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戏曲化

戏曲化

戏曲化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专利文献556626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文艺研究、民族艺术研究、四川戏剧等; 戏曲化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曲润海、叶志良、吕柯等。

戏曲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56626 占比:99.97%

总计:556779篇

戏曲化—发文趋势图

戏曲化

-研究学者

  • 曲润海
  • 叶志良
  • 吕柯
  • 张青飞
  • 王伟
  • 王永敬
  • 王飞燕
  • 练行村
  • 蔡敦勇
  • 赵俞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青飞
    • 摘要: 作为近年难得一见的以昆剧书写红色主题的现代戏,原创革命题材现代昆剧《瞿秋白》在题材把握与戏曲化呈现上均令人耳目一新。全剧以昼/实、夜/虚的形式,构造出了实虚互生、时空结合、纵横交织的精妙的颇具张力的四折双线结构。作为“心剧”,昆剧《瞿秋白》极注重人物心理塑造,将信仰坚定、人格伟岸、灵魂高贵的瞿秋白形象鲜活而饱满地呈现出来,展现了信仰的光芒与力量。它以立体饱满的“心象”完成了“心剧”的舞台呈现与诗性表达,既展现了昆剧本体之美,又洋溢着鲜明的现代意识。这一融现代审美与古典昆剧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实践,既证明了昆剧现代戏表现革命题材的可能性,又凸显了戏曲现代戏巨大的实践空间与无限的艺术魅力。
    • 汪传江
    • 摘要: 实验黄梅戏《朱丽小姐》源于斯特林堡的同名剧作,是继斯特林堡同名剧作京剧化、豫剧化之后的最新创作成果.其舞美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歌舞设计多样而不多余、人物设计出格而不出戏、悲剧设计主情而不主理,引人思考,给人启发.外国名剧戏曲化设计,必然涉及中国化的文化生态与剧种化的地方特色之间的转换,该剧不但两者兼顾,而且自成一体,值得一探究竟.
    • 王帅
    • 摘要: 由西安市豫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秦豫情》,讲述了1942-1949年河南灾民逃荒入陕而产生的一系列感人故事,它在表现生活真实的同时,还保留了戏曲应有的传统之美。动作程式方面,体现了舞蹈美,带有鲜明的“戏曲化”特征;唱腔方面,地方特色鲜明,韵味浓郁,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和震撼力;情节处理方面,悲喜相济,张弛有度,符合观众欣赏习惯;服装道具以及舞美设置等方面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同时又经过艺术加工,进行了抽象处理,处处体现了传统之美。
    • 周津菁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给川剧带来了现代舞台艺术范式,并帮助川剧建立起导演制度.较之川剧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创作受斯氏体系的影响最为显著和具有代表性.本文着重讨论斯氏体系与川剧现代戏艺术发展三个阶段的关系问题,其分别对应着旧瓶装新酒、话剧加唱和戏曲化三个理论话题.斯氏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川剧的一个新传统,这一传统兴起于1950年代的话剧加唱时期,在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末,和经典川剧美学传统一起,共同支撑起现代川剧大厦,结出了戏曲化的果实.
    • 刘一矛
    • 摘要: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大型现代花鼓戏《徐特立》聚焦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和田汉等的老师徐特立,再现了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人生经历;该剧不仅传承了革命精神,而且是艺术职院又一次成功的艺术创作实践.
    • 李静
    • 摘要: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表演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话剧民族化进程的逐渐推进,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也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被看作西方话剧表演的典范,承担着社会宣传和启蒙民众的民族化使命;20世纪80年代,中国话剧表演借鉴戏曲元素的民族化倾向也体现在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与此同时,中国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推动了同时期的莎士比亚戏曲表演;20世纪90年代,实验话剧民族化探索成果体现在先锋莎士比亚话剧表演中;21世纪以来,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无法调和与先锋性之间看似对立的关系.因此,只有理顺中国先锋话剧民族化和先锋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先锋莎士比亚话剧的民族化特征.
    • 黄奇石
    • 摘要: 向经典致敬,主要是向经典作品的创作者们致敬。民族新歌剧的经典是杰出的前辈们创造出来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那几部经典之作。《红珊瑚》就是这样一部几乎被遗忘了民族歌剧杰作。戏好抓人成就经典《红珊瑚》剧组的同志我大都不熟(最近才新认识了几位演员前辈:珊妹扮演者、七奶奶扮演者、老更夫扮演者),我唯一熟悉的是《红珊瑚》作曲之一胡士平同志。我们一起写《中国歌剧史》,一起开会、研究,前后有十来年。他是个很好的人.
    • 韩德星
    • 摘要: 尤金·奥尼尔是当代中国舞台上搬演和改编最多的美国剧作家.新时期以来,奥尼尔戏剧在我国的演出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慎选、摸索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全面开花,从20世纪90年代的滞缓和瓶颈期再到21世纪的精彩改编、彻底中国化(戏曲化)这一起伏渐变的过程,其中既有文化的磨合,也有方法的切磋.无论其艺术形式的现代化革新,还是其人文思想的现代性启蒙,奥尼尔戏剧及我国戏剧创作者对其的演绎都对我国戏剧(包括戏曲)的现代化有着积极的贡献,奥尼尔戏剧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黄河
    • 摘要: 我国歌剧艺术发展百年,民族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命题与追求方向,但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这一命题本身就存在错误,还是在具体的执行与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偏差,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加理性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欧洲歌剧艺术发展的过程和语境中,并没有所谓的民族化定义,而只有民族主义的概念。作者认为,建立起一种更加具有民族内涵的、具有更加成熟歌剧思维的民族主义歌剧,这应该是当前歌剧发展的主导思想与发展方向。歌剧艺术的本质在于引领,而不是简单的"迎俗"甚至"媚俗",这是歌剧艺术的核心本质属性。只有根据现实的文化发展需要,对歌剧民族化命题进行不断审视、思考与研究,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歌剧艺术真正体现和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与魅力。
    • 傅谨
    • 摘要: 新时期戏曲现代戏创作的成就,必须放在"改革开放"这一特殊背景下考察与评价.40年来,戏曲现代戏在表现手法上逐渐摆脱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固定模式的束缚,自觉避免"话剧加唱"式的舞台处理,在戏曲化与舞台表现力的全面提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内容方面走出了"歌颂大跃进,回忆革命史"的题材限制,获得了更开阔的视野.虽然抗战题材仍是热点,但是也出现了大量改编自现代文学名著的作品;当代英模仍然受到关注,但对社会贫困现象的关注因饱含作者悲悯情怀而成为新的重点题材.戏曲现代戏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了重大突破,更显立体化与人性化,因而更具感染力.当然,新时期的戏曲现代戏与20世纪50-60年代的戏曲创作相比在表演艺术领域、唱腔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