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派
七月派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专利文献11365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党史纵横、人文杂志、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七月派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再兴、周燕芬、桂清扬等。
七月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65篇
占比:98.63%
总计:11523篇
七月派
-研究学者
- 王再兴
- 周燕芬
- 桂清扬
- 孙晓娅
- 朱华阳
- 闻兵
- 刘士杰
- 廉文澂
- 张传敏
- 张洁宇
- 朱健
- 朱岩
- 李怡
- 李超宇
- 柯文溥
- 桂向明
- 沈奇
- 王培元
- 王昌忠
- 萌萌
- 裴高才
- 钟友循
- 丁帆
- 严家炎
- 九月
- 于光远
- 任洪渊
- 凌燕
- 凤鸣
- 刘兴雨
- 刘家鸣
- 刘文尧
- 刘炜茗
- 南鸥
- 卢本·达里奥
- 卧夫
- 古耜
- 吴开晋
- 吴昕孺
- 吴欢章
- 周实
- 周瑟瑟
- 周良沛
- 姜涛
- 子午
- 孙光萱
- 宋宁刚
- 寇楠
- 尹在勤
- 尹珊
-
-
张洁宇
-
-
摘要:
牛汉一生坚持现实主义与抒情手法并重、将个人体验与时代历史高度结合的诗学观念。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之后,他在诗学观念与写作实践中,初心未变,但有加深与推进,体现出一种对于“人·诗·历史”关系的特殊认识,并落实为一种通过生命搏击式的写作来实现对历史的深沉领悟的特殊方式。他后期的“情境诗”及其中的生命意象充分体现了他带着主观情感“突入”世界与现实的写作方式,以个人经验赋予历史以血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与历史相融合的诗学理想。
-
-
马晓萱;
钱文亮
-
-
摘要:
在“七月派”的成员中,兼备多种写作能力的阿垅在诗歌与理论批评方面的才华尤为突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宗教感和对自我生命的赤诚,既给他的诗歌带来预言般的崇高美,也使他在大时代的冲突与变革中遭致宿命般的人生悲剧。鉴于此,文章以诗人阿垅的创作经历与理论批评遭遇为中心,在文学、社会学、思想史等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中,深入考察与反思了阿垅及其“七月派”同人独特而普遍的悲剧命运。
-
-
龚明德
-
-
摘要:
由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企划”、2021年9月公开印行的《我和舒芜先生的网聊记录》,近五十六万字,是别开生面的一部文献史料某一专项史料“全编”性质的参考书,编者吴永平以考证胡风及其“七月派”史实闻名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证研究学界。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无法完全回避“胡风事件”和“七月派”的创作,但我与“口无遮拦”的舒芜2007年2月26日对吴永平“网聊”时说的一样,总觉得多读一些胡风派各成员之间交往原始文献材料,就因其过于“琐碎”而“感到烦腻”,硬着头皮看下去,也仍是“实在烦腻”。
-
-
朴璐
-
-
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七月派诞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 它体现了现代文学的时代精神。七月派 小说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悲剧精神。这这种悲剧意蕴带给读者一种悲情美,它也使得五四时期对人性的关注得到延续。
-
-
-
-
-
-
桂清扬
-
-
摘要: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绿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大家,其人文价值和文学意义尚未得到应有的挖掘、研究与传播.本文旨在探讨绿原的翻译观、翻译成就及其文学意义,希望对拓展中外目前绿原研究视野有所助益.
-
-
郑鹏飞
-
-
摘要:
主要活跃于1940年代国统区文坛的多位七月派批评家将批评眼光投射向延安文艺界.以石怀池为例,他深受胡风文艺观影响,站在左翼文学立场上,以鲜明的态度直率地对延安作家的创作进行了评价.这位早逝的批评者依循"主观战斗精神"观点对严文井《一个人的烦恼》中的客观自然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在批评理念和表达上虽有生硬搬用胡风文艺理论的不足,但展示了他敏锐但又带着"未完成"特征的观照眼界和批判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