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胡风

胡风

胡风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0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584种,包括炎黄春秋、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文学博士后论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工作坊第一届学术研讨会等;胡风的相关文献由107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永平、高文波、李辉等。

胡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0 占比:99.8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3%

总计:1522篇

胡风—发文趋势图

胡风

-研究学者

  • 吴永平
  • 高文波
  • 李辉
  • 魏邦良
  • 何满子
  • 周燕芬
  • 梅志
  • 王培元
  • 杨学武
  • 王丽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席蓬; 汤洪
    • 摘要: 李白是否是胡族,历来颇多争议,他创作的诗歌中,有在胡风炽热的长安创作的,也有大量关于胡地人情风物、民俗风情、边塞战争的描写,李白在长安的政治生活受权贵打压排挤被边缘化的时候,李白对自身的定位便是陇山人。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陇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段,李白被“赐金放还”归于陇山,他此后创作的很多诗歌热情讴歌和描写胡地风物,更是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与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促使其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原因之一。
    • 吴永平
    •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中,“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平反可能是最受人们注意的大事件之一。该案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牵涉最广的一桩冤案,时间长达25年之久,受审人员数以千计,被正式定为“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就达78人之多。如今,该案相关资料开始陆续解密,被湮没的历史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研究者重新回顾、审视、阐释这一历史事件,当有着更为理性的思维和更为宽阔的视域。吴永平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胡风专题研究,先后有《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舒芜胡风关系史证》《胡风家书疏证》等著作问世。2021年9月,他更将自己与胡风事件的重要当事人之一的舒芜两人于2005至2009年间的电子邮件整理成书,题名为《我和舒芜先生的网聊记录》并付梓出版,试图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回顾和还原历史时空的“真相”。真正的学术研究是没有禁区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以史导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多面性。本期笔谈围绕该著以及相关话题展开学术探讨。
    • 袁洪权
    • 摘要: 《胡风全集》收录了1950年1月5日胡风致巴金的一封信,编者对此信进行了“注释”,认为这是胡风与巴金谈论有关《山灵》再版事宜。此条注释的推测是不确切的,从相关书信文字中可以看出,此时胡风本人并不在上海,巴金正在平明出版社积极推出“新译文丛刊”丛书系列,他有意把胡风的《回忆科洛连珂和珂丘宾斯基》纳入这套丛书加以出版,写信征求胡风的“意见”。胡风1月5日的回信,即是对巴金建议的“答复”,他因不在上海,专程在家信中对妻子梅志进行说明。
    • 刘啸虎; 王文昌
    • 摘要: “瑟瑟”是唐代经丝绸之路由西域入华的一种宝石。在胡风盛行的唐代,“瑟瑟”因其独特的异域身份和珍贵的价值而受到唐人的喜爱,被用作建筑装饰、女性饰物等。随着影响的加深,“瑟瑟”逐渐进入唐代文学,多被用于诗歌创作,成为唐诗中一种独特的色彩意象。“瑟瑟”的流行是唐代社会胡风盛行的反映,也凸显着唐代社会上层的奢靡。究其根源,“瑟瑟”的流行则是唐代社会开放包容的结果,同样彰显着唐代的辉煌。
    • 王应平
    • 摘要: 2013年9月的一天,我的导师金宏宇先生让我到湖北省社科院找吴永平先生拿一本书,当时吴先生的《胡风家书疏证》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学界广泛好评,吴先生的同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也得以顺利结题。我记得吴先生住在湖北省社科院家属区一栋极为普通的老楼里,家里陈设极为简朴,简直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在靠南边一间有阳光的小书房中,我请教了他几个有关“十七年”文学的问题。其时我的博士论文已完成开题,其中一个章节涉及“十七年”文学中的五次思想规训运动,而1955年那场声势浩大的对所谓“胡风集团”的批判自然算一次思想规训运动。吴先生侃侃而谈,寥寥数语就点破了“十七年”文学发生思想规训的原因和实质,接着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胡风、舒芜的交往史料,指出学界对二人的所谓恩怨解读存在新的阐释空间。
    • 吴汉平
    • 摘要: 吴永平研究员的新著《我和舒芜先生的网聊记录》(以下简称《记录》)于2021年9月面世。舒芜是著名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建国初期震惊全国的“胡风反革命集团”事件的重要当事人,吴永平则是长期致力于胡风事件研究的知名文学史专家。
    • 龚明德
    • 摘要: 由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企划”、2021年9月公开印行的《我和舒芜先生的网聊记录》,近五十六万字,是别开生面的一部文献史料某一专项史料“全编”性质的参考书,编者吴永平以考证胡风及其“七月派”史实闻名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证研究学界。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无法完全回避“胡风事件”和“七月派”的创作,但我与“口无遮拦”的舒芜2007年2月26日对吴永平“网聊”时说的一样,总觉得多读一些胡风派各成员之间交往原始文献材料,就因其过于“琐碎”而“感到烦腻”,硬着头皮看下去,也仍是“实在烦腻”。
    • 孙郁
    • 摘要: 1在诸多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巴金的文字大概是最带着痛感的,阅读其相关的词语,我有时会感到,那谈吐中有教徒般的虔诚。如果要聆听鲁迅的精神回音,他的作品传达的情感都颇值得玩味。与胡风、萧红的鲁迅情结不同,巴金的凝视带着另外一种目光,远与近的视角映带的意象更为神奇。他的文字一直呼应着鲁迅内在的幽思,这种笔调,直到晚年也没有消失。
    • 李耀威
    • 摘要: 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鄂东地方文化中的精英与圣贤人格意识为思想背景,以鲁迅思想、五四精神为人生向导,以日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思想为精神养料,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精神指南。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主要包括三条原则:生活真实构成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来源,进步思想促成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视野,历史原则增加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深度。上述两大方面内容共同组成胡风文艺思想的基本框架。对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批判是上述三原则的一次深入实践,它证明这些原则既是逻辑自洽的,又具有准确而鲜明的现实指向性。
    • 黄颖
    • 摘要: 自《财主底儿女们》出版以来,读者对它的阅读就不可能避过胡风为《财主底儿女们》所作的序言《青春的诗》,直到今天,胡风的序仍然被认为是对《财主底儿女们》的最经典凝练的评价,甚至是每位学术研究者的必读文本。胡风在序言中评价“《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整篇文章几乎都是围绕这一评价展开论述,那么《财主底儿女们》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胡风的序言重新进入《财主底儿女们》这一小说文本中,从而深入解读小说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