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流

心流

心流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专利文献126385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代交际、学术论坛等; 心流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严红梅、钱春花、叶国青等。

心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6385 占比:99.91%

总计:126504篇

心流—发文趋势图

心流

-研究学者

  • 严红梅
  • 钱春花
  • 叶国青
  • 孙严严
  • 张荣婧
  • 朱宁
  • 李卫东
  • 李晓煦
  • 林晓敏
  • 沈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鹏晖
    • 摘要: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将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应用于移动英语阅读,构建移动英语心流活动操作框架。以北方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24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移动情境下的阅读活动中对学习者积极情感中心流的效力。研究结果显示,移动英语阅读者的心流体验与移动阅读互动活动密切相关;学习者对移动文本特征、同伴互评反馈及即时自我反馈的心理感受越积极,就越容易产生阅读心流体验。此外,我国学生二语阅读心流体验受测试文化影响。
    • 刘昕; 杨晓哲; 王钦; 胡琳琳
    • 摘要: 虚拟现实技术以强交互、高沉浸和多感官刺激的特性,可以满足学习者从艺术家的视角开展艺术学习的需要。为了探究沉浸式虚拟环境对学习者艺术学习的影响,文章采用实验研究法,运用脑电波设备和问卷测量学习者艺术学习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在开展基于沉浸式虚拟环境的艺术学习后,学习者的艺术态度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有显著提升;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流与认知负荷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习者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冥想、认知负荷,均与其艺术作品涂色得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实验数据,文章揭示了沉浸式虚拟环境对艺术学习的价值,可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后续学习场景应用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参考。
    • 孙玉洁
    • 摘要: “沉浸”是21世纪10年代以来流行的热词。一直以来,相关商业新物种的出现、传统业态试图借力更新,再加上政策推动、市场认可,沉浸式产业的曝光度不断提高,人类似乎在短短几年便进入一个“万物沉浸”的时代。作为沉浸式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设计,是人类进入体验时代的产物,其核心价值为“场景性价值”。本文属于设计艺术学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综合性交叉研究,从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设计的社会效应角度出发,探究其在促进个人成长、构建人际和谐以及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韩布新; 王歆睿
    • 摘要: 兴盛(flourishing或eudaimonism)作为全面幸福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幸福和情感满足、个人成长、人际关系、意义和自我实现、身心健康等多维度.兴盛更重视意义追寻和自我价值实现,看重长期幸福;兴盛幸福观指人自我潜能的实现,关注全人成长和知行合一.西方主流心理学以兴盛为实现个人目标的标志,带工具性色彩和特定文化偏好,不适于所有文化背景的社会;理解兴盛须考虑文化多样性.基于相关综述研究,本文提出“全人成长-兴盛三要素模型”“心流至兴盛-主动健康行为模型”,以供抗疫心理援助工作参考.未来研究应关注从心流到实现兴盛的个人化最佳方式,鼓励基于兴趣、天赋的文化实践(如习练诗书画印、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正念等)有效干预技术开发,同时拓宽研究领域,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关注不同社会文化、年龄段人群的兴盛异同.
    • 周明洋; 尹佳雯
    • 摘要: 本文基于SOR心理行为模型及理性行为模型,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展开了消费者在直播电商情境下做出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揭示了直播电商的营销手段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名人效应”“网络社交”和“网络平台”是三类强影响因素,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且在此过程中,“心流体验”的中介作用明显。最后,据此向开展直播售货的企业提出了加强主播专业培训、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强化售后服务等具体建议。
    • 丛远新; 吴彬; 赵庆建
    •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可以推导,中国武术所重视的整体连贯性特征为心流状态的运动动作特征。故而,本文融合了传统武术整体连贯性动作特征和现代心理学心流理论于一体,建立了行意合一理论,以指导走路、跑步、爬楼、骑行等各种身体活动产生美妙的心流体验,从而使人爱上运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现代人运动不足导致的健康问题。
    • 杨卫娥
    •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中专院校的必修课程,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层层迭起。教师在不断教育教学思考、改革、实践中提升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在“心流”中体验轻松愉快并能投入思考讨论分享,把课堂上的内容融化入自己的内在,通过课堂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周睿
    • 摘要: 历代书论中深入探讨书法之悲与喜的内容很少,本文结合中西美学范畴知识,从悲剧性包含的多个类型诠释书法史上的代表书家和作品,梳理出书家悲剧精神的渊源以及在形式表达上的特点与创造过程。援用儒道思想探究书法之喜背后的审美需求与人生理想,并借鉴现代心理学的“心流”理论,揭示其中的深层心理动力。
    • 孙小方; 赵婧羽; 饶培伦
    • 摘要: 目的探究单一视觉、视觉听觉以及视觉触觉对虚拟现实中感知控制的影响。方法招募并筛选36名参试者,体验在三种不同感官条件下的高空行走任务,并收集参试者的生理反馈数据和主观反馈数据。结果(1)虚拟高空行走会导致心率、皮电以及正负向情绪均高于静息基线条件。(2)视触觉条件下,参试者的心率更高,负性情绪得分更高,感知控制感更低以及沉浸感更高。(3)控制感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结论虚拟现实高空应激场景诱发了被试的应激状态,多感官信息会降低用户在压力型虚拟环境中的感知控制,影响用户的生理反应和负面情绪。
    • 高玲; 赵明
    • 摘要: 为使学习者的思维与教育者同频,产生“心流”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一致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实现“心理育人”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引入了“心流”概念,创建“沉浸式”心理健康课堂,突出了“情境”因素的重要价值,将教与学双方处于特定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数据分析,可创多形式、多情境的“沉浸式”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呈现出“育心”“育人”“育德”的融合性,创造性与启发性的高度交互,有效助力了心理育人实效性的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