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专利文献182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晋阳学刊、社会科学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建安风骨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畅、建安、王许林等。

建安风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63.31%

专利文献>

论文:182 占比:36.69%

总计:496篇

建安风骨—发文趋势图

建安风骨

-研究学者

  • 刘畅
  • 建安
  • 王许林
  • 袁济喜
  • 陈长义
  • 韩传达
  • 刘建良
  • 华发生
  • 向日葵
  • 吴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松佳
    • 摘要: 与其他文学风格一样,“建安风骨”是在特定时代下诞生的文学风格,这一风格最大的特点是在表达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同时,又难得地加入了务实的精神与通透的态度,同时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建安风骨以其独具特色的韵味及源远流长的历史,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影响。而关于建安风骨与中国文学中传统审美价值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也顺理成章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詹文伟
    • 摘要: 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他的诗歌宏观上体现出“慷慨悲凉”的美学特色。具体言之,它表现在曹操诗作悲伤的感情基调以及在此基础上鼓荡而出的雄浑之劲与昂扬之气。这种美学效果的缔结与曹操个人的英雄气质及他对现实的感怀紧密相关。曹操的诗歌对建安诗人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也可看作“慷慨悲凉”与“建安风骨”的内在关联。考诸二者的联系能增加对曹操诗作深沉底蕴的了解。
    • 杨沁璘
    • 摘要: 韦应物在传统的诗歌研究中通常被归入“山水田园”派诗人,并被塑造为高蹈道人的形象。其实,韦应物不仅出身于世家大族,靠近权力中枢,更继承了魏晋北朝的吏治精神,并不同于中唐以来诗赋取仕的轻薄文人。通过细绎其有关“军旅”与“洛阳”的具体诗作,可以看到韦诗中被当代叙事型文学史所忽略的表现“生命本真与力度”“济世的信念,愤世的感慨、超世的情怀”的建安风骨遗响。
    • 夏洵若
    • 摘要: 曹叡和曹植都是魏皇族成员,一同成就了曹魏文学家族的辉煌。曹叡虽然深知曹植曾对自己的父皇构成威胁,然仍对其怀有深情,文学无疑是他们叔侄之间强烈而有力的纽带。曹叡的诗歌风格充满哀伤,这与曹植后期诗作风格贴近。曹叡《种瓜篇》《猛虎行》《月重轮行》等与曹植相关诗作进行比较,其思想表达、意境设置、结构布局、逻辑脉络等有诸多共同之处,不乏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印痕。曹叡自身文学成长经历以及对曹植诗歌的自觉传承,使其文风有“慷慨悲凉”的遗韵,可纳入、定位为晚期“建安文人”。
    • 金春峰
    • 摘要: 以诗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孔孟荀至两汉、建安风骨、陶潜及唐代杜韩,说明诗的流变——内容和形式与儒学有内在联系.上述诗之特殊面貌的出现,内在原因皆由于儒学之变化.孔子对诗作了自觉反思,肯定抒情诗对生活的重要性,指出生活诗意化的方向.孟荀让诗转向政治化史诗化,导致建安风骨的建立,直接影响盛唐.陶潜田园诗乃生活诗意化的实现,开出诗之清新自然之抒情新流派.陶诗之自然乃孔门"风于舞雩,咏而归"之自由和愉情怀,非庄子"不与世俗处"之山林自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忧道不忧贫",乃陶诗之精神风骨.已出文学史多归陶于庄,实大谬不然.评诗乃对诗的诠释,与评诗者之精神学养密切相关.
    • 白静; 贾乐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的时期,社会的动荡激发文人创作的敏感,出现了"建安风骨"这一特殊的文学风格,既是中国古典文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也对后世文学以及文艺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下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挖掘"风骨"的语源和形成,积极研究"建安风骨"的意蕴和价值构建,可以更深入地探究建安文学的形成,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并在新时代文学理论的重构中进一步确立其重要地位.
    • 程新兵
    • 摘要: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孕育了各种文学体裁大发展,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文学大家,与"三曹"、女诗人蔡琰,代表了建安时期文学最高成就,而尤以"七子"最为著名,时称"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所创作的诗歌因事而发,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抒发在感伤离乱中,悲悯百姓,激发及时建功立业的豪情,显得"志沉笔长""慷慨多气",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 谢元鲁
    • 摘要: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空前惨烈世纪大瘟疫,对汉末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社会心态与文化出现重大变迁.在连年瘟疫的威胁下,对疫疾医学的研究出现重大发展的《伤寒杂病论》,以及体现文人群体人生目标升华的建安风骨,成为建安时期人文精神兴起的代表和集中体现.
    • 王雅霏
    • 摘要: 高中阶段所选取的文章篇目富有教育启发的重要内涵,在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中,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值得被学生认识、接受、效仿.在《短歌行》中,除了曹操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胸怀抱负之外,所反映的也是建安文风慷慨悲壮的风格.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在艰难困苦中生命所迸发出的力量和光彩.
    • 刘长春
    • 摘要: 八、名垂千古的一代书圣(连载二)我们确实需要擂三通鼓点,为“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翦伯赞语)的到来。先说诗,告别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风骨”,田园、山水诗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产生了陶渊明、大小谢(谢灵运、谢眺)。次说画,人物以外,山水画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出现于画坛,产生了“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的大画家顾恺之,既画人物,又画山水,他有点晴之笔,为人物画传神写照。山水画家宗炳-生好入名山游,“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方寸之内,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可谓神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