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率
心室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3693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2006全国心血管病进展心律失常主题研讨会等;心室率的相关文献由88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喜烈、罗发瑞、张澍等。
心室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3693篇
占比:99.47%
总计:84142篇
心室率
-研究学者
- 卢喜烈
- 罗发瑞
- 张澍
- 张莉
- 杨延宗
- 林治湖
- 胡大一
- 郭继鸿
- 任国成
- 凌峰
- 刘少稳
- 刘恒亮
- 叶迎民
- 向群
- 周正伟
- 姚强
- 姜琦
- 姜葆荣
- 孙雪卉
- 官功昌
- 寿锡凌
- 张月兰
- 张秀婷
- 徐韶君
- 李国军
- 李学渊
- 李春生
- 李渊
- 李玉梅
- 李玉琴
- 李颖
- 杜玉芝
- 杨保忠
- 杨学东
- 杨忠
- 杨清波
- 杨艳敏
- 杨金凤
- 林继军
- 梁周
- 王亚丽
- 王宁夫
- 王文娟
- 王磊
- 王静
- 田佳
- 祝雪莉
- 章文荣
- 等
- 肖莎
-
-
江宇生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快速房颤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盐酸维拉帕米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心室率及心肌供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收治的冠心病快速房颤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50例患者开展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针对研究组50例患者加用盐酸维拉帕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冠心病快速房颤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两组冠心病快速房颤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率及治疗有效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快速房颤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盐酸维拉帕米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室率及心肌供血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
-
喻孝晶
-
-
摘要:
目的探讨地高辛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9月开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地高辛治疗,研究组予以地高辛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心率、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静息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LVEDd、LVESd、LVES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高辛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促进心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
-
郭英杰;
张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对房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房性期前收缩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给予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阵发性心房颤动、24 h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左心房内径分别为(543.25±28.77)次、(9842.54±65.48)次以及(38.52±4.22)mm均高于对照组的(468.25±24.12)次、(869.25±18.78)次以及(0.00±0.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0、863.798、59.856,P<0.05),研究组心室率为(158.45±8.25)%低于对照组的(148.65±6.44)%,研究组的收缩联律间期为(0.564±0.010)短于对照组的(0.688±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0、49.577,P<0.05),研究组心脏形态学异常情况、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37%、97.67%,高于对照组的46.51%、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58、4.468,P<0.05)。结论针对房性期前收缩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动态心电检查+心脏彩超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与常规心电相比,对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情况的捕捉更为敏感,对临床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
颜蕾;
赵玉红;
吴金霞;
李艳;
史嘉炜;
宁思思;
陈剑锋;
史婷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区间的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INR维持在1.6~2.0,研究组INR维持在2.1~2.6,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24h心室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12个月,研究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服药前略有上升,对照组肌酐清除率较服药前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h心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INR维持在1.6~2.0,INR控制在2.1~2.6时华法林在预防老年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能够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心室率,值得临床应用。
-
-
陈晶辉
-
-
摘要: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血清学指标[血管紧张素-II(Ang-II)、去甲肾上腺素(NE)、B型脑钠肽(BNP)]水平、心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ng-II、NE、BNP水平和心室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心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胺碘酮治疗。
-
-
朱小元
-
-
摘要:
目的:探讨桂蒌定心汤对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及房颤转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蒌定心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室率、房颤转复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桂蒌定心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减慢心室率,用药安全性较高.
-
-
卢冬雪;
何琦
-
-
摘要: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尼非卡兰治疗,比较两组开始复率时间、完全复率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心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开始复率时间和完全复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非卡兰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缩短开始复率时间和完全复率时间,改善心室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
马妮
-
-
摘要:
三年前,70多岁的老赵装上了心脏起搏器。但是去年冬天,他总感觉心慌、胸闷,严重时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心脏起搏器出了问题。“老赵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其心房颤动,但心室率极不稳定,时快时慢,快时似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且发作频繁。”
-
-
李颖
-
-
摘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心室率、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下降≥50%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功能等级、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和心室率低于对照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数目下降≥50%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
-
-
郭继鸿
- 《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 2009年
-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为0.4%,在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生率为4%,而严重的心血管病患者房颤的发生率高达40%。因此,有效治疗心房颤动是内科医生的基本功。本文重点讨论了房颤药物治疗中相关问题: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益处高于控制心室率;偶发房颤的药物顿服治疗;不伴心力衰竭时房颤的心室率控制等。
-
-
-
于世龙
- 《第十一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房室结消融始创于1982年,Shcinman(1)及Gallagher(2)对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主要是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用直流电消融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再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控制心室率.此法很快普及至世界各心脏中心,并以旧金山为中心进行登记(PCMAR)截至1988年,47个心脏中心已完成552例房室结消融,平均随访18.9±18月,其中资料完整的405名,患者消融前心脏病情况.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
-
曾桃云;
李建明;
罗曰栋
- 《2002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 2002年
-
摘要:
目的: 对比普罗帕酮与西地兰在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方法: 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西地兰组和普罗帕酮组.静脉推注西地兰0.4-0.6 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65例患者,西地兰组33例,转复成功15例(45.4%);普罗帕酮组32例,转复成功25例(78.1%);P<0.01.转复成功时间:西地兰组(91±40.2)min;普罗帕酮组(75±38.3)min;P>0.1.未转复成功者3小时时心室率下降情况:西地兰组由(132.5±18.5)次/min降至(80.8士20.2)次/min;普罗帕酮组由(129.7±20.1)次/min降至(67.2±19.6)次/min,P>0.05.但3h后普罗帕酮组心室率开始上升,西地兰组未见上升,至6h时心室率西地兰组(81.2±19.2)次/min,普罗帕酮组(108.2±18.2)次/min,有显著差异性,P<0.01. 结论: 阵发性房颤转复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西地兰无差别,普罗帕酮和西地兰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3 h普罗帕酮和西地兰降低心室率无差异.3 h后普罗帕酮组心室率开始上升,西地兰组无上升,观察到6 h时两组心室率有显著差异,因此,对未转复的阵发性房颤病人用洋地黄制剂有效控制心室率来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预防各种并发症也是有益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