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
强化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482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469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农电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制冷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强化管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磊、周政、张志炳等。
强化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698篇
占比:99.65%
总计:34821篇
强化管
-研究学者
- 李磊
- 周政
- 张志炳
- 张锋
- 孟为民
- 王宝荣
- 罗华勋
- 杨高东
- 田洪舟
- 杨国强
- 曹宇
- 彭永臻
- 张永康
- 王辉
- 鲁金忠
- 王强
- 刘晓初
- 胡伟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伟
- 王磊
- 罗开玉
- 王淑莹
- 张伟
- 张敏
- 张磊
- 王涛
- 戴晓虎
- 刘洋
- 王刚
- 郦海星
- 张鹏
- 秋叶周作
- 萧金瑞
- 姜涛
- 梁忠伟
- 王欣
- 郭志猛
- 张杰
- 李军
- 王军
- 李伟
- 李艳军
- 李辉
- 李静
- 藤原祐辅
- 高鹏
- 张平
- 谈宝权
- 刘伟
-
-
-
莫逊;
张丽芳;
刘世杰;
涂爱民;
朱冬生
-
-
摘要:
三维管高效换热元件在单相流中具有优秀的性能。为了研究三维管高效换热元件在气固两相流介质中的性能,对由4种不同结构参数三维管换热器进行了测试分析。基于不同的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对其传热强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管截面的长轴与短轴的比值对其传热性能以及流动阻力有重要的影响,并可通过比较其综合性能获得一个合理范围。在4种三维管的综合性能分析结果中,发现Ⅰ型的综合性能因子η_(o-Ⅰ)表现最好,达到了强化的目的,为三维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杨卫芳;
桂超;
刘亚萍;
冯士伟
-
-
摘要:
基于现有的实验测试平台,实验分析了质流密度、干度、风速、翅片形状、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等实验变量对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经实验验证:强化管内换热特性均优于光滑管,在冷凝换热实验中,管内换热系数与质流密度、干度均成正相关,而在沸腾换热实验中,管内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3种不同翅型换热器,其换热特性优劣顺序为桥片型翅片换热器、百叶窗型翅片换热器、波纹型翅片换热器,而对于同一翅型换热器,空气侧换热系数与风速呈正相关、与翅片间距呈负相关;工况环境主要通过影响压缩机吸排气饱和压力影响机组性能,即压缩机压缩比的增加导致等熵耗功的增大,进而使系统性能降低。
-
-
周鸿飞
-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对R1234ze(E)在水平光管和强化管外不同工况下核态沸腾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了R1234ze(E)管外核态沸腾流场分布,并对比了在不同翅密度和不同翅高度下的管外沸腾换热特性.研究表明:在饱和温度为6°C,热流密度为50kW/m2工况下,R1234ze(E)在强化管翅密度为50fpi时,管外传热系数最大;在翅密度为50fpi时,翅高为0.6mm时管外传热系数达到最大.
-
-
-
-
赵加普;
欧阳新萍;
白桦;
李伟
-
-
摘要:
本文搭建了水平单管降膜蒸发实验台,以R245fa为工质实验研究两种三维翅双侧强化管降膜蒸发的换热特性.提出了新型Wilson-Gnielinski图解法,用于从实验的总传热系数中获得管内外表面传热系数.分析强化管表面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拟合出管内外换热关联式并提出强化换热方案.结果表明,与光滑管理论表面传热系数相比,Y型管的管内、管外换热强化倍率分别为2.12~2.94和2.27~5.54,T型管的管内、管外强化倍率分别为2.48~2.98和2.58~3.00.Y型管管外换热性能较好,T型管管内换热性能较好.Y型管的最佳喷淋密度(0.14~0.18 kg/(m·s))比T型管的最佳喷淋密度(约0.10 kg/(m·s))大;两种强化管表面传热系数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但Y型管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速率较快;两种管子的换热效果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
-
宋善允1
-
-
摘要: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新中国人民气象事业的发展规律、新时代气象事业不断强化的政治属性及中国气象局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决定了加强气象部门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气象局和全国气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担当,扎实推进全系统党的政治建设。
-
-
张爱凤;
郭瑞恒;
李蔚
-
-
摘要:
为研究强化管的管外冷凝换热特性,设计了试验装置,并基于R410制冷剂对1EHT-1、1EHT-2和4LB三种强化管的管外冷凝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确认,强化管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的加快而增大,当质量流速>320 kg/(m2s)时,管外冷凝换热系数变化明显,且1EHT-1的管外冷凝换热系数最大,4LB次之,1EHT-2最小.同时对水平环形套管的热损失与强化管的冷凝压降损失进行了研究.
-
-
陈景祥;
李蔚;
朱华;
金春花;
杜锦才;
张政江;
刘丽
-
-
摘要:
研究R410A制冷剂在新研发的内径为11.07 mm的三维双侧强化管内的蒸发换热特性,并与相同直径的光管内蒸发换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段测试管长2 m,制冷剂质量流速范围为70~150 kg/(m2·s),饱和温度维持在10°C,干度变化范围为0.1~0.9.分析了低质量流速低干度和低质量流速高干度区域内光管和强化管内传热特性.光管实验结果同4个蒸发关联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关联式的预估值与95.48%的光管实验数据吻合误差在±20%以内.
-
-
-
-
-
-
-
-
李蔚;
李冠球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对三组不同实验条件、不同管型的典型污垢实验进行了分析,包括光管、内置直肋管、内置螺纹管以及缩放管、弧线管、波纹管等其他强化管.污垢模型由最常用的质量平衡模型出发,分别讨论了质量传递系数、壁面剪切应力、粘附几率、污垢抗分散强度的不同计算方法.对于三组实验的污垢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且得到了一些关于污垢沉积的基本结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