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裂隙

微裂隙

微裂隙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5158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5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山东煤炭学会2010年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等;微裂隙的相关文献由46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帅、乔卫国、彭志勤等。

微裂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158 占比:99.92%

总计:175291篇

微裂隙—发文趋势图

微裂隙

-研究学者

  • 张帅
  • 乔卫国
  • 彭志勤
  • 李韩
  • 贺云建
  • 闵凯
  • 刘庆
  • 孙小康
  • 宋伟杰
  • 张林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郇恒花
    • 摘要: 水利工程中岩体含微裂隙给注浆加固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以超细水泥注浆浆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泥粒径大小、粉煤灰、硅灰和减水剂对浆液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微观结构探索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减小水泥颗粒的粒径和添加硅灰能增强浆液的黏度和稳定性;添加粉煤灰和减水剂均能降低浆液剪切力和黏度,但是粉煤灰和减水剂对浆液稳定性的影响相反;可通过粉煤灰和硅灰调节浆液的流动性能。
    • 刘永旺; 刘磊; 孟祥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在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采用TAW2000D电液伺服岩石三轴仪对掺量分别为0%、0.1%、0.2%、0.3%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高温后力学试验,得到了静态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探讨了不同掺量在25~800°C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峰值应变存在逐渐右移的趋势,即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由不同掺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压强度曲线和拟合关系式可知,在25~200°C时抗压强度与温度呈线性增加关系,在200~800°C时抗压强度与温度呈非线性减小的规律;同一体积掺量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静弹性模量呈线性减小的规律;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为0.2%时的试件力学性能最优。研究成果可为纤维增强混凝土建(构)筑物火灾后的安全评价和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 游红江; 袁胜超
    • 摘要: 某铁矿深埋巷道揭露断层破碎带时发生“涌水”,为保证顺利穿越该破碎带,通过地质取芯孔了解到掘进前方工作面破碎带地质条件较复杂,存在高压水头、破碎岩体裂隙中掺杂泥沙、微裂隙注浆堵水难度大、破碎带支护要求高等问题,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角度综合考虑,采取“注浆”并辅以“支护”技术。尤其是针对裂隙含泥沙钻孔冲洗、微裂隙注浆工艺采用“小导管”和利用布置探水、注浆钻孔下放“超前管棚支护”等技术手段,顺利穿越了该断层破碎带,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胡琳; 薛晓辉; 杜伟; 成鹏; 自杰能
    • 摘要: 以云南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手段,探究泥页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发育类型与特征。结果表明: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孔隙成因复杂,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的微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粘土矿物孔隙、颗粒矿物孔隙、微裂隙等,以有机质孔隙最为发育,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介于1.59%~11.33%之间,平均值达到了5.0%,小孔、微孔所占储集空间比例约56.5%,中孔和超大孔所占比例为34.0%,大孔相对较少。控制筇竹寺组页岩孔隙发育的因素主要有TOC、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TOC是影响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 王灿林
    • 摘要: 输水隧洞变质石英砂岩段洞身微裂隙涌水,较长涌水段落将增大排水系统负担,同时对连续皮带机、TBM等设备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结合晋中引黄输水隧洞施工,针对变质石英砂岩洞身较长段落微裂隙涌水,通过试验研发了适用于洞身变质石英砂岩微裂隙的抗裂快凝快硬的新型注浆材料,优选了最佳配比;设计了基于TBM法隧洞施工的钻孔用移动台车,提高了径向注浆钻孔精度和施工效率。并通过注浆孔设计、钻注顺序、注浆压力和速率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堵水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马嘉; 刘志超; 李春风; 李广; 刘辉; 唐宝彬
    • 摘要: 为加强对矿石微裂隙及其与目标矿物之间的分布关系研究,提高工艺矿物学研究在水冶工艺中的作用,文章以棉花坑铀矿石为例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引入X射线三维显微CT技术,从三维数字化角度对原矿颗粒中的金属矿物和孔裂隙结构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对比.研究表明,棉花坑铀矿石矿物成分简单,影响选冶的有害组分少,铀以易选冶的沥青铀矿、铀黑和硅钙铀矿形式存在,部分沥青铀矿充填矿物裂隙或溶蚀孔洞,微裂隙与铀矿物等金属矿物的分布形态和区域重合度较低,可能导致溶浸液不能充分与其接触从而影响浸出效果,需对棉花坑铀矿石进一步细磨,提高超细铀矿物的解离程度,改善堆浸效果.通过引入CT技术,有效提取了矿石颗粒中不同组分的三维形态和分布图像,并计算出不同组分体积占比,该方法得到的参数相对可靠、稳定,具有参考价值.
    • 刘浩博
    • 摘要: 煤孔裂隙控制着煤层气赋存和运移,对煤层气生产实践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郑庄井田3号煤微孔裂隙特征,采用EVO 15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井田3号煤的微孔裂隙进行了观测和精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郑庄井田3号煤中微孔隙有气孔、铸模孔、溶蚀孔和角砾孔,不同孔隙的形态、大小和连通性等均不同.孔隙形态多样,孔隙大小一般几十纳米至几十微米,孔隙的连通性整体较差,常见碎屑物充填孔隙.煤中微裂隙为张裂隙和剪裂隙,张裂隙延伸短、产状不稳定、裂隙面粗糙、裂口基本为张开状.剪裂隙延伸相对较长、产状稳定、裂隙面光滑、裂口部分张开.张裂隙和剪裂隙被碎屑物和方解石脉充填现象常见,但剪裂隙被充填现象更严重.
    • 李彦志; 张帅; 吴岳; 王继垚
    • 摘要: 深井透水问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通过自主研发的微裂隙三轴应力渗流机理模型试验系统,采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法,揭示粗糙度JRC、裂缝开度b、围压σ、渗透水压p0等因素对微裂隙渗流的影响;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再现了微裂隙渗流过程,分析了水压作用下水力扩缝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对微裂隙渗流影响由强到弱的因素分别为渗透水压、粗糙度、裂缝开度、围压;水压作用下水力裂缝扩展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应力累积阶段、微裂隙稳定扩展阶段.
    • 李恒乐; 秦勇; 周晓亭; 张永民; 陈义林
    • 摘要: 基于开放式循环高压电脉冲实验平台,针对肥煤、贫煤和无烟煤3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开展金属丝和含能材料2种能量加载方式下的煤样冲击致裂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循环冲击作用下煤中微裂隙发育的煤级与载荷响应特征,研究微裂隙扩展演化与显微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 增加循环冲击次数,微裂隙密度的增大趋势是非线性的,大致可划分为初期缓慢增加、中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3个阶段,说明并非循环冲击次数越多致裂效果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冲击次数.② 金属丝加载方式下煤中微裂隙较含能材料加载下更为发育;整体上,肥煤的微裂隙发育程度高于贫煤,贫煤高于无烟煤,反映循环高压电脉冲在致裂效果上可能具有"双低效应",即低变质程度煤加载低能量致裂效果可能更好.③ 微裂隙发育程度在显微组分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侧重性,镜质组最发育,惰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少,这是镜质组含量大(空间优势)、原位裂隙密度大(位置优势)、脆性较大(力学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④ 微裂隙在显微组分中的扩展演化轨迹可归纳为穿越显微组分、局限在显微组分内部、沿显微组分边界发育和形态呈斜列、渐进式张剪性扩展等主要特征.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揭示循环高压电脉冲煤层致裂微观机制,明确工程实践目标煤层,优化作业工艺参数和提高作业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