1、1、-0.067和0.566.
-
-
陈磊;
曹光荣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坝通航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为适应三峡水库分期蓄水运行的需要,船闸第1及第2闸首的底槛和闸门采用了分2次建设的方案。完建工程成功解决了影响因素多、施工工期紧、通航压力大、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要求严、人字门整体提升安装难度大、要同时满足通航运行和对船闸进行全面的检修等诸多技术难题,为提前圆满完成各项建设、检修和运行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
-
胡志芳;
张义军
- 《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分析客船通过三峡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通航管理对策及配套措施和建议,可减少客船过闸频率,降低客船过坝的安全风险.通过合理调整客船过闸时间,积极推进旅游船型标准化,提高过坝客船准入门槛、制定补贴等配套政策、加强宣传和协调等有效措施,可减少客船过闸频率,降低客船过坝的安全风险,也有利于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缓解三峡河段近期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
-
-
胡志芳;
张义军
- 《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分析客船通过三峡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通航管理对策及配套措施和建议,可减少客船过闸频率,降低客船过坝的安全风险.通过合理调整客船过闸时间,积极推进旅游船型标准化,提高过坝客船准入门槛、制定补贴等配套政策、加强宣传和协调等有效措施,可减少客船过闸频率,降低客船过坝的安全风险,也有利于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缓解三峡河段近期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