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凝血检验

凝血检验

凝血检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2723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健康之友、健康之路、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等;凝血检验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彦红、唐九义、姚颖杰等。

凝血检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723 占比:99.58%

总计:42903篇

凝血检验—发文趋势图

凝血检验

-研究学者

  • 刘彦红
  • 唐九义
  • 姚颖杰
  • 张全温
  • 张欢
  • 张祥乔
  • 徐丽玲
  • 李颖博
  • 杜宝
  • 杨保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建文; 韦丽萍; 刘俊宏
    • 摘要: 目的:研究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于 2019 年 2 月—2020 年 2 月选取医院收治的 47 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并设为研究组,于同期选取相同数量的健康体检者并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凝血检验指标。结果:研究组 INR、APTT、PT 以及 TT 均高于对照组,FIB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可以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提供指导,有着 较高的临床价值。
    • 陶财进; 王雪晴; 赵静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选择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强化质控措施实施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和实施前(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行凝血检验的健康体检者各41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待检查者的标本采集、处理过程记录,比较两组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凝血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2.44%,1/41)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质控措施可有效提升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规范性,降低不合格标本风险,有助于保障凝血检验准确性和有效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杨艳玲
    • 摘要: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应用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保存8h后,TT、APTT、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2h内完成检查.
    • 秦兵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各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两者在指导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接收的100例实施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凝血检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检验结果与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经血栓弹力图、凝血检验指导的输血率与输血量的差异。结果100例实施手术患者的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振幅(MA)、凝固角(a-Angle)、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均在正常范围内,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TT、FIB与K值呈负相关(r=-0.251、-0.253):PT,APTT、FIB与R值正相关(r=0.251,0.256,0.146);TT、APTT、FIB与MA值呈正相关(r=0.623、0.412,0.628);TT、FIB与α-Angle值呈正相关(r=0.498、0.512),而APTT、PT与α-Angle值呈负相关(r=-0.24b-0.113);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率、血小板输注及血浆输注量均低于常规凝血检验(均P<0.05)。结论凝血检验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血栓弹力图,对临床手术患者的输血治疗指导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秦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各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两者在指导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接收的100例实施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凝血检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血栓弹力图、凝血4项检验结果与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经血栓弹力图、凝血检验指导的输血率与输血量的差异.结果 100例实施手术患者的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振幅(MA)、凝固角(α?-Angle)、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均在正常范围内,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TT、FIB与K值呈负相关(r?=?-0.251、-0.253);PT、APTT、FIB与R值正相关(r?=?0.251、0.256、0.146);TT、APTT、FIB与MA值呈正相关(r?=?0.623、0.412、0.628);TT、FIB与α-Angle值呈正相关(r?=?0.498、0.512),而APTT、PT与α-Angle值呈负相关(r?=?-0.241、-0.113);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率、血小板输注及血浆输注量均低于常规凝血检验(均P<0.05).结论 凝血检验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血栓弹力图,对临床手术患者的输血治疗指导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郑桂芹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产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凝血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产科收诊的57例DIC患者、57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健康组,两组均进行凝血检验,获取检验结果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PLT、FLB、TT、PT、APT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可辅助产科医师及时确诊产科DIC,可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潘桂芝; 韩升
    • 摘要: 目的 探析凝血相关检验指标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脑梗死非急性进展性患者54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相关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APTT、PT、T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RP及IL-6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严重的血液高凝状态,有较高的几率发生血栓,需严密观察并及早干预治疗.
    • 马蓓洁
    • 摘要: 凝血项目检验主要应用于术前的常规检测、筛查出血性疾病及检测溶栓与抗凝治疗等,但因检验设施、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多出现较大误差,对医师的疾病诊断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与否等因素均对PT、TT、APTT及Fib等凝血检验项目均具有重要影响。标本的放置时间增长,易造成APTT的测定时间增长,TT时间缩短,但对Fib水平、PT数值无明显影响;同时血液样本的离心时间增长易致使PT时间与APTT测定时间的增长,但不同离心时间对TT与Fib值无显著影响;此外血液样本溶血与否对凝血项目检测亦具有重要影响,样本溶血后易导致PT、APTT的时间延长,TT时间缩短及Fib数值的增加,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 张春雨
    • 摘要: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齐晓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及血常规分析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略论.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264名,观察影响血常规和凝血的因素和控制变异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压脉带使用各时间点的FIB差异不明显(P>0.05),压脉带使用3min时的PT、TT、APTT均明显小于及时的水平,离心处理前后放置时间2小时,TT、PT和FIB差异不显著,而离心处理放置时间4h,TT、PT和FIB指标的影响则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受压脉带使用时间和离心前后放置时间的影响较明显,因此对临床检验科室凝血检验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应当引起临床相关科室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