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绿原

绿原

绿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9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专利文献888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兵团工运、理论与当代、现代苏州等; 绿原的相关文献由20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洁、黄望、张亮等。

绿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8.45%

专利文献>

论文:888 占比:91.55%

总计:970篇

绿原—发文趋势图

绿原

-研究学者

  • 张洁
  • 黄望
  • 张亮
  • 徐小平
  • 张舒
  • 包旭
  • 易大朝
  • 张梦甜
  • 陈晓光
  • 朱丽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光炜
    • 摘要: 舒芜、绿原、牛汉三人在年轻时候,曾以进步青年的身份走上左翼文学的道路。1950至1980年代,他们是来往较多的朋友,后关系因某事件而破裂。关于1980年代中期平反事件中的舒芜角色,此前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结论和范畴已经固化。其实,当时就有人对这种角色定位提出过不同看法,只是社会思潮正处在它的峰值期,并没有给商议留下足够的空间,所以有价值的讨论亦未能展开。本文并非它的专门性研究,而是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偶尔发现了一些新材料,认为新材料不仅是对当年研究有益的补充,某种意义上,也成为重勘三人关系史的新角度。
    • 黄金生
    • 摘要: 1952年12月5日,一场意料之中,又好似意料之外的烟雾突然将整个伦敦彻底笼罩起来。根据当时英国报纸的记载,伦敦人找到路的唯一办法是沿着马路护栏和房屋行走,而过马路必须要靠听觉。一位亲历者回忆:“我亲眼看到,一队乘客由一位盲人带着走出地铁,由盲人护送回家。”大雾发生第二天,美国卫生教育部大气污染局局长普兰特博士到达伦敦。他讲述说:“当我们乘坐的飞机抵达伦敦时,因为伦敦机场烟雾弥漫,所以飞机只得在伦敦南面32千米的机场着陆。”
    • 徐鲁
    • 摘要: 我在出版社工作时,编辑过老诗人绿原先生翻译的、德国儿童文学家约瑟夫·雷丁的一册儿童诗集《日安课本》。雷丁的儿童诗富有智慧、风趣和幽默的韵味,字里行间尽显天真的童趣。他有一首童诗题目叫《用什么写作》,写的是一个小孩子,把爸爸的打字机弄坏了.
    • 桂清扬
    • 摘要: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绿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大家,其人文价值和文学意义尚未得到应有的挖掘、研究与传播.本文旨在探讨绿原的翻译观、翻译成就及其文学意义,希望对拓展中外目前绿原研究视野有所助益.
    • 王志明1
    • 摘要: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吃瓜果时都习惯将瓜果的皮丢弃,却不知瓜皮果屑是防治疾病的“良药”,对人体的保健除病有着良好的功效。黄瓜皮黄瓜的一身绿衣含有绿原酸和咖啡酸,能起到抗菌消炎和刺激白细胞吞噬的作用。黄瓜带皮食用对经常咽喉肿痛者是一剂良药。冬瓜皮可用于治疗肾病、肺病、心脏病引起的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用冬瓜皮煎汤洗脚,既治脚气,又治脚臭。
    • 梅伟
    • 摘要: 绿原在《幸福》一诗中阐释了其独特的幸福观,绿原的理性思考态度和哲学思辨高度使他将幸福这一多义含混观念界定得蕴藉深远。本文从文本细读出发,结合绿原的创作生涯和生命历程,剖析了绿原幸福观内涵和产生缘由,展示了历经特殊年代苦难后的一个幸福思考维度。
    • 木汀
    • 摘要: “七月派”诗人绿原说过,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绿原所指的自由诗,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新诗。美国学者罗伯特 C 弗兰德把智利的聂鲁达、土耳其的西特梅克和艾青并举,称他们是现代世界三大诗人。国内外众多学者、文学家认为,艾青的诗歌不仅是中国的,也属于世界。
    • 胡洪涛1
    • 摘要: 时间过得真快啊,绿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而我对绿原先生作品的阅读与追踪断断续续也有三十多年了。绿原先生曾说过他阅读鲁迅时的感受:鲁迅是这样一位作家,你读了一篇就不愁不去读他的一本,读了一本就不愁不去读他的全集。而我读绿原先生作品也有近似感受,读了他的一首诗就想去读他的一本,读了他的诗歌就想去读他的散文及译文。
    • 王小敏
    • 摘要: 我记得早春二月的河岸泊船在浓雾中,芦苇轻拂像你在远方招手,呼吸在我耳边执念,让盛夏的午夜丰满。你的骏马驰骋在我们的绿原那一刻有迷醉的光,无比的柔软.
    • 彭林祥1
    • 摘要: 在“胡风事件”中,舒芜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有对该事件的叙述都不可能绕过他。绿原在《胡风与我》中曾认真提出:“要研究胡风问题及其对中国文化界和知识分子的教训,不研究舒芜是不行的。”①然而,现有的研究中,要么完全“不研究舒芜”在“胡风派”中的历史作用,要么一味地从“道德”上对其进行苛责,似乎离绿原的期许甚远。吴永平先生的《舒芜胡风关系史证》则有所不同,这是一部把着眼点放在舒芜与胡风关系的演变上,并把“胡风派”其他成员及同时代相关人物一并纳入视野,以重新审视“胡风事件”的力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