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6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86828篇;相关期刊425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2012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文献由205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建强、陈自力、万建华等。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86828 占比:99.80%

总计:487791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文趋势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研究学者

  • 徐建强
  • 陈自力
  • 万建华
  • 刘燕儒
  • 宋景春
  • 向阳
  • 林兆奋
  • 王涛
  • 王莉
  • 胡敦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静; 李启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DIC患者78例做为研究对象,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做为对照,分别命名为研究组(DIC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两组均进行凝血与纤溶标志物的检查,比较两组受检人的凝血常规指标(aPTT、PT、TT、Fbg、D-D和FDP)和血栓四项指标(TAT、PIC、TM、t-PAI-C).结果 (1)DIC患者凝血指标中aPTT、PT、TT、DD、FDP均高于对照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DIC患者血栓四项指标(TAT、PIC、TM、t-PAI-C)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不同时期的DIC组间比较,aPTT、PT、TT、Fbg、DD、FDP、TAT、PIC、TM和t-PAI-C差距明显(P<0.05)..结论 在DIC的诊断过程中,采用凝血与纤溶标志物检测指标对比分析,能够早期发现DIC患者并对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给予评定.从而为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刘梅; 张瑞; 毛亚菲; 高占玺; 史敏
    • 摘要: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是一种少见的NK细胞增殖性疾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且预后差,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时,短时间内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近年来,ANK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得到进一步阐明,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在诊断、疗效监测中愈来愈引起重视。因此,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ANK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强调了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及相关治疗的进展。
    • 邓秀琼(综述); 宋菲(审校)
    • 摘要: 主动脉瘤由于动脉瘤面积较大、壁间动脉瘤扩张、主动脉夹层分离等多种诱发因素,导致体内凝血机制缓慢激活,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各种凝血因子消耗,导致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慢性DIC是主动脉瘤少见的并发症,目前文献多见于个案报道,该文查阅相关文献将对主动脉瘤相关性慢性DIC的病理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做一系统综述,旨在为早期发现、临床诊断主动脉瘤相关性慢性DIC提供治疗指导,让该类患者得到更好的疾病转归。
    • 徐梅先; 刘刚; 曹利静; 白新凤; 康磊; 刘兰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反映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80例,根据中国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hinese Integral system for diagnosis of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CDSS评分)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并将入组患儿分为DIC组和非DIC组。收集2组患儿基本资料、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炎性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指标,分析炎性指标与CDSS、凝血四项、D-二聚体和TEG的相关性。结果DIC组血白细胞明显低于非DIC组;CRP、IL-6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PT、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TT、DD、R值均高于非DIC组,FIB、Angle角、MA值、CI值低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SS评分与IL-6、CRP、PCT、R值、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INR、APTT、DD呈正相关,与MA值、CI值FIB呈负相关(P<0.05)。PCT与APTT呈正相关,CRP与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CDSS评分系统与脓毒症儿童TEG、凝血四项和炎性指标存在相关性,IL-6与CDSS相关性最高,可能是DIC发生发展潜在机制之一。
    • 杜晓鹏; 徐陶
    • 摘要: 犬的胃扩张-胃肠扭转又称“臌”“胃扭转”,是一种因紊乱而造成的,严重威胁犬生命的急症,病因较为复杂,且容易发生在某些大型犬身上。其特征是胃内迅速产气,扩张的胃在其系膜轴上发生旋转,使胃内压升高、胃移位,导致血液流量降低,往往伴随剧烈疼痛、胃黏膜坏死、胃浆膜撕裂、脾脏坏死、心脏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患犬常因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障碍等引起死亡。本病多发于进食后1~4小时内。
    • 雷建文; 韦丽萍; 刘俊宏
    • 摘要: 目的:研究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于 2019 年 2 月—2020 年 2 月选取医院收治的 47 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并设为研究组,于同期选取相同数量的健康体检者并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凝血检验指标。结果:研究组 INR、APTT、PT 以及 TT 均高于对照组,FIB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可以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提供指导,有着 较高的临床价值。
    • 石亚萍; 杨爽; 王婷; 刘朝元
    • 摘要: 报道1例升结肠腺癌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过程.该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肠镜检查提示结肠肝区肿块,术后病检提示升结肠腺癌.该患者结肠癌术前术后均存在D-二聚体明显升高,术后早期出现血性胸腔积液、呼吸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然后出现广泛皮肤瘀斑瘀点,出血不止,诊断为实体肿瘤相关性DIC,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实体肿瘤引起DIC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加强对升结肠癌所致DIC的认识,有利于医务人员对实体肿瘤相关性DIC早期诊断及治疗.
    • 余玉珍; 章炳文; 徐海萍; 方园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的方法溶解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对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DIC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加注灭菌注射用水后水浴箱加温的方法溶解冻干人纤维蛋白原,观察组使用加注灭菌注射用水后动态改变药瓶内压力的溶解方法,比较两种溶解方法的完全溶解时间、患者完成输液所需时间和使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5 h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的完全溶解时间和患者完成输液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态改变药瓶内压力的方法溶解冻干人纤维蛋白原治疗DIC,可以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情况下,缩短其溶解时间和患者完成输液的时间.
    • 孟庆义
    • 摘要: 肿瘤与血栓的关系最早是1865年Trousseau A报道了第一例以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为首发表现的隐性胃癌病例,后来把这种肿瘤所致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特鲁索综合征)。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特鲁索综合征的概念进一步扩展,目前是指所有恶性肿瘤相关的高凝状态,如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静脉血栓栓塞,特发性深静脉血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 王卫卫
    • 摘要: 目的 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61例DIC产妇和61例健康产妇的凝血检验结果,观察比较DIC产妇和健康产妇各项凝血检验指标的差异.结果 DIC产妇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健康产妇(P<0.05);DIC产妇的纤维蛋白原(FIB)下降明显,且低于健康产妇(P<0.05).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凝血检验指标可作为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依据,可通过观察凝血检验指标的变化,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降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