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2054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健康生活、中国社区医师、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2004急危重症论坛、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等;开放气道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娟、吴静、孙嘉丽等。
开放气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054篇
占比:99.92%
总计:72115篇
开放气道
-研究学者
- 刘小娟
- 吴静
- 孙嘉丽
- 施宏
- 曹雁
- 朱元杰
- 朱梅
- 李培杰
- 李昕锶
- 林凤华
- 樊寻梅
- 牟春英
- 田洁丽
- 肖铁
- 金润女
- 陈美桂
- 陈芳
- 陈雪
- 万献尧
- 严卫锋
- 于芬
- 于钰凌洁
- 于馥玮
- 付珍娅
- 任巧梅
- 伍晓敏
- 但毕堂
- 何亚莉
- 何忠杰
- 侍学
- 侯莉娜
- 党伟
- 关蕾
- 刘亚京
- 刘亦凡
- 刘嫔
- 刘忠
- 刘桂华
- 刘波
- 刘煜敏
- 刘瑶
- 刘祖春
- 刘贵春
- 卢小兰
- 卢敏
- 史慧慧
- 叶小芳
- 叶海宁
- 吴敏
- 吴文豪
-
-
-
-
摘要:
心肺复苏(CPR)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伤病员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主要用于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症以及触电、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心肺复苏有三个步骤,依次是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即救护者将一只手掌根放在伤病员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两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按压。
-
-
-
-
-
-
-
摘要:
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没有安全,健康就成为无本之木。要想子女一生健康平安,父母要从小培养其应对周围复杂环境的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加强预防和干预儿童意外伤害。因此,培养安全意识要从小抓起。心肺复苏早知道心肺复苏术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救命术”,在“黄金四分钟”内抢救成功率可达50%-60%。
-
-
-
汪孝永;
周志刚;
朱建忠;
胡廷益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采取早开放气道的方法对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急诊进行气管切开≤24 h,而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早期开放气道,即等到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加、气道不畅时再进行气管切开,时间>24h.全部患者使用青霉素、头孢静滴进行治疗,对于肺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出现肺感染,其中研究组17例患者出现肺感染,16例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所用时间5~11 d,平均(6.8±1.2)d.对照组25例出现肺感染的患者中有16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所用时间10~19d,平均(17.5±0.3)d.研究组控制感染所用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开放气道可以有效控制肺感染发生率,同时增强对感染的控制,是颅脑损伤后控制预防肺感染的重要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
-
-
-
-
-
周秀花;
李洪英
-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
| 2003年
-
摘要:
急诊科自2000年8月~2001年12月对22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改变传统的ABC复苏方式,采用CAB模式,收到良好效果.方法: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呼吸支持(B).立即气管内插管,机械辅助通气,迅速开放多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室颤时立即给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和(或)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应用冰帽、脱水剂保护脑功能.结果:22例患者均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循环恢复平均时间4.9±1.8min.
-
-
李奇林
- 《2004急危重症论坛》
| 2004年
-
摘要: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救治,才能有效的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实践,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与进展简述。
-
-
李奇林
- 《2004急危重症论坛》
| 2004年
-
摘要: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救治,才能有效的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实践,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与进展简述。
-
-
李奇林
- 《2004急危重症论坛》
| 2004年
-
摘要: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救治,才能有效的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实践,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与进展简述。
-
-
李奇林
- 《2004急危重症论坛》
| 2004年
-
摘要: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救治,才能有效的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实践,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与进展简述。
-
-
李奇林
- 《2004急危重症论坛》
| 2004年
-
摘要: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群体中毒,伤害人群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急性中毒是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又是急诊急救易发生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的领域.因此急救医护人员及时明确诊断,争分夺秒、紧张有序的救治,才能有效的控制中毒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救治急性中毒病人的实践,将有关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与进展简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