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专利文献28463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中学生阅读高考版、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语文教学之友等;
成分残缺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松海、令怡、刘学飞等。
成分残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463篇
占比:99.34%
总计:28653篇
成分残缺
-研究学者
- 黄松海
- 令怡
- 刘学飞
- 吕永海
- 唐军文
- 孙心伟
- 张宗明
- 张莉
- 曹介梁
- 李震海
- 汪克谦
- 焦文林
- 王振国
- 王金秋
- 翟琳
- 胡金辉
- 邱文华
- 郭日晟
- 钟庆华
- 钱芳
- 陶莹
- 魏清
- 丁爱华
- 乔明
- 付玉霞
- 何传跃
- 佚名
- 兰莹
- 冉晓琴
- 冯玉玲
- 刘佳江
- 刘兴修
- 刘婷
- 刘小忠
- 刘慧文
- 刘明彰
- 刘潇
- 刘继平
- 刘金华
- 刘锐茜
- 刘阐
- 卓厚宝
- 卢社会
- 吕文堂
- 吴生舟
- 周斌
- 周臣
- 商东冉
- 夏朝阳
- 姚泽胜
-
-
李东园
-
-
摘要:
备考指导辨析并修改病句,一直是高考全国卷的必考内容,在命题形式上多为四选一的选择题,有时是语段修改题,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备考病句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病句的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
-
-
-
-
摘要:
学好汉语不仅要求我们发音标准,还要求我们能辨析句子的正俣,并在不改变句子原有意思的前提下准确地修正错误。近年来,全国各个省份的中考题都涉及病句题,出现频率高的语病主要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还有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不合逻辑中的一面对两面等。总体上没有超出“考试说明”中的题型范围。考生必须掌握常见的病句辨析方法,逐渐提高解题能力。
-
-
-
韩万仕
-
-
摘要:
成分残缺是病句类型之一,宾语残缺情况又较复杂,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繁琐。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致使宾语显性残缺、隐性残缺。学生对此比较含混,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针对学生复习、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大量实例,探讨归纳了宾语残缺的规律及与其相关的一些特殊情况,以厘清学生的复习疑惑,并指明了辨析的方向。
-
-
-
-
-
徐礼诚1
-
-
摘要:
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语病题一改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用语段阅读的方式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语境,积极响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建议。这种新题型不仅具备综合多点考查的价值,而且存在多变发展的可能。这里笔者针对高考真题进行分析,展示部分变化示例,并提出积极应考的建议。
-
-
-
-
摘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让人追得停不下来,有些台词却实在让人忍不住吐槽.比如台词“手上的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本意就是“手上的明珠”,非要在前面再加一个“手上”,就成了成分缀余.再比如“就听过一些耳闻”,耳闻不就是听到的话吗?除了成分缀余,还有成分残缺问题.比如男主的继母宽慰自己丈夫“纵是有做得再不对”应该改为:“纵有做得再不对的地方”或者“纵然做得再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